专利名称:排线端部冲分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行业排线加工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线端部冲分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排线的加工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排线的间距各生产厂商的产品精度差,所以只能使用剪刀加工,工人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质量差。在有些生产厂家也有使用模具加工的,但是由于刃口问题造成排线破损比例大的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不能大量推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排线端部冲分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排线端部冲分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上模通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大小和尺寸一致的凹槽,所述上模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上模本体,所述下模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和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相互交错的齿。进一步,所述上模本体包括下端带有齿的上模中间块和位于所述上模中间块两侧的上模夹持块,所述上模夹持块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模中间块的高度。进一步,所述下模本体包括上端带有齿的下模中间块和位于所述下模中间块两侧的下模夹持块,所述下模夹持块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模中间块的高度。进一步,所述上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上模本体通过所述上模上的螺栓旋紧卡接在所述上模的凹槽内,进一步,所述下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下模本体通过所述下模上的螺栓旋紧卡接在所述下模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不对排线造成破损致使报废,加工合格率达到99%以上;该模具不仅可以在普通小型冲床上安装使用,而且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比用剪刀大幅度下降、劳动效率大增,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闭合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I、上模2、下模3、导向柱4、上模本体 5、下模本体 6、齿7、上模中间块 8、上模夹持块9、下模中间块[0018]10、下模夹持块11、螺栓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导向柱3,所述上模I通过所述导向柱3与所述下模2连接,所述上模I和所述下模2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大小和尺寸一致的凹槽,所述上模I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上模本体4,所述下模2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下模本体5,所述上模本体4和所述下模本体5上设置有相互交错的齿6。所述上模本体4包括下端带有齿6的上模中间块7和位于所述上模中间块7两侧的上模夹持块8,所述上模夹持块8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模中间块7的高度。所述下模本体5包括上端带有齿6的下模中间块9和位于所述下模中间块9两侧的下模夹持块10,所述下模夹持块10的高度高于所述下模中间块9的高度。·[0022]所述上模I 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上模I螺纹连接的螺栓11,所述上模本体4通过所述上模I上的螺栓11旋紧卡接在所述上模I的凹槽内,所述下模2 —侧设置有与所述下模2螺纹连接的螺栓11,所述下模本体5通过所述下模2上的螺栓11旋紧卡接在所述下模2的凹槽内。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排线端部冲分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上模通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大小和尺寸一致的凹槽,所述上模的 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上模本体,所述下模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和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相互交错的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线端部冲分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包括下端带有齿的上模中间块和位于所述上模中间块两侧的上模夹持块,所述上模夹持块的高度低于所述上模中间块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线端部冲分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本体包括上端带有齿的下模中间块和位于所述下模中间块两侧的下模夹持块,所述下模夹持块的高度高于所 述下模中间块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线端部冲分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上模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上模本体通过所述上模上的螺栓旋紧卡接在所述上模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线端部冲分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下模本体通过所述下模上的螺栓旋紧卡接在所述下模的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排线端部冲分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上模通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大小和尺寸一致的凹槽,所述上模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上模本体,所述下模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和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相互交错的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对排线造成破损致使报废,加工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文档编号B21D28/14GK202779360SQ20122034162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智成, 张彦铭 申请人:天津市德盛源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