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7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 及一种冶金行业中的铸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
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钢铁行业中采用的连铸技术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但是对带液芯铸坯实施大压下量的连续铸轧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新兴的连铸技术中,在连铸线上增加了对铸还实施大压下量的连铸轧机。对铸坯大的压下量要求大的压下力,连铸轧机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具有较大的外形,使得连铸轧机轧辊与前后扇形段辊子间产生较大的辊子间距,不便于连铸坯及引锭杆的通过。尤其在板坯连续铸轧系统中,首先由于连铸轧机具有牌坊式机架,所以使得铸流前后空间狭小;其次由于连铸轧机的轧辊都是大直径辊,因此在连铸轧机轧辊与铸流前后侧扇形段辊子间形成较大的辊间距。为了防止带液芯的铸坯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在较大的辊间距处出现鼓肚变形,同时为了实现在连铸轧机进行大压下量压制时对铸坯的辅助夹持,提出了本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铸坯出现鼓肚变形,同时能够在轧件过程中起到辅助夹持作用的用于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包括有轨道组件和辅助夹持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有前轨道、后轨道以及将轨道固定于基础上的轨道固定件,所述前轨道与所述后轨道对称安装于连铸轧机两侧,所述前轨道与后轨道上分别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连铸轧机前后的基础上预埋有钢板,所述前轨道与后轨道均为分段焊接为整体的轨道,所述前轨道通过多个轨道固定件固定于连铸轧机前的基础上,所述后轨道通过多个轨道固定件固定于连铸轧机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含有辅助夹持辊,扇形段轧辊与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夹持辊以及连铸轧机轧辊形成铸轧生产线部分辊道。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夹持组件还包含有下框架、上框架以及用于调节上下框架之间距离的辊缝调节组件,所述辅助夹持辊设置于上下框架之间,所述辊缝调节组件将下框架和上框架纵向连接于一体。进一步地,所述辊缝调节组件包括有液压缸和通长杆,所述液压缸的油缸筒体与所述上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通长杆带有两个轴肩,其上轴肩端面与液压缸活塞杆端面通过螺母压紧连接于一体;其下轴肩端面与下框架通过螺母压紧连接为一体。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具有如下优点(I)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发明使得在连铸线上增加对铸坯施加大的压下量的连铸轧机成为可能;
(2)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两台辅助夹持组件特殊的外形设计缩短了连铸轧机轧辊与前后辅助夹持组件夹持辊之间的距离 ;在连铸轧机对带液芯铸坯进行大压下量压制时,有效的防止了铸坯的鼓肚变形;(3)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布置于连铸轧机与扇形段之间,实现了连铸轧机轧辊与扇形辊子之间的过渡,使得铸坯及引锭杆可顺利的通过;(4)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轨道组件设计为“瓶”型,在连铸机前后的有限空间内实现了辅助夹持组件的方便更换。

图I为本实用新型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在整个连铸设备中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辅助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功能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板坯连续铸轧生产系统中,用该辅助夹持装置对通过连铸轧机轧辊的铸坯进行辅助夹持,从而实现夹持与防止鼓肚的作用。由图2和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包括有轨道组件I和辅助夹持组件2,所述轨道组件I用于辅助夹持组件的吊装和定位,所述轨道组件I包括有前轨道11、后轨道12以及将轨道固定于基础B上的轨道固定件13,所述前轨道11安装于连铸轧机与前扇形段之间,所述后轨道12安装于连铸轧机与后扇形段之间,在图2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前轨道11与所述后轨道12对称且呈“瓶”型安装于连铸轧机两侧,这种“瓶”型设计,使得在连铸轧机前后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辅助夹持组件2的更换,同时也方便的实现了辅助夹持组件2的吊装。进一步地,由图2所示,所述前轨道11与后轨道12均为分段焊接为整体的轨道,其通过多个轨道固定件固定于基础B上。具体的来说,连铸轧机前后基础B端面上预埋有钢板,所述轨道固定件13通过焊接与预埋钢板固定,所述轨道通过螺栓与轨道固定件连接,进而实现将轨道固定于基础B上。进一步,由图I和图2可知,所述前轨道11和所述后轨道12上均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2,所述扇形段辊子3与辅助夹持组件夹持辊23以及连铸轧机轧辊4形成铸轧生产线辊道的一部分(见图I)。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辅助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由图4可知,所述的辅助夹持组件包括有下框架21、上框架22、以及设置于上下框架之间的辅助夹持辊23以及用于调节上下框架之间距离或者辊缝之间距离的辊缝调节组件24。所述上下框架均为由钢板焊接的“T”型结构,在“T”型结构的两宽侧分别设置有加长的耳轴以方便吊装,并且实现辅助夹持组件与扇形段使用同种吊具。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T”型结构的辅助夹持组件的小端探入到连铸轧机牌坊内,从而实现辅助夹持组件的辅助夹持辊23尽可能的靠近连铸轧机轧辊,进而防止铸坯由于缺少辊子夹持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产生鼓肚。所述辊缝调节组件24包括有液压缸241、通长杆242,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通过辊缝调节组件24纵向连接于一体。所述液压缸的油缸筒体与上框架2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通长杆带有两个轴肩,其上轴肩端面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面通过螺母压紧连接于一体;其下轴肩端面与下框架21通过螺母压紧连接为一体,由于通长杆242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能力,故能实现收缩辊缝的调节。综上所述,采用了上述结构的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以及将其布置于连铸轧机与扇形段之间的布置方式,很好的实现了连铸轧机轧辊与扇形段辊子间的过渡。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连铸轧机辅助夹持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细微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轨道组件(I)和辅助夹持组件(2),所述轨道组件(I)包括有前轨道(11)、后轨道(12)以及将轨道固定于基础(B)上的轨道固定件(13),所述前轨道(11)与所述后轨道(12)对称安装于连铸轧机两侧,所述前轨道(11)与后轨道(12 )上分别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2 )。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轧机前后的基础(B)上预埋有钢板,所述前轨道(11)与后轨道(12)均为分段焊接为整体的轨道,所述前轨道(11)通过多个轨道固定件(13)固定于连铸轧机前的基础(B)上,所述后轨道(12)通过多个轨道固定件(13)固定于连铸轧机后的基础(B)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含有辅助夹持辊(23 ),扇形段轧辊(3 )与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夹持辊(23 )以及连铸轧机轧辊(4)形成铸轧生产线部分辊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夹持组件还包含有下框架(21)、上框架(22)以及用于调节上下框架之间距离的辊缝调节组件(24),所述辅助夹持辊(23)设置于上下框架之间,所述辊缝调节组件(24)将下框架和上框架纵向连接于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调节组件(24)包括有液压缸(241)和通长杆(242),所述液压缸的油缸筒体与所述上框架(2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通长杆(242)带有两个轴肩,其上轴肩端面与液压缸活塞杆端面通过螺母压紧连接于一体;其下轴肩端面与下框架(21)通过螺母压紧连接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其包括有轨道组件(1)和辅助夹持组件(2),所述轨道组件(1)包括有前轨道(11)、后轨道(12)以及将轨道固定于基础B上的轨道固定件(13),所述前轨道(11)与所述后轨道(12)对称安装于连铸轧机两侧,所述前轨道(11)与后轨道(12)上分别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2)。这种用于连铸轧机的辅助夹持装置,实现了连铸轧机轧辊与扇形辊子之间的过渡,使得铸坯及引锭杆可顺利的通过,使得在连铸线上增加对铸坯施加大压下量的连铸轧机成为可能。
文档编号B21B1/46GK202762742SQ2012204748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李嵩 申请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