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06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系统锻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机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3000kN摩擦压力机主要工作部分由上模座、下模座、上楔铁、下楔铁、上模具及下模具组成,如图1所示。在生产过程中,该压力机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由于楔铁与模具接触面为垂直面,如图1所示,在模锻时上模座抬起过程中,上、下模具仅仅依靠上、下楔铁与上、下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固定。实践证明当锻件复杂时,上、下模具很容易被锻件粘连一起拔出模座,这样既延长了生产周期,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锻造结束后取下模具时,由于下模具前、后、左三面与下模座紧密接触,操作人员必须将手伸进模座行程范围内取下模具,且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和模具本身的重力,取模具的过程非常困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和操作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机,该压力机可消除锻造过程中的粘模现象,方便模具的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机,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楔铁、下楔铁、上模具及下模具,其特点是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的接触面为斜面,下楔铁与下模具的接触面为斜面;且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同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工作时的夹角小于180°。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5° 10°。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7°。所述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5° 10°。所述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7°。为了生产完成后,更便捷的取出下模具,在下模座上表面的中心线处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尺寸为R15mm R25mm。所述通槽的尺寸为R15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机解决了模具粘模和取模困难的问题,杜绝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压力机模座、模具及楔铁的优化方法也可以推广至其他类似设备的使用上。

图1为现有摩擦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上模座,2—下模座,3—上楔铁,4一下楔铁,5—上模具,6—下模具,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压力机,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楔铁3、下楔铁4、上模具5及下模具6,所述上楔铁3与上模具5的接触面为斜面,下楔铁4与下模具6的接触面为斜面;且上楔铁3与上模具5接触面的斜面 同下楔铁4与下模具6接触面的斜面工作时的夹角小于180°。所述上楔铁3与上模具5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7°,所述下楔铁4与下模具6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7°。为了生产完成后,更便捷的取出下模具6,在下模座2上表面的中心线处设置有通槽7,所述通槽7的尺寸为R15mm。为了防止模具被锻件粘连带出,除了楔铁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以外,还要在其接触面加一个竖直方向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楔铁3与上模具5的接触面为斜面、下楔铁4与下模具6的接触面为斜面的方法;这样在锻后抬起过程中,楔铁与模具之间会产生一个竖直方向的分力,楔铁与模具之间靠斜面可保证模具不被粘出。在更换模具时,只须将Φ IOmm左右的金属棒伸进下模座2的通槽7内,从底部将下模具6翘下来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机,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楔铁、下楔铁、上模具及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的接触面为斜面,下楔铁与下模具的接触面为斜面;且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同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工作时的夹角小于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5° 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5° 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角度为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在下模座上表面的中心线处设置有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尺寸为R15mm R2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尺寸为R15mm。
专利摘要一种压力机,属于冶金系统锻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机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机,该压力机可消除锻造过程中的粘模现象,方便模具的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楔铁、下楔铁、上模具及下模具,其特点是所述上楔铁与上模具的接触面为斜面,下楔铁与下模具的接触面为斜面;且上楔铁与上模具接触面的斜面同下楔铁与下模具接触面的斜面工作时的夹角小于180°;在下模座上表面的中心线处设置有通槽。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2845679SQ2012205001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刘信祖, 臧德昌, 蔡梅 申请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