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特别是感应钎焊的方法及组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14708阅读:来源:国知局
钎焊、特别是感应钎焊的方法及组件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将管件(14)与设置有开口(12)的部件(10)连接的钎焊方法,其中–在所述管件(14)的端部与所述部件(10)的所述开口(12)之间设置补偿元件(20),所述补偿元件(20)从位于第一端的插置部分(22)延伸到并终止于位于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支承部分(24),以限定所述补偿元件的总长度,所述支承部分和所述插置部分形成为一体件,所述插置部分为单壁圆筒形,所述支承部分形成为平环形,所述插置部分和所述支承部分大致相互垂直,所述补偿元件(20)的内径(kAi)小于所述部件(10)的所述开口(12)的直径(do);–将所述插置部分(22)插置到所述管件(14)的所述端部中,并且将所述支承部分(24)定位在所述管件(14)与所述部件(10)之间,并且所述支承部分(24)于所述开口(12)的边缘处置靠在所述部件(10)上,使得所述补偿元件被定位在所述部件的外部,所述第二端未延伸到所述开口中;以及–在所述补偿元件(20)所处的区域中,对所述补偿元件(20)和所述管件(14)及所述部件(10)进行加热到比存在于钎焊位置区域中钎料(26)的熔点高的温度,使得所述补偿元件(20)被固定到所述管件和所述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为感应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钎焊之前,所述插置部分(22)相对于所述管件(14)的内部具有径向间隙。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加工步骤中制造位于所述管件(14)与所述补偿元件(20)的所述插置部分(22)之间的钎焊接头以及位于所述部件(10)与所述补偿元件(20)的所述支承部分(24)之间的钎焊接头。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软钎焊而不是硬钎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软钎焊而不是硬钎焊。7.一种组件,所述组件包括:管件(14);具有外表面、内表面和开口(12)的部件(10),所述开口从所述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内表面;以及补偿元件(20),所述补偿元件从位于第一端的插置部分(22)延伸到并终止于位于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支承部分(24),以限定所述补偿元件的总长度,其中,所述补偿元件(20)的内径(kAi)小于所述部件(10)的所述开口(12)的直径(do),所述支承部分和所述插置部分形成为一体件,所述插置部分为单壁圆筒形,所述支承部分形成为平环形,所述插置部分和所述支承部分大致相互垂直,所述补偿元件被定位在所述部件的外部,所述补偿元件(20)设置在所述管件(14)的端部与所述部件(10)的所述开口(12)之间,所述插置部分插置到所述管件的所述端部中,所述支承部分在所述开口的边缘处置靠于所述部件的所述外表面,使得所述第二端未延伸到所述开口中,并且所述补偿元件、所述管件及所述部件被感应加热到比存在于钎焊位置区域中的钎料的熔点高的温度,使得所述补偿元件被固定到所述管件和所述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元件(20)的插置部分(22)的外径(kEa)略小于所述管件(14)的端部的内径(Ri)。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元件(20)的支承部分(24)形成平环,所述环的外径(kAa)大于所述开口(12)的直径(do),并且所述环的内径(kAi)小于所述开口(12)的直径(do)。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元件(20)的插置部分(22)的外径(kEa)小于所述管件(14)的所述端部的内径(Ri),并且所述支承部分(24)的外径(kAa)大于所述管件(14)的外径(RA)。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置部分(22)的长度(h)与所述支承部分(24)的沿径向方向(r)的宽度大致相等。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置部分(22)的长度(h)与所述支承部分(24)的沿径向方向(r)的宽度大致相等。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置部分(22)的长度(h)与所述支承部分(24)的沿径向方向(r)的宽度大致相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