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707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



背景技术:

于现今的社会中,消防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对于有电梯的多楼层建筑,于失火后,存在于失火之乘场(即楼层)的烟、火往往会穿透无法防烟、防火之电梯乘场门的缝隙,并基于烟囱效应,而会沿着电梯的梯井快速地扩散至其他楼层,使得火灾的危害程度快速加大,进而导致更多生命财产的损失。

更具体而言,由于电梯乘场门必须频繁地打开及闭合,因此,电梯乘场门的门板与门框之间必然无法保持密合而会存在缝隙,同样地,不同门板之间亦必然会存在缝隙,若电梯乘场门不具有防止烟、火经由缝隙从乘场扩散至梯井的结构,则于失火后,存在于乘场之烟或火就可以经由缝隙扩散至梯井。

为了要避免上述之情况发生,亟需一种能够兼顾防烟及防火功能的乘场门结构,其能够避免烟、火在不同楼层间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包括:一门框,该门框包括:一顶框;二侧框,其顶部分别连接于该顶框之左右两端;及一踏板,连接于该等侧框之底部,其中,该顶框、该等侧框及该踏板界定出一门形空间;以及二门板,设置于该乘场,该等门板于同一平面彼此进行平行的开合运动,于闭合时,该等门板遮蔽该门框的门形空间,该等门板分别包括:一第一防火板,固定于各该门板之顶部,该第一防火板朝该顶框延伸,以与该顶框形成一第一弯折通道,使火无法经由该第一弯折通道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一第一防烟条,设置于各该门板之顶部,以密封该顶框与该门板之间的缝隙;一第二防火板,固定于各该门板之底部,且朝该踏板延伸,以与该踏板形成一第二弯折通道,使火无法经由该第二弯折通道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一第二防烟条,设置于各该门板之底部,以密封该踏板与该门板之间的缝隙; 一第三防火板,固定于各该门板靠近各该侧框的一侧,且密合于该第一防火板,并朝该侧框延伸,以与该侧框形成一第三弯折通道,使火无法经由该第三弯折通道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一第三防烟条,设置于各该门板靠近各该侧框的一侧,以密封该侧框与该门板之间的缝隙;一第四防火板,固定于各该门板靠近另一门板的一侧;及一第四防烟条,设置于各该门板靠近另一门板的一侧;其中,该等第一防火板之间的缝隙与该等门板之间的缝隙错开,该等第二防火板之间的缝隙与该等门板之间的缝隙错开,该等第四防火板之间的缝隙与该等门板之间的缝隙错开,该等第四防火板与该等门板形成一第四弯折通道,使火无法经由该第四弯折通道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该等第四防烟条密封该等门板之间的缝隙。

各该门板的第一弯折通道、第三弯折信道及第四弯折信道中之至少一者为S型通道。

第一防烟条、第二防烟条、第三防烟条及第四防烟条的耐热温度皆为至少200℃。

第一防烟条、第二防烟条、第三防烟条及第四防烟条皆为不自燃胶条。

第一防烟条、第二防烟条、第三防烟条及第四防烟条的耐热温度皆为至少200℃。

第一防烟条、第二防烟条、第三防烟条及第四防烟条皆为不自燃胶条。

各该门板的第一防烟条及第三防烟条中之至少一者系朝向该乘场方向设置。

第二防烟条系朝向该踏板方向设置。

第四防烟条系朝向彼此设置。

第一防火板、第二防火板、第三防火板及第四防火板皆为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在失火后可先藉由该等防烟条防止烟经由该等缝隙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若火场温度持续升高,使该等防烟条被烧毁,可再藉由该等防火板与该门框所形成的弯折通道,防止火经由该等缝隙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电梯系统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防烟条、顶框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防火板、顶框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防烟条、踏板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防火板、踏板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8 是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9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防烟条、侧框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防火板、侧框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防烟条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防火板及门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火板之间的缝隙与门板之间的缝隙错开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防火板之间的缝隙与门板之间的缝隙错开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防火板与第二防火板密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本实用新型是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包含:该电梯乘场门结构100、一电梯车箱200、一梯井300、一乘场400及一车箱门500。如图1所示,该电梯车箱200设置于该梯井300中,且该电梯车箱200停靠于该乘场400。该乘场400对应设置有该电梯乘场门结构100,该电梯乘场门结构100可与该电梯车箱200之车箱门500同步开启。为了简洁的目的,虽然图1仅显示一个乘场400及一个电梯乘场门结构100,但应了解到于不同的乘场400中,皆会安装是本实用新型之电梯乘场门结构100。

该电梯乘场门结构100包含一门框10及二门板20,该门框10包括一顶框11、二侧框12及一踏板13,该顶框11之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至该等侧框12的顶部,该踏板13连接至该等侧框12的底部,藉此,该顶框11、该等侧框12及该踏板13界定出一门形空间14,以供乘客出入。该等门板20设置于该乘场400,且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该等门板20可于同一平面彼此进行平行的开合运动,以依照乘客的指示来打开该等门板20或闭合该等门板20。于闭合时,该等门板20遮蔽该门框10所界定出的门形空间14。

图2中,更清楚地显示:该等门板20分别包括一第一防火板21、一第一防烟条22、一第二防火板23、一第二防烟条24、一第三防火板25、一第三防烟条26、一第四防火板27及一第四防烟条28。

如图2所示,该第一防火板21及该第一防烟条22设置于各该门板20之顶部;该第二防火板23及该第二防烟条24设置于各该门板20之底部;该第三防火板25及该第三防烟条26设置于各该门板20靠近各该侧框12的一侧;该第四防火板27及该第四防烟条28设置于各该门板20靠近另一门板20的一侧。

为了方便显示,于图2中显示该第一防火板21、该第二防火板23、该第三防火板25及第四防火板27皆与该等门板20分离,且亦显示该第一防烟条22、该第二防烟条24、该第三防烟条26及该第四防烟条28皆与该等门板20分离,但应了解到该第一防火板21、该第二防火板23、该第三防火板25及第四防火板27皆于组装后即固定于该等门板20,且该第一防烟条22、该第二防烟条24、该第三防烟条26及该第四防烟条28皆于组装后即分别设置于该等门板20的顶部、该等门板20的底部、该侧框12的一侧及靠近另一门板20的一侧。

图3更清楚地显示了各该门板20之顶部及底部附近的各组件彼此的位置关系,其中,于图3之图面的上半部,以虚线所围绕出的区块是用来关注各该门板20之顶部附近的各组件位置关系,稍后将在图4及图5中就其各组件之位置及功效作详细讨论;于图3之图面的下半部,以虚线所围绕出的区块是用来关注各该门板20之底部附近 的各组件位置关系,稍后将在图6及图7中就其各组件之位置及功效作详细挑论。

在图4中,该第一防烟条22设置于各该门板20之顶部,以密封各该门板20与该顶框11之间的一缝隙41,因此,于失火时,存在于该乘场400的烟经由各该门板20与该顶框11之间的缝隙41进入后,会被该第一防烟条22所阻隔,亦即,该第一防烟条22具有防烟的功能。

较佳地,该第一防烟条22的耐热温度为至少200℃,且为不自燃胶条,如此,在火场温度升温到其耐热温度前,该第一防烟条22可持续防烟。较佳地,该第一防烟条22可朝向该乘场400方向设置,但应了解到该第一防烟条22之设置方向不限于此。

如图5所示,该第一防火板21固定于各该门板20之顶部,且朝该顶框11延伸,据此,该第一防火板21与该顶框11形成一第一弯折通道31,由于火仅可经由直线前进的特性,故火无法经由该第一弯折通道31从该乘场400扩散至该梯井300,亦即,该第一防火板21具有防火的功能。

较佳地,该第一防火板21系为L形板,以增加该第一弯折通道31之弯折处数量,使该第一弯折信道31成为S形信道,从而增强其阻断火直线前进的效果。

在图6中,该第二防烟条24设置于各该门板20之底部,以密封该踏板13与该门板20之间的一缝隙42,因此,于失火时,存在于该乘场400的烟经由各该门板20与该踏板13之间的缝隙42进入后,会被该第二防烟条24所阻隔,亦即,该第二防烟条24具有防烟的功能。

较佳地,该第二防烟条24的耐热温度为至少200℃,且为不自燃胶条,如此,在火场温度升温到其耐热温度前,该第二防烟条24可持续防烟。较佳地,该第一防烟条24可朝向该踏板13方向设置,但应了解到该第二防烟条24之设置方向不限于此。

如图7所示,该第二防火板23固定于各该门板20之底部,且朝该踏板13延伸,据此,该第二防火板23与该踏板13形成一第二弯折通道32,由于火仅可经由直线前进的特性,故火无法经由该第二弯折通道32从该乘场400扩散至该梯井300,亦即,该第二防火板23具有防火的功能。

图8更清楚地显示了各该门板20靠近该侧框12之一侧附近的各组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以及各该门板20靠近另一门板20的一侧附近的各组件彼此的位置关系,其中,于图8之图面的左半部,以虚线所围绕出的区块是用来关注各该门板20靠近该侧框12之一侧附近的各组件位置关系,稍后将在图9及图10中就其各组件之位置及功 效作详细讨论;于图8之图面的右半部,以虚线所围绕出的区块是用来关注各该门板20靠近另一门板20的一侧附近的各组件位置关系,稍后将在图11及图12中就其各组件之位置及功效作详细讨论。

在图9中,该第三防烟条26设置于各该门板20靠近该侧框12之一侧,以密封该侧框12与该门板20之间的缝隙43,因此,于失火时,存在于该乘场400的烟经由各该门板20与该侧框12之间的缝隙43进入后,会被该第三防烟条26所阻隔,亦即,该第三防烟条26具有防烟的功能。

较佳地,该第三防烟条26的耐热温度为至少200℃,且为不自燃胶条,如此,在火场温度升温到其耐热温度前,该第三防烟条26可持续防烟。较佳地,该第三防烟条26可朝向该乘场400方向设置,但应了解到该第三防烟条26之设置方向不限于此。

如图10所示,该第三防火板25固定于各该门板20靠近该侧框12之一侧,且朝该侧框12延伸,据此,该第三防火板25与该侧框12形成一第三弯折通道33,由于火仅可经由直线前进的特性,故火无法经由该第三弯折通道33从该乘场400扩散至该梯井300,亦即,该第三防火板25具有防火的效果。

较佳地,该第三防火板25系为L形板,以增加该第三弯折通道33之弯折处数量,使该第三弯折信道33成为S形信道,从而增强其阻断火直线前进的效果。

在图11中,各该等第四防烟条28设置于各该门板20靠近另一门板20之一侧,以密封该等门板20之间的一缝隙44,因此,于失火时,存在于该乘场400的烟经由该等门板20之间的缝隙44进入后,会被该等第四防烟条28所阻隔,亦即,该等第四防烟条28具有防烟的效果。

较佳地,该等第四防烟条28的耐热温度为至少200℃,且为不自燃胶条,如此,在火场温度升温到其耐热温度前,该等第四防烟条28仍可持续保有防烟效果。较佳地,该等第四防烟条28可朝向彼此设置。

图12系显示火场温度升温使该第四防烟条28被烧毁以后的状况,因此,该第四防烟条28不存在于图12中,如图12所示,各该第四防火板27固定于各该门板20靠近另一门板20的一侧,且朝该梯井300方向延伸,并且,该等第四防火板27之间存在一缝隙45,该等第四防火板27之间的缝隙45与该等门板20之间的缝隙44错开,据此,该等第四防火板27与该等门板20的表面共同形成一第四弯折通道34,由于火仅可经由直线前进的特性,故火无法经由该第四弯折通道34从该乘场400扩散至该梯井300,亦即,该等第四防火板27具有防火的效果。

较佳地,该第四弯折信道34为S形信道,以增强其阻断火直线前进的效果。

于图13中,由于该等第一防火板21分别设于该等门板20,该等第一防火板21之间存在该缝隙46,使从该缝隙44进入的火可经由该缝隙46从该乘场400扩散至该梯井300,因此,该缝隙46必须与该等门板20之间的缝隙44错开,让该缝隙44与该缝隙46之间无法连通,以具有防火效果。

同样地,于图14中,由于该等第二防火板23分别设于该等门板20,该等第二防火板23之间存在该缝隙47,使从该缝隙44进入的火可再经由该缝隙47从该乘场400扩散至该梯井300,因此,该缝隙47必须与该等门板20之间的缝隙44错开,让该缝隙44与该缝隙47之间无法连通,以具有防火效果。

最后,请参照图15,于图15中,该第一防火板21靠近该侧壁12的一侧平行向外延伸,以连接该第三防火板25之顶端,且与该第三防火板25密合,防止在该第一防火板21及该第三防火板25之间产生缝隙,以具有防火效果。

综上所述,于失火后,是本实用新型之防烟防火的电梯乘场门结构可先藉由该等防烟条防止烟经由该等缝隙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若火场温度持续升高,使该等防烟条被烧毁,可再藉由该等防火板与该门框所形成的弯折通道,防止火经由该等缝隙从该乘场扩散至该梯井。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