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697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驱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



背景技术:

电梯行业中高速大载重曳引机一般使用双支撑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的特点,但承载能力提升有限,对轴和轴承要求较高,容易造成轴变形,造成气隙不均匀,引起噪声大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电梯曳引机,在大载重高速应用上,传统承载一般为悬臂或双支撑结构,两轴承支持跨曳引轮和转子部分,但双支撑两个支撑的间距一般在轴的两端,间距大,对轴的强度和轴承的强度要求较高,导致轴的变形和轴承选型大,不够节约。在润滑时,注油点通常在前后端盖上,前后端盖被制动轮、曳引轮或其它部件遮挡,加油不方便,操作困难,加注效率低,润滑次数少会造成轴承寿命短的问题。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高速、大载重、高效节能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曳引机轴上安装曳引轮组件和转子铁芯,近曳引轮组件两侧的轴上安装前轴承和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的外圈分别固定在前支撑和后支撑内,前支撑、后支撑和机座组合成支撑座组件,曳引轮组件安装在制动轮上形成一体,卡钳型制动器安装在机座上,分多组沿制动轮的盘面圆周分布。

曳引机机壳上设有注油回路和泄油回路,注油回路分别从前轴承和后轴承的轴承室上部,用管路引出到曳引机表面;泄油回路分别从前轴承和后轴承的轴承室下部,用管路导出到曳引机表面,用集油器承接溢出的油脂。本实用新型曳引机注油方式方便,在电机运行情况下也能注油。

所述卡钳型制动器分三组分布,安装在机座的两侧和下部,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矩,利用机座下部的空间安装制动器,增加了结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使用卡钳型制动器轴向刹车。

所述前轴承和后轴承的两侧分别固定前端外压盖和内压盖,前端外压盖和内压盖上装有密封圈。

所述转子铁芯的位置与后机座中的定子位置相对应。

所述转子铁芯为铸体结构,其表面设有安装磁钢的燕尾槽。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使用铸件替代硅钢冲片,使曳引机在转矩情况下有足够强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燕尾槽固定磁钢,使曳引机在调整旋转状态下,磁钢不会脱落。

所述转子铁芯的端部无支撑,呈悬臂状,主轴部分向外延伸一段,并设有外联结键槽,通过增加外联结键与外部测试轴的联接,用于型式试验测试。

所述磁钢的地部平整,两侧倾斜向上,顶部呈圆弧状。

所述曳引机轴的一端安装编码器。

曳引机后端盖对应轴的位置中空,用盖板遮挡。本实用新型曳引机试验或测试时,只需拆下盖板,曳引机轴就可以连接测试台,不用拆除后端盖,即可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

1) 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方面使用轴刹或盘刹,结构更简洁,维护更方便;

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足够强度的结构,适应电梯的高速运转;

3) 本实用新型转子采用燕尾槽固定磁钢,结构简单,固定牢固;

4) 本实用新型对轴承提供润滑油路,注油点在机壳表面,方便维保人员的操作,提高润滑效率,无需停机即可进行再注油操作;

5) 本实用新型转子铁芯使用铸铁件替代矽钢片叠压铁芯,机械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钢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编码器; 2—前轴承;

3—前端外压盖; 4—前轴承注油油路;

5—前支撑; 6—密封圈A;

7—内压盖; 8—曳引轮;

9—制动轮; 10—机座;

11—后支撑; 12—后轴承注油油路;

13—后机座; 14—定子;

15—磁钢; 16—转子铁芯;

17—后端盖; 18—盖板;

19—密封圈B; 20—后轴承;

21—曳引机轴; 22—卡钳型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测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曳引机轴上安装曳引轮组件和转子铁芯16,近曳引轮组件两侧的轴上安装前轴承2和后轴承20,前轴承2和后轴承20的外圈分别固定在前支撑5和后支撑11内,前支撑5、后支撑11和机座10组合成支撑座组件,曳引轮组件安装在制动轮上形成一体,卡钳型制动器22安装在机座10上,分多组沿制动轮的盘面圆周分布。

曳引机机壳上设有前轴承注油回路4、后轴承注油回路12和泄油回路,前轴承注油回路4、后轴承注油回路12分别从前轴承2和后轴承20的轴承室上部,用管路引出到曳引机表面;泄油回路分别从前轴承2和后轴承20的轴承室下部,用管路导出到曳引机表面,用集油器承接溢出的油脂。本实用新型曳引机注油方式方便,在电机运行情况下也能注油。

所述卡钳型制动器22分三组分布,安装在机座10的两侧和下部,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矩,利用机座10下部的空间安装制动器,增加了结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使用卡钳型制动器22轴向刹车。

所述前轴承2和后轴承20的两侧分别固定前端外压盖3和内压盖7,前轴承2的前端外压盖和内压盖上装有密封圈A6,后轴承20的前端外压盖和内压盖上装有密封圈B19。

所述转子铁芯16的位置与后机座中的定子14位置相对应。

所述转子铁芯16为铸体结构,其表面设有安装磁钢的燕尾槽。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16使用铸件替代硅钢冲片,使曳引机在转矩情况下有足够强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燕尾槽固定磁钢15,使曳引机在调整旋转状态下,磁钢15不会脱落。

所述转子铁芯16的端部无支撑,呈悬臂状,主轴部分向外延伸一段,并设有外联结键槽。

如图3所示,所述磁钢15的地部平整,两侧倾斜向上,顶部呈圆弧状。

所述曳引机轴21的一端安装编码器1。

曳引机后端盖17对应轴的位置中空,用盖板18遮挡。本实用新型曳引机试验或测试时,只需拆下盖板18,曳引机轴21就可以连接测试台,不用拆除后端盖17,即可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