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67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在曳引式电梯上,曳引绳和曳引带易发生疲劳弯折断丝或磨损,当损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发生断绳危险,严重影响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目前电梯市场上,大部分电梯都采用人工定期目测检测的方式来检查曳引绳或曳引带的使用情况,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对于曳引带,其断丝无法用肉眼看到,因而无法进行有效检查。部分电梯采用松绳监测装置,但一般都是当所有曳引绳或所有曳引带断裂后才能动作,此时危险已发生,起不到提前安全保护的作用;同时此类松绳监测装置受电梯启停产生的冲击力影响,容易引起监测开关误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及电梯;该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能够及时监测每一根曳引绳或每一根曳引带是否为松绳状态,避免发生断绳危险;该电梯通过设置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能够及时排除断绳危险,提高电梯维保效率,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包括提拉杆、第一弹力组件、第二弹力组件、限位板、支撑板、触发板及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触发开关,所述提拉杆设有限位部及与所述限位部相对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弹力组件套设于所述提拉杆中、且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弹力组件套设于所述提拉杆中、且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限位板及所述支撑板均套设于所述提拉杆中、且所述支撑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弹力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触发板与所述限位板相抵、且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板向上翻转,所述触发开关设有与所述触发板触发配合的所述触发部。

上述电梯松绳监测装置使用时,曳引绳或曳引带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提拉杆固定连接,该支撑板固设于预设位置,触发开关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曳引绳或曳引带正常受力时,该触发板与所述触发部间隔设置不触发;当曳引绳或曳引带因疲劳弯折断丝或磨损,导致其受力不均,引起第二弹力组件的受力变化而导致限位板相对于支撑板向上移动,进而推动触发板翻转与触发部相触发(包括相抵压、位置变化等)而发生触发信号,电梯控制器接收该触发开关发出的触发信号,并控制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只有经检修排除故障后,该电梯轿厢才能继续运行;同时此检测过程通过第一弹力组件及第二弹力组件的配合能避免本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受电梯启停产生的冲击力影响,而发生误动作。该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能够及时监测每一根曳引绳或每一根曳引带是否为松绳状态,避免发生断绳危险,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板包括可转动设置的第一侧部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触发板的第二侧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方、且与所述限位板的一侧相抵靠。因而该触发板的第二侧部受力而使第一侧部转动,进而使该触发板可相对于所述限位板向上翻转,使触发板与触发开关的触发部触发而产生触发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固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架设有与所述触发板的第一侧部转动连接的的第二连接部;一个所述支架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触发板的第一侧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架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触发板的第一侧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因而通过设置支架便于根据限位板的安装位置来调整触发板的位置,同时实现了该触发板的翻转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板的第一侧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轴转动配合的安装孔。因而可简化结构既能实现该触发板的翻转,又降低制造及安装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有盖体及用于固定所述盖体的紧固件,所述盖体与所述限位板间隔设置形成夹部。因而可根据需要固定盖体的位置,进而可与限位板形成不同压缩力的夹部,为第一弹力组件提供不同的预紧力,以适应不同安装场合的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还设有与所述紧固件螺纹连接配合的外螺纹结构。因而通过紧固件与外螺纹结构的螺纹连接配合实现该盖体的固定位置调节;该紧固件可为至少两个螺母,进而可起到放松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力组件包括弹簧及弹簧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压、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座与限位板相抵压。通过设置弹簧座使增大弹簧与限位板的接触面积,可避免弹簧与限位板发生偏移而导致触发失败或产生误动作;同时便于将弹簧套设于提拉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力组件包括橡胶筒,所述橡胶筒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相抵压、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抵压。因而利用橡胶筒能吸收冲击力,降低误动作触发,提高本电梯松绳监测装置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杆、所述第一弹力组件、所述第二弹力组件及所述限位板均为两个,且分别一一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板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触发板相抵,所述触发开关的触发部设置于两个所述提拉杆之间。因而通过一个触发开关即可监测两根曳引绳或曳引带,降低曳引绳或曳引带的监测成本,同时能节省电梯维保工作量。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还包括轿厢、驱动机构及电梯控制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轿厢上下移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提拉杆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曳引绳或曳引带,所述电梯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触发开关通信连接。

该电梯上安装有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该电梯的曳引绳或曳引带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提拉杆固定连接,该支撑板固设于预设位置,触发开关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该电梯控制器与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当曳引绳或曳引带正常受力时,该触发板与所述触发部间隔设置不触发;当曳引绳或曳引带因疲劳弯折断丝或磨损,导致其受力不均,引起第二弹力组件的受力变化而导致限位板相对于支撑板向上移动,进而推动触发板翻转与触发部相触发(包括相抵压、位置变化等)而发生触发信号,电梯控制器接收该触发开关发出的触发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停止运转,进而使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只有经检修排除故障后,该电梯轿厢才能继续运行;同时此检测过程通过第一弹力组件及第二弹力组件的配合能避免本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受电梯启停产生的冲击力影响,而发生误动作。该电梯通过设置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能够及时排除断绳危险,提高电梯维保效率,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松绳监测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松绳监测装置的侧视正常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松绳监测装置的侧视触发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提拉杆,110、限位部,112、盖体、114、紧固件,116、外螺纹结构,120、第一连接部,102、夹部,200、第一弹力组件,210、弹簧,220、弹簧座,300、第二弹力组件,310、橡胶筒,400、限位板,500、支撑板,600、触发板,610、第一侧部,612、转动轴,620、第二侧部,700、触发开关,710、触发部,720、安装架,800、支架,810、第二连接部,8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或“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包括提拉杆100、第一弹力组件200、第二弹力组件300、限位板400、支撑板500、触发板600及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触发开关700,提拉杆100设有限位部110及与限位部110相对的第一连接部120,第一弹力组件200套设于提拉杆100中、且设置于限位部110与限位板400之间,第二弹力组件300套设于提拉杆100中、且设置于限位板400与支撑板500之间,限位板400及支撑板500均套设于提拉杆100中、且支撑板500固设于第二弹力组件300与第一连接部120之间;触发板600与限位板400相抵、且可相对于限位板400向上翻转,触发开关700设有与触发板600触发配合的触发部710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梯松绳监测装置使用时,曳引绳或曳引带通过连接部与提拉杆100固定连接,该支撑板500固设于预设位置,触发开关700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曳引绳或曳引带正常受力时,该触发板600与触发部710间隔设置不触发;当曳引绳或曳引带因疲劳弯折断丝或磨损,导致其受力不均,引起第二弹力组件300的受力变化而导致限位板400相对于支撑板500向上移动,进而推动触发板600翻转与触发部710相触发(包括相抵压、位置变化等)而发生触发信号,电梯控制器接收该触发开关700发出的触发信号,并控制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只有经检修排除故障后,该电梯轿厢才能继续运行;同时此检测过程通过第一弹力组件200及第二弹力组件300的配合能避免本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受电梯启停产生的冲击力影响,而发生误动作。该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能够及时监测每一根曳引绳或每一根曳引带是否为松绳状态,避免发生断绳危险,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该触发开关700可为位移检测开关、压力触发开关700或光电开关等,具体如何应用该触发开关700获得触发信号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累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发板600包括可转动设置的第一侧部610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部620,触发板600的第二侧部620设置于限位板400的上方、且与限位板400的一侧相抵靠;因而该触发板600的第二侧部620受力而使第一侧部610转动,进而使该触发板600可相对于限位板400向上翻转,使触发板600与触发开关700的触发部710触发而产生触发信号。进一步的,该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架800,支架800固设于支撑板500上,支架800设有与触发板600的第一侧部610转动连接的的第二连接部810;一个支架800的第二连接部810与触发板600的第一侧部610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个支架800的第二连接部810与触发板600的第一侧部6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因而通过设置支架800便于根据限位板400的安装位置来调整触发板600的位置,同时实现了该触发板600的翻转动作。再进一步的,触发板600的第一侧部610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轴612,第二连接部810设有与转动轴612转动配合的安装孔812;因而可简化结构既能实现该触发板600的翻转,又降低制造及安装要求。该触发开关700通过安装架720固设于支撑板500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10设有盖体112及用于固定盖体112的紧固件114,盖体112与限位板400间隔设置形成夹部102;因而可根据需要固定盖体112的位置,进而可与限位板400形成不同压缩力的夹部102,为第一弹力组件200提供不同的预紧力,以适应不同安装场合的需要。进一步的,限位部110还设有与紧固件114螺纹连接配合的外螺纹结构116;因而通过紧固件114与外螺纹结构116的螺纹连接配合实现该盖体112的固定位置调节;该紧固件114可为至少两个螺母,进而可起到放松作用。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力组件200包括弹簧210及弹簧座220,弹簧210的一端与限位部110相抵压、另一端通过弹簧座220与限位板400相抵压。通过设置弹簧座220使增大弹簧210与限位板400的接触面积,可避免弹簧210与限位板400发生偏移而导致触发失败或产生误动作;同时便于将弹簧210套设于提拉杆100中。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力组件300包括橡胶筒310,橡胶筒310的一端与限位板400相抵压、另一端与支撑板500相抵压。因而利用橡胶筒310能吸收冲击力,降低误动作触发,提高本电梯松绳监测装置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拉杆100、第一弹力组件200、第二弹力组件300及限位板400均为两个,且分别一一对应,两个限位板400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触发板600相抵,触发开关700的触发部710设置于两个提拉杆100之间。因而通过一个触发开关700即可监测两根曳引绳或曳引带,降低曳引绳或曳引带的监测成本,同时能节省电梯维保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上述的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还包括轿厢、驱动机构及电梯控制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轿厢上下移动,驱动机构包括与提拉杆100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曳引绳或曳引带,电梯控制器与驱动机构及触发开关700通信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梯上安装有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该电梯的曳引绳或曳引带通过连接部与提拉杆100固定连接,该支撑板500固设于预设位置,触发开关700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该电梯控制器与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当曳引绳或曳引带正常受力时,该触发板600与触发部710间隔设置不触发;当曳引绳或曳引带因疲劳弯折断丝或磨损,导致其受力不均,引起第二弹力组件300的受力变化而导致限位板400相对于支撑板500向上移动,进而推动触发板600翻转与触发部710相触发(包括相抵压、位置变化等)而发生触发信号,电梯控制器接收该触发开关700发出的触发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停止运转,进而使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只有经检修排除故障后,该电梯轿厢才能继续运行;同时此检测过程通过第一弹力组件200及第二弹力组件300的配合能避免本电梯松绳监测装置受电梯启停产生的冲击力影响,而发生误动作。该电梯通过设置电梯松绳监测装置能够及时排除断绳危险,提高电梯维保效率,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