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682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结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梯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其中轿厢意外移动导致晃动甚至坠落的事故屡见不鲜,也是最严重的。因此出现了一些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轿厢意外移动时,位置传感器给夹绳器信号,夹绳器将曳引钢丝绳制动在曳引轮上,但是当意外坠落发生时,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则需要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不仅在轿厢意外移动的时候对其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保证出现极端情况,尤其是轿厢意外坠落时,提供可靠的安全性,避免轿厢内部乘客因巨大冲击而出现死亡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其中,在轿厢底部有用于吸收所述轿厢意外移动而与物体冲撞产生的冲击力的吸冲垫。所述吸冲垫包含有弹性抵触外壁、吸冲中空腔和中空腔填充孔,所述弹性抵触外壁在远离所述轿厢一侧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向下竖直延伸的弹性立柱。

所述第一支撑部在轿厢意外移动或者掉落的时候可以提前接触底部或者地面进行初次支撑,与所述弹性抵触外壁一起通过弹性形变来吸收大量冲击力,当所述吸冲垫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吸冲中空腔受到挤压,所述吸冲中空腔内气压或者液压会变大,对所述轿厢的下落有反向支撑,所述吸冲中空腔受到挤压形变越大,反向支撑越大。所述中空腔填充孔可以对所述吸冲中空腔进行填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水平截面积在远离所述轿厢一侧方向上逐渐变大。

所述第一支撑部自上而下水平截面积逐渐变大,可以提高碰撞接触瞬间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与所述吸冲中空腔连通。

所述中空内腔也可以被挤压,完成内部加压来抵抗坠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轿厢底面上有用于连通所述轿厢内部和所述吸冲中空腔的互通孔。

所述互通孔可以使得所述中空内腔在被挤压的时候可以提前对所述吸冲中空腔内进行挤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轿厢侧面有增阻减速部,所述增阻减速部为从轿厢外壁顶部延伸至轿厢外壁底部的竖直长条带,在所述竖直长条带外表面上有增阻纹路。

在轿厢意外掉落时轿厢厢体可能发生侧倾,所述增阻减速部一来可以防止轿厢厢体的倾斜角度,二来可以减小坠落的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增阻纹路包含有强阻部和缓阻部,所述强阻部与所述缓阻部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缓阻部为竖向开槽、沿增阻减速边缘间隔排布的直条凹槽,所述强阻部为竖直与水平方向叠加的交错凹槽。

所述强阻部和所述缓阻部在上下位置上间隔排布,可以分散摩擦时的摩擦受热,也可以避免局部磨损较为严重的情况出现,例如所述强阻部阻力大,摩擦热量大,损耗严重,消耗更快,当所述强阻部损耗大于所述缓阻部时,就会先摩擦所述缓阻部,达到轮换摩擦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弹性抵触外壁通过弹性形变来吸收大量冲击力,所述吸冲中空腔受到挤压,对所述轿厢的下落有反向支撑,所述吸冲中空腔受到挤压形变越大,反向支撑越大。

2.所述第一支撑部可以提高碰撞接触瞬间的稳定性。

3.所述增阻减速部一来可以防止轿厢厢体的倾斜角度,二来可以减小坠落的速度。

4.所述强阻部和所述缓阻部在上下位置上间隔排布,可以分散摩擦时的摩擦受热,也可以避免局部磨损较为严重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轿厢整体示意图。

图2为增阻减速部示意图。

图3为轿厢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11、轿厢底面,12、轿厢侧面,13、轿厢外壁顶部,14、轿厢外壁底部,2、吸冲垫,21、弹性抵触外壁,211、第一支撑部,22、吸冲中空腔,3、中空内腔,4、增阻减速部,41、增阻减速边缘,5、增阻纹路,51、强阻部,52、缓阻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轿厢整体示意图,一种轿厢意外移动的保护装置,其中,在轿厢底部有用于吸收轿厢意外移动而与物体冲撞产生的冲击力的吸冲垫2。如图3所示,吸冲垫2包含有弹性抵触外壁21、吸冲中空腔22和中空腔填充孔,弹性抵触外壁21在远离轿厢一侧有第一支撑部211,第一支撑部211为向下竖直延伸的弹性立柱。第一支撑部211在轿厢意外移动或者掉落的时候可以提前接触底部或者地面进行初次支撑,与弹性抵触外壁21一起通过弹性形变来吸收大量冲击力,当吸冲垫2发生弹性形变时,吸冲中空腔22受到挤压,吸冲中空腔22内气压或者液压会变大,对轿厢的下落有反向支撑,吸冲中空腔22受到挤压形变越大,反向支撑越大。中空腔填充孔可以对吸冲中空腔22进行填充。第一支撑部211的水平截面积在远离轿厢一侧方向上逐渐变大。第一支撑部211自上而下水平截面积逐渐变大,可以提高碰撞接触瞬间的稳定性。第一支撑部211具有中空内腔3,中空内腔3与吸冲中空腔22连通。中空内腔3也可以被挤压,完成内部加压来抵抗坠落。在轿厢底面11上有用于连通轿厢内部和吸冲中空腔22的互通孔。互通孔可以使得中空内腔3在被挤压的时候可以提前对吸冲中空腔22内进行挤压。如图1、图2、图3所示,在轿厢侧面12有增阻减速部4,增阻减速部4为从轿厢外壁顶部13延伸至轿厢外壁底部14的竖直长条带,在竖直长条带外表面上有增阻纹路5。在轿厢意外掉落时轿厢厢体可能发生侧倾,增阻减速部4一来可以防止轿厢厢体的倾斜角度,二来可以减小坠落的速度。增阻纹路5包含有强阻部51和缓阻部52,强阻部51与缓阻部52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布,缓阻部52为竖向开槽、沿增阻减速边缘41间隔排布的直条凹槽,强阻部51为竖直与水平方向叠加的交错凹槽。强阻部51和缓阻部52在上下位置上间隔排布,可以分散摩擦时的摩擦受热,也可以避免局部磨损较为严重的情况出现,例如强阻部51阻力大,摩擦热量大,损耗严重,消耗更快,当强阻部51损耗大于缓阻部52时,就会先摩擦缓阻部52,达到轮换摩擦的效果。所述保护装置还可以包含有移动检测部、用于周期性验证制动器制动力的自监测系统和制停系统。自监测系统包含有控制装置、调速装置和编码器。控制装置和调速装置可以安装在控制柜内,编码器安装在驱动主机上。通过编码器可以控制驱动主机,在自监测过程中控制装置和调速装置自动测试保护装置,已经发现响应时间等安全参数低于安全值时,会发出进行维修提醒,可将检测周期调整为小于24小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