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69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翻边凸模包括第一和第二翻边凸模,二者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导滑斜面,第一和第二翻边凸模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安装槽通过第一和第二导滑斜面滑动配合连接;第一和第二导滑斜面使第一和第二翻边凸模向上运动时在翻边凸模的宽度方向上相向运动;第一和第二顶起器分别向上顶起第一和第二翻边凸模;第一和第二下死点限位部分别限制第一和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第一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分别限制第一和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本发明的翻边凸模在下料位置时具有小于翻边间间距的宽度,使得浮料销只需将板料表面抬起至高出翻边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即可,进而增加板料移送的稳定性及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翻边工序的级进模具领域,尤其涉及级进模具中使用的翻边凸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级进模具的翻边工位包括浮料销I'、弹簧2'、翻边凹模4'、翻边凸模5'、压料板6'、固定板7'和垫板8',其中,翻边凸模5'通过螺钉10'固定在固定板7'内,固定板7'和垫板8'固定在级进模具的下模板9'上面,浮料销I'安装在固定板7'内,弹簧2'安装于浮料销I'与下模板9'之间。在级进模具通过自动送料机向翻边工位移送板料3'时,浮料销I'会在弹簧2'的作用下将板料3'顶起来,以避免板料3'与翻边凸模5'之间发生干涉,在板料3'到达翻边工位时,压料板6'在上模座下行时压住板料3',此时,弹簧2'被压缩,使板料3'与翻边凸模5'的上表面紧贴;随着上模座的继续下行,翻边凹模4'配合翻边凸模5'对板料3'进行翻边;翻边结束之后,随着上模座的上行,压料板6'释放板料3',因此,浮料销I'会在弹簧2'的作用下再将板料3'重新抬起来,为了使完成翻边后的板料3'不与翻边凸模5'的上表面发生干涉,浮料销I'需要将板料3'抬起至翻边的下沿高出翻边凸模5'的上表面的高度。对于该种翻边工位的结构,如果板料的翻边比较长,则浮料销I'就需要将板料3'抬起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这样板料在移送时就会显得不稳定,影响精度;另外,如果要将板料3'抬得比较高,就需要配置较长的浮料销I'和弹簧2',相应地,用于容纳浮料销I'和弹簧2'的固定板I'和垫板8'的高度也需要增高,从而增加模具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级进模具的翻边工位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包括:
[0005]固定板,具有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0006]翻边凸模,包括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凸模的翻边侧面分别成为所述翻边凸模的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所述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凸模设置有第一导滑斜面,所述第一翻边凸模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第一导滑斜面的导滑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凸模设置有第二导滑斜面,所述第二翻边凸模与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第二导滑斜面的导滑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滑斜面和第二导滑斜面的倾斜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向上运动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运动;
[0007]第一顶起器,用于向上顶起所述第一翻边凸模;
[0008]第二顶起器,用于向上顶起所述第二翻边凸模;[0009]第一下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翻边位置;
[0010]第二下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翻边位置;
[0011]第一上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下料位置;以及,
[0012]第二上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下料位置。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边凸模设置有第一斜凸缘,所述第一斜凸缘的两个斜面形成所述第一导滑斜面,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第一斜凸缘与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的第一斜凹槽滑动配合连接。
[001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边凸模在与所述第一翻边侧面相邻接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凸缘。
[0015]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为所述第一下死点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为所述第二下死点限位部。
[001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顶起器包括第一顶块和第一顶起弹性件,所述第一顶块与下模座的垫板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顶块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第一顶起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顶块与下模板之间。
[0017]优选的是,所述翻边凸模结构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内设置的中间安装槽内,所述中间安装槽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通,所述定位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作为所述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
[0018]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配合定位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翻边侧面相对;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面配合定位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翻边侧面相对。
[0019]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块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分别作为所述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使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配合定位。
[0020]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块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的下段具有用于与拆卸螺钉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定位块通过使安装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并攻入所述垫板中而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内设置的中间安装槽内,其中,所述沉头孔的下段的内螺纹的小径大于所述安装螺钉的外螺纹的大径。
[0021]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与所述中间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的定位凹槽适配安装。
[002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一翻边凸模、第一顶起器、第一下死点限位部和第一上死点限位部构成第一翻边凸模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槽、第二翻边凸模、第二顶起器、第二下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构成第二翻边凸模结构,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结构和第二翻边凸模结构关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镜像对称。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翻边凸模结构采用分体式翻边凸模,包括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二者在压料板随上模座下行压紧板料时向下并背向运动到达下死点,此时翻边凸模的第一翻边侧面与第二翻边侧面的位置恰好满足翻边的要求;在完成翻边后,二者在压料板随上模座上行释放板料后,在顶块的作用下向上并相向运动,进而使翻边凸模的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之间的间距(即翻边凸模的宽度)变窄,使板料的翻边与翻边凸模的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之间留出送料间隙,这样,级进模具的浮料销只需将板料的表面抬起至高出翻边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即可,而无需将板料的翻边的下沿抬起至高出翻边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翻边凸模结构可使板料在移送时更加稳定,也可使模具具有较低的成本,该有益效果对于翻边较长的工况体现的尤为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有级进模具的翻边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翻边凸模的A-A向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翻边凸模结构的B-B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3中第一翻边凸模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6为图3中定位块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30]图7为图3中定位块的俯视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
[0032]^ -浮料销;2'弹簧;_
[0033]3'、3_板料;4'-翻边凹模;
[0034]5'、5_翻边凸模;6'-压料板;
[0035]I'、7_ 固定板;8,、8_ 垫板;
[0036]9'、9-下丰旲座;10' _螺钉;
[0037]51-第一翻边凸模;52-第二翻边凸模;
[0038]511-第一斜凸缘;512-第一凸块;
[0039]522-第二凸块;12-定位块;
[0040]121-第一定位槽;122-第二定位槽;
[0041]123-定位凸缘;124-沉头孔;
[0042]124a-沉头孔的下段;131、132-螺塞;
[0043]71-第一安装槽;72-第二安装槽;
[0044]61-第一顶块;62-第二顶块;
[0045]21-第一顶起弹性件;22-第二顶起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7]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宽度可调节(该宽度指翻边凸模的第一翻边侧面与第二翻边侧面之间的距离)的翻边凸模结构包括固定板7、翻边凸模5、第一顶块器、第二顶起器、第一下死点限位部、第二下死点限位部、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如图4所示,该固定板7具有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槽71和第二安装槽72,其中的第一方向即为上述宽度的延伸方向。如图3至图5所示,该翻边凸模5包括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第一翻边凸模51的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凸模52的翻边侧面分别成为翻边凸模5的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该翻边侧面即为与翻边凹模配合完成翻边的侧面,该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该第一翻边凸模51设置有第一导滑斜面,第一翻边凸模51与第一安装槽71沿第一导滑斜面的导滑方向滑动配合连接;同理,第二翻边凸模52设置有第二导滑斜面,第二翻边凸模52与第二安装槽72沿第二导滑斜面的导滑方向滑动配合连接,在此,第一导滑斜面和第二导滑斜面的倾斜方向要使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向上运动时在第一方向上相向运动,即使翻边凸模的宽度变窄。该第一顶起器用于向上顶起该第一翻边凸模51,其可包括第一顶块61和例如是弹簧的第一顶起弹性件21,第一顶块61与下模座9的垫板8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第一顶块61的顶面穿过第一安装槽71的槽底与第一翻边凸模51的底面相接触,第一顶起弹性件21安装于第一顶块61与下模板9之间,当然也可将氮气缸作为该第一顶起器,但该种方案会增加模具的成本;同理,该第二顶起器用于向上顶起该第二翻边凸模52,其可包括第二顶块62和例如是弹簧的第二顶起弹性件22,该第二顶块62与垫板8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第二顶块62的顶面穿过第二安装槽2的槽底与第二翻边凸模52的底面相接触,第二顶起弹性件22安装于第二顶块62与下模板9之间,以上第一和第二顶起弹性件可分别通过螺塞131、132封堵在下模座9内。该第一下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边凸模51的运动下限,第一翻边凸模51的运动下限对应翻边凸模5的翻边位置;同理,第二下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翻边凸模52的运动下限,第二翻边凸模52的运动下限对应翻边凸模5的翻边位置。该第一上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一翻边凸模51的运动上限,第一翻边凸模51的运动上限对应翻边凸模5的下料位置,该下料位置即为需要对板料进行移送的位置;同理,该第二上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翻边凸模52的运动上限,第二翻边凸模52的运动上限对应翻边凸模5的下料位置。
[0048]本发明的翻边凸模结构的动作原理为:在级进模具的自动送料机将板料3向翻边工位移送时,由级进模具的浮料销将板料顶起至高出翻边凸模5的上表面的位置,此时,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分别在第一顶起弹性件21和第二顶起弹性件22的作用下位于运动上限,即此时的翻边凸模5位于下料位置;当板料3被移送至翻边工位时,翻边工位的压料板在上模座下行时将板料3压紧,在该过程中,压料板的下压动作克服第一顶起器和第二顶起器的弹性力将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下压至运动下限,以使翻边凸模5到达翻边位置,这也意味着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在位于运动下限时的尺寸要满足与翻边凹模配合对板料3进行翻边的要求,随着上模座的继续下行即可完成对板料3的翻边。在完成翻边后,压料板将随上模座的上行逐渐释放板料3,此时,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便可分别在第一顶起器和第二顶起器的作用下上升至运动上限,板料3便在浮料销的作用下被向上抬起,在此,由于翻边凸模5的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在下料位置已与板料两侧的翻边之间留有间隙,因此,浮料销的设计只需将板料3的表面抬起至高于翻边凸模5位于下料位置时的上表面即可。在实际使用中,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的设计只需使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分别与对应侧的翻边间留有2?3_的间隙即可,这说明如果将第一导滑斜面和第二导滑斜面相对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设计的较小,通常小于等于30度,只需使翻边凸模5整体向上运动很小的高度即可,这对浮料销及下模座的设计的影响相对需要将板料的翻边的下沿抬起至高出翻边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对于翻边较长的情况。
[0049]为了保证第一翻边凸模51在第一安装槽71内滑动的准直性,如图5所示,该第一翻边凸模51设置有第一斜凸缘511,该第一斜凸缘511的两个斜面形成上述第一导滑斜面,第一翻边凸模51的第一斜凸缘511与第一安装槽71内设置的第一斜凹槽滑动配合连接。在此,为了保证受力的均衡性,该第一翻边凸模51可在与第一翻边侧面相邻接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该第一斜凸缘511。在此,第一安装槽71也可通过设置与第一导滑斜面配合的斜面实现上述运动关系,或者第一安装槽71通过设置一固定不动的导滑块与第一导滑斜面配合(具体为导滑块的一条棱与第一导滑斜面配合)实现上述运动关系,但这些方案中,第一翻边凸模51的运动方向性的精度相对较差。
[0050]同理,该第二翻边凸模52设置有第二斜凸缘,第二斜凸缘的两个斜面形成上述第二导滑斜面,第二翻边凸模52的第二斜凸缘与第二安装槽72内设置的第二斜凹槽滑动配合连接。第二翻边凸模52可在与第二翻边侧面相邻接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该第二斜凸缘。
[0051]为了使本发明的翻边凸模结构更加简单,可将第一安装槽71的槽底作为上述第一下死点限位部。同理,可将第二安装槽72的槽底作为上述第二下死点限位部。
[0052]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本发明的翻边凸模结构设计了定位块12,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定位块12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内设置的中间安装槽内,该中间安装槽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安装槽71和第二安装槽72相通,该定位块12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作为上述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翻边凸模5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侧面配合定位的第一凸块512,其中,第一翻边凸模的内侧面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翻边侧面相对;第二翻边凸模5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二侧面配合定位的第二凸块522,第二翻边凸模52的内侧面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翻边侧面相对。对于该种结构,该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在到达翻边凸模5的下料位置时,二者的内侧面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71和第二安装槽72的内壁之间留有拆卸间隙,这样,在将定位块12拆卸下来后,即可将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从固定板7中拆卸出来。如果不设置定位块12,而是直接将第一安装槽71和第二安装槽72的内壁作为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如需要拆卸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则需要进行破坏性拆卸。
[0053]为了便于更好的定位,本实施例在定位块12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槽121和第二定位槽122,并将该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作为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当第一凸块512和第二凸块522分别与第一定位槽121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122的槽底相抵时,该第一翻边凸模51和第二翻边凸模52即到达运动上限。
[0054]为了便于将定位块12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的中间安装槽内,及便于将定位块12从固定板7的中间安装槽内拆卸出来,如图6和图7所示,可在定位块12中设置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沉头孔124,该沉头孔124的下段124a具有与拆卸螺钉(图中未示出)配合的内螺纹,安装时,安装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沉头孔124并攻入垫板8中,以将定位块12固定安装于固定板7内,在拆卸时,将安装螺钉从垫板8中旋出,并将拆卸螺钉旋入沉头孔124中,使其与下段124a螺纹配合,此时向上用力即可从中间安装槽中拔出该定位块12,在此,为了保证拆卸螺钉和安装螺钉能够通过沉头孔起到相应的作用,该下段124a的内螺纹的小径应该大于安装螺钉的外螺纹的大径。
[0055]为了防止定位块12在中间定位槽内转动,如图4和图7所示,可在定位块12的侧面上设置定位凸缘123,该定位凸缘123与中间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的定位凹槽适配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为过渡配合安装。
[0056]以上的第一安装槽71、第一翻边凸模51、第一顶起器、第一下死点限位部和第一上死点限位部构成第一翻边凸模结构,以上的第二安装槽72、第二翻边凸模52、第二顶起器、第二下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构成第二翻边凸模结构,为了便于设计,该第一翻边凸模结构和第二翻边凸模结构可关于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镜像对称。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为了满足以上动作关系,并不一定要求第一翻边凸模结构与第二翻边凸模结构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设计,而且,在第一翻边凸模结构和第二翻边凸模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要求二者之间关于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镜像对称。
[0057]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具有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翻边凸模,包括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凸模的翻边侧面分别成为所述翻边凸模的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所述第一翻边侧面和第二翻边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凸模设置有第一导滑斜面,所述第一翻边凸模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所述第一导滑斜面的导滑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翻边凸模设置有第二导滑斜面,所述第二翻边凸模与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第二导滑斜面的导滑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滑斜面和第二导滑斜面的倾斜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翻边凸模和第二翻边凸模向上运动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运动; 第一顶起器,用于向上顶起所述第一翻边凸模; 第二顶起器,用于向上顶起所述第二翻边凸模; 第一下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翻边位置; 第二下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下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翻边位置; 第一上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下料位置;以及, 第二上死点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运动上限对应所述翻边凸模的下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凸模设置有第一斜凸缘,所述第一斜凸缘的两个斜面形成所述第一导滑斜面,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第一斜凸缘与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的第一斜凹槽滑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凸模在与所述第一翻边侧面相邻接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为所述第一下死点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为所述第二下死点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起器包括第一顶块和第一顶起弹性件,所述第一顶块与下模座的垫板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顶块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第一顶起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顶块与下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凸模结构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内设置的中间安装槽内,所述中间安装槽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通,所述定位块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作为所述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 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面配合定位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翻边侧面相对;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面配合定位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翻边凸模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翻边侧面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分别作为所述第一上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使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配合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的下段具有用于与拆卸螺钉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定位块通过使安装螺钉穿过所述沉头孔并攻入所述垫板中而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内设置的中间安装槽内,其中,所述沉头孔的下段的内螺纹的小径大于所述安装螺钉的外螺纹的大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与所述中间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的定位凹槽适配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可调节的翻边凸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一翻边凸模、第一顶起器、第一下死点限位部和第一上死点限位部构成第一翻边凸模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槽、第二翻边凸模、第二顶起器、第二下死点限位部和第二上死点限位部构成第二翻边凸模结构,所述第一翻边凸模结构和第二翻边凸模结构关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 面镜像对称。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3624163SQ20131066570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赖荣胜, 赵鸿鹄, 王震, 丁文军, 杨杰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