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22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压紧系统,其包括机架,在该机架上设有与下料机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在该平行导轨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一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在该平行导轨之间设置有数个托架,且在该托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上的料孔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托架上方的机架上设置有可升降的且可对所述托架上的待下料圆钢料产生向下压紧力的压块,该压块通过压紧气缸与所述机架相连接。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对待下料圆钢料的自动压紧、进给下料,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自动压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压紧系统,确切来说是一种用于自动备料、上料、进给、压紧及下料的程控下料机中的自动压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下料机是借助于机械运动的作用力加压于刀模,对材料进行切割加工的机器,是轻工行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目前的圆钢下料机中的备料、上料、进给等工序基本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即是操作人员通过吊臂或行车或纯手工将圆钢料料坯放置于圆钢下料机的料孔上,再通过调节定尺系统、开启下料机切割刀来进行切割下料,因备料、上料及进给均采用手工,劳动强度大,且在作业时易出现误差,不能保证圆钢料的下料精度。
[0003]具体地,传统的圆钢下料机没有压紧装置,其主要是通过操作人员借助吊臂或行车将圆钢料坯向下料机的料孔方向进给,并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压紧,该种操作方式对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且纯依靠操作人员手工对料坯进行锁定定位,震动大,精度低,误差大,报废率闻,还易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压紧系统,可自动为下料机进行压紧,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压紧系统,其包括机架,在该机架上设有与下料机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在该平行导轨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一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在该平行导轨之间设置有数个托架,且在该托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上的料孔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托架上方的机架上设置有可升降的且可对所述托架上的待下料圆钢料产生向下压紧力的压块,该压块通过压紧气缸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平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由一伺服电机驱动连接的托板,所述夹持部通过一端部定位气缸定位于该托板上。
[0007]进一步的,当所述伺服电机进给后由所述下料机下料时,所述压紧气缸启动将所述压块压紧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上;当所述伺服电机进给时,所述压紧气缸启动将所述压块脱离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气缸、夹持部、端部定位气缸、伺服电机均与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压块、托架及夹持部组合实现对待下料圆钢料的自动压紧定位,且与夹持部与托架之间的自动进给组合相配合,即实现了对待下料圆钢料的自动压紧、进给下料,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精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2]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简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5]一种如图1-2所述的自动压紧系统,其包括机架10,在该机架10上设有与下料机13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6,在该平行导轨6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6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5 —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8 ;在该平行导轨6之间设置有数个托架1,且在该托架I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13上的料孔14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托架I上方的机架10上设置有可升降的且可对所述托架I上的待下料圆钢料5产生向下压紧力的压块2,该压块2通过压紧气缸3与所述机架10相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块2底部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的槽部,该槽部截面呈梯形状,其与所述托架I上的凹槽呈水平镜像对称,该托架I与所述压块2组合对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的圆周进行包围限位并压紧。通过夹持部8对待下料圆钢料5的一端部进行夹紧,也可以作为压紧限位,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另一端通过压块2、托架3组合进行压紧定位,在实际运用中,可通过夹持部8、托架3、压块2呈三点杠杆对待下料圆钢料5进行压紧,具体地,夹持部8对待下料圆钢料5端部夹紧,托架3处于待下料圆钢料5下端,而所述压块2处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上端且处于所述夹持部8与托架3之间,或所述托架3处于所述夹持部8与压块2之间均可。
[0017]在所述平行导轨6上滑动设置有由一伺服电机12驱动连接的托板7,所述夹持部8通过一端部定位气缸9定位于该托板7上。所述托板7可在平行导轨6上移动,通过所述伺服电机12控制该托板7在该平行导轨6上移动并定位。
[0018]对于所述压块2、伺服电机12之间的工作状态为,当所述伺服电机12进给后由所述下料机13下料时,所述压紧气缸3启动将所述压块2压紧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上;当所述伺服电机12进给时,所述压紧气缸3启动将所述压块2脱离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以避免伺服电机12的进给状态与压块2的压紧状态产生干涉。
[0019]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自动运作,如图3所示,所述压紧气缸3、夹持部8、端部定位气缸9、伺服电机12均与一控制器30电性连接。具体地,当待下料圆钢料5由上料系统传递至所述托架I时,控制器30控制端部定位气缸9启动,使得所述控制器30可控制与所述端部定位气缸9连接的夹持部8可与该待下料圆钢料5的一端部夹持固紧,并始终保持夹持状态,再控制伺服电机12使得整个托板7沿平行导轨6向下料机13方向移动。当伺服电机12带动待下料圆钢料5移动到位后,控制器30控制压紧气缸3带动压块2将待下料圆钢料5压紧,下料机13进行下料动作,当完成一个下料动作后,控制器30控制压紧气缸3启动使得所述压块2脱离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后,所述控制器30再控制所述伺服电机12进给,以此循环进给-压紧-进给,即实现了在自动压紧状态下对待下料圆钢料5的连续不断下料。
[00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压紧系统,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在该机架(10)上设有与下料机(13)垂直相对的平行导轨(6),在该平行导轨(6)上设置有可沿该平行导轨(6)移动定位且可对待下料圆钢料(5)—端部夹紧定位的夹持部(8);在该平行导轨(6)之间设置有数个托架(1),且在该托架(I)上均设有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相对应的且与所述下料机(13)上的料孔(14)位置相对的凹槽;在所述托架(I)上方的机架(10)上设置有可升降的且可对所述托架(I)上的待下料圆钢料(5)产生向下压紧力的压块(2),该压块(2)通过压紧气缸(3)与所述机架(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行导轨(6)上滑动设置有由一伺服电机(12)驱动连接的托板(7),所述夹持部(8)通过一端部定位气缸(9)定位于该托板(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压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伺服电机(12)进给后由所述下料机(13)下料时,所述压紧气缸(3)启动将所述压块(2)压紧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上;当所述伺服电机(12)进给时,所述压紧气缸(3)启动将所述压块(2)脱离于所述待下料圆钢料(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压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气缸(3)、夹持部(8)、端部定位气缸(9)、伺服电机(12)均与一控制器(30)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B23Q3/08GK203696527SQ20132088129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杨观忠 申请人:重庆璐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