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864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铜管和钢管均为圆管,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插接或对接的铜管和钢管整体,固定在机床上匀速旋转的夹具体上;(2)调节氩弧焊枪的电流,使其电弧加热温度达1000℃以上,并调整氩弧焊枪的角度,使之对准铜管和钢管结合部;(3)启动氩弧焊枪,在铜管和钢管的匀速旋转中,对铜管和钢管的结合部圆周均实现加热,加热5秒钟后,铜管和钢管结合部的铜处于熔化状态、钢处于半熔化状态,二者自然渗透交融,然后将铜管和钢管取出冷却,铜管和钢管之间即实现紧密连接。上述焊接工艺,环保性好,操作简便,降低成本,使用安全。
【专利说明】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金属圆管连接,特别是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各个行业,铜管和钢管的焊接工艺,普遍采用气焊(钎焊),焊料都是高银焊条,这种工艺存在诸多缺陷:周围焊缝很难均匀,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稍有不慎,焊渣就会造成管件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外观;焊接后管件氧化严重,必须经清洗、防锈等工序的化学处理,影响环境保护,加工成本较高;化学处理后的管件,其表面的化学成分残留物,很难完全清理干净,特别是焊缝周围,有的残留物会长期留存于焊缝里,不利于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环保性好,操作简便,降低成本,使用安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铜管和钢管均为圆管,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05](I)将插接或对接的铜管和钢管整体,固定在机床上匀速旋转的夹具体上;
[0006](2)调节氩弧焊枪的电流,使其电弧加热温度达1000°C以上,并调整氩弧焊枪的角度,使之对准铜管和钢管结合部;
[0007](3)启动氩弧焊枪,在铜管和钢管的匀速旋转中,对铜管和钢管的结合部圆周均实现加热,加热5秒钟后,铜管和钢管结合部的铜处于熔化状态、钢处于半熔化状态,二者自然渗透交融,然后将铜管和钢管取出冷却,铜管和钢管之间即实现紧密连接。
[0008]上述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工艺操作简便,由于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不需要焊料,纯粹为物理连接,环保性好,同时操作简便,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免除了焊接的所有后续工艺,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管件连接后表面及焊缝无化学残留物,使用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图1为实施例一的焊接示意图;
[0011]图2为实施例二的焊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一:
[0013]参见图1,提供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铜管I和钢管2均为圆管,包括如下工艺步骤:[0014](I)将插接的铜管I和钢管2整体,固定在机床上匀速旋转的夹具体3上,具体为铜管I从上向下插接在钢管2内,实际应用中,也可将钢管2插接在铜管I内;
[0015](2)调节氩弧焊枪4的电流,使其电弧加热温度达1000°C以上,并调整氩弧焊枪4的角度,使之对准铜管I和钢管2结合部;
[0016](3)启动氩弧焊枪4,在铜管I和钢管2的匀速旋转中,对铜管I和钢管2的结合部圆周均实现加热,加热5秒钟后,由于铜的熔点为1083°C,钢的熔点为1515°C,铜管I和钢管2结合部的铜处于熔化状态、钢处于半熔化状态,二者自然渗透交融,然后将铜管I和钢管2取出冷却,铜管I和钢管2之间即实现紧密连接。
[0017]实施例二:
[0018]参见图2,提供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铜管I和钢管2之间为对接,在焊接工艺和取得的技术效果方面,均与实施例一是完全一致的。
[0019]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类似的结构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铜管和钢管之间的焊接工艺,铜管和钢管均为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工艺步骤: (1)将插接或对接的铜管和钢管整体,固定在机床上匀速旋转的夹具体上; (2)调节氩弧焊枪的电流,使其电弧加热温度达1000°C以上,并调整氩弧焊枪的角度,使之对准铜管和钢管结合部; (3)启动氩弧焊枪,在铜管和钢管的匀速旋转中,对铜管和钢管的结合部圆周均实现加热,加热5秒钟后,铜管和钢管结合部的铜处于熔化状态、钢处于半熔化状态,二者自然渗透交融,然后将铜管和钢管取出冷却,铜管和钢管之间即实现紧密连接。
【文档编号】B23K9/16GK103920972SQ20141018328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任少琳, 毛育智 申请人:任少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