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收口冲子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196阅读:1437来源:国知局
轴承收口冲子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轴承收口冲子主要用于轴承类零件的定位、固定作用,将需要安装轴承的零件夹持在冲模与底座之间,在被安装轴承的零件轴承孔的部分冲制一个环形圈限制轴承的轴向及径向移动,使用该轴承收口冲子限制轴承的自由度,操作简单,定位性好;此冲子的伸出高度可以进行微调,探出高度易保证,同时冲模与壳体间隙配合,冲模可换,因此尺寸不合格时可以单个组建生产;本发明根据所述轴承收口冲子的结构提供了相应的加工工艺,有效提高了轴承收口冲子的加工效率,同时保证了质量,使得轴承收口冲子的固定、定位更加准确、快捷;冲模在成型时,小托板只需扳一次角度,用一把成型车刀就可完成冲模的成型,减少加工工步,提高加工效率。
【专利说明】轴承收口冲子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收口冲子及其加工工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轴承收口冲子具有以下不足:1、壳体和冲模为一体式结构,冲模不可更换,冲压不同尺寸的轴承时,需更换整体的冲子,加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多次夹装工件造成的累积误差易造成轴承收口冲子成品率低,无形中增加了制造成本;2、在加工时,壳体相对于A面的垂直度、平行度、槽体的深度以及冲模的伸出高度不易控制,此外冲模掰型的等分控制与掰型角度45°与15°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扳小托板15°后,先用90°外圆车刀车冲模的15度,再扳小托板回0°,用45°里孔车刀车冲模的45°,由于冲模有高度尺寸及圆弧R的尺寸要求,因此需要多次对刀,扳小托板的角度,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严重影响轴承收口冲子的精度,进而影响轴承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冲模可以更换的轴承收口冲子,其定位性、定心性好。
[0004]该轴承收口冲子,包括壳体、冲模、螺帽、导杆和底座,其中冲模位于壳体的槽体内且冲模与壳体之间通过螺帽装配连接成为一体,冲模的内孔套有导杆,导杆与底座固定连接。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轴承收口冲子的加工工艺,能够有效保证轴承收口冲子的精度要求。
[0006]上述轴承收口冲子的加工工艺为,先将壳体、冲模、螺帽、导杆和底座分别加工,然后再进行装配,其中壳体加工的工艺方法包括:
(I)下料;
(2 )车工:先车壳体外圆,然后平左端面,用对刀板对正螺纹车刀,精车内外螺纹至尺寸要求,内孔留0.3-0.5mm,左右端面各加长0.20-0.30mm切断,并控制两端平行;
(3)铣工:铣壳体的槽体至尺寸,并按余量加深0.20-0.30mm ;
(4)钳工:去毛刺,划线并在壳体的外周沿径向钻孔至尺寸;
(5)热处理:淬回火HRC35-40;
(6)酸洗;
(7)表面处理发蓝;
(8)平磨:以壳体的左端面为基准,磨壳体的左右两端面控制平行,槽深及长度至尺寸要求,平磨后要作退磁处理;
(9)磨里孔:以左端面及内孔为基准找正,磨内孔至尺寸,达到垂直要求;
冲模加工工艺方法包括:
(I)下料; (2)车工:粗车外圆留余量2-3mm,长度加长0.5-1.5mm ;
(3)热处理:淬火HRC28-32;
(4)车工:平端面顶车小外圆留0.3-0.5mm,大外圆至尺寸,并找正大外圆在0.01以内,平端面、精车大小外圆型面至尺寸,钻内孔留0.3-0.5mm余量,内孔深度加长0.3-0.5mm,其余至要求;
(5)车工:先制备60°成型车刀,然后以60°成型车刀的刀杆为定位基准,扳小托板15°,紧接着用60°成型车刀的副切削刃车冲模的15°,再用60°成型车刀的主切削刃车冲模的45° ;
(6)铣工:按要求铣冲模的掰型至尺寸;
(7)钳工:去毛刺,锉修掰型的型面,并保证冲模的最高点保持一致;
(8)热处理工序淬火HRC63-65,回火HRC57-58;
(9)酸洗处理;
(10)表面处理发蓝;
(11)磨里孔:以内孔找正,磨内孔至0.03mm以内;
(12)磨外圆:配胎棒磨小外圆与壳体装配,在装配完成后通过车削螺帽(4)的厚度来精准控制冲模(2)的伸出高度。
[0007]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轴承收口冲子主要用于轴承类零件的定位、固定作用,将需要安装轴承的零件夹持在冲模与底座之间,在被安装轴承的零件轴承孔的部分冲制一个环形圈限制轴承的轴向及径向移动,使用该轴承收口冲子限制轴承的自由度,操作简单,定位性好;此冲子的伸出高度可以进行微调,探出高度易保证,同时冲模与壳体间隙配合,冲模可换,因此尺寸不合格时可以单个组建生产;
2、本发明根据所述轴承收口冲子的结构提供了相应的加工工艺,有效提高了轴承收口冲子的加工效率,同时保证了质量,使得轴承收口冲子的固定、定位更加准确、快捷;冲模在成型时,小托板只需扳一次角度,用一把成型车刀就可完成冲模的成型,减少加工工步,提高加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轴承收口冲子的总装图。
[0009]图2为壳体的示意图。
[0010]图3为冲模的示意图。
[0011]图4为冲模的侧视图。
[0012]图5为图3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6为螺帽的示意图。
[0014]图7为导杆的示意图。
[0015]图8为底座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2、图3、图6至图8所示,一种轴承收口冲子,包括壳体1、冲模2、螺帽3、导杆4和底座5,其中冲模2位于壳体I的槽体内且冲模2与壳体I之间通过螺帽3装配连接成为一体,冲模2的内孔套有导杆4,导杆4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轴承收口冲子的冲点为8个,定位性、定心性好。
[0017]如图2所示壳体I的加工工艺为:
(1)下料;
(2)车工:先车壳体I外圆,然后平左端面,用对刀板对正螺纹车刀,精车内外螺纹至尺寸要求,内孔留0.3-0.5mm,左右端面各加长0.20-0.30mm切断,并控制两端平行;
(3)铣工:铣壳体I的槽体至尺寸20*9mm,并按余量加深0.20-0.30mm ;
(4)钳工:划线并在壳体I的外周沿径向钻孔2-Φ5至尺寸,去毛刺,;
(5)热处理:淬回火HRC35-40;
(6)酸洗;
(7)表面处理发蓝;
(8)平磨:以壳体I的左端面为基准,磨壳体I的左右两端面控制平行,槽深及长度至尺寸要求,平磨后要作退磁处理;
(9)磨里孔:以左端面及内孔为基准找正,磨内孔至尺寸,达到垂直要求;
如图3至图5所示冲模2的加工工艺为:
(1)下料;
(2)车工:粗车外圆留余量2-3mm,长度加长0.5-1.5mm ;
(3)热处理:淬火HRC28-32;
(4)车工:平端面顶车小外圆Φ3(Λ6留0.3-0.5mm,大外圆Φ50至尺寸,并找正大外圆在0.01以内,平端面、精车大小外圆型面至尺寸,钻内孔Φ20Η7留0.3-0.5mm余量,内孔深度加长0.3-0.5mm,其余至要求;
(5)车工:先制备60°成型车刀,然后以60°成型车刀的刀杆为定位基准,扳小托板15°,紧接着用60°成型车刀的副切削刃车冲模2的15°,再用60°成型车刀的主切削刃车冲模2的45° ;
(6)铣工:按要求铣冲模2的掰型至尺寸;
(7)钳工:去毛刺,锉修掰型的型面,并保证冲模2的最高点保持一致;
(8)热处理工序:油淬HRC63-65,回火(350°C)HRC57-58 ;
(9)酸洗处理;
(10)表面处理发蓝;
(11)磨里孔:以内孔找正,磨内孔Φ20至0.03mm以内;
(12)磨外圆:配胎棒磨小外圆Φ30与壳体I装配,在装配完成后通过车削螺帽4的厚度来精准控制冲模2的伸出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收口冲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冲模(2)、螺帽(3)、导杆(4)和底座(5 ),其中冲模(2 )位于壳体(I)的槽体内且冲模(2 )与壳体(I)之间通过螺帽(3 )装配连接成为一体,冲模(2)的内孔套有导杆(4),导杆(4)与底座(5)固定连接。
2.轴承收口冲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壳体(I)、冲模(2)、螺帽(3)、导杆(4)和底座(5)分别加工,然后再装配,其中壳体加工的工艺方法包括: (1)下料; (2)车工:先车壳体(I)外圆,然后平左端面,用对刀板对正螺纹车刀,精车内外螺纹至尺寸要求,内孔留0.3-0.5mm,左右端面各加长0.20-0.30mm切断,并控制两端平行; (3)铣工:铣壳体(I)的槽体至尺寸,并按余量加深0.20-0.30mm; (4)钳工:去毛刺,划线并在壳体(I)的外周沿径向钻孔至尺寸; (5)热处理:淬回火HRC35-40; (6)酸洗; (7)表面处理发蓝; (8)平磨:以壳体(I)的左端面为基准,磨壳体(I)的左右两端面控制平行,槽深及长度至尺寸要求,平磨后要作退磁处理; (9)磨里孔:以左端面及内孔为基准找正,磨内孔至尺寸,达到垂直要求; 冲模加工工艺方法包括: (1)下料; (2)车工:粗车外圆留余量2-3mm,长度加长0.5-1.5mm ; (3)热处理:淬火HRC28-32; (4)车工:平端面顶车小外圆留0.3-0.5mm,大外圆至尺寸,并找正大外圆在0.01以内,平端面、精车大小外圆型面至尺寸,钻内孔留0.3-0.5mm余量,内孔深度加长0.3-0.5mm,其余至要求; (5)车工:先制备60°成型车刀,然后以60°成型车刀的刀杆为定位基准,扳小托板15°,紧接着用60°成型车刀的副切削刃车冲模(2)的15°,再用60°成型车刀的主切削刃车冲模(2)的45° ; (6)铣工:按要求铣冲模(2)的掰型至尺寸; (7)钳工:去毛刺,锉修掰型的型面,并保证冲模(2)的最高点保持一致; (8)热处理工序淬火HRC63-65,回火HRC57-58; (9)酸洗处理; (10)表面处理发蓝; (11)磨里孔:以内孔找正,磨内孔至0.03mm以内; (12)磨外圆:配胎棒磨小外圆与壳体(I)装配,在装配完成后通过车削螺帽(4)的厚度来精准控制冲模(2)的伸出高度。
【文档编号】B23P15/00GK104259776SQ20141046581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赵荣全, 张建宏, 王健, 李晓峰 申请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