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及其采用的装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2702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及其采用的装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及其采用的装夹装置,属于机匣零件变形控制【技术领域】。装夹方法:将装夹装置吊装于工作台上,将待加工零件安装在底座上;调整支撑和第一螺母对压板进行辅助支撑,调整双头螺桩和第二螺母,将零件压紧在底座上;调整压紧螺栓,使压紧块对零件进行辅助支撑。装夹装置,包括压紧装置和辅助支撑装置;压紧装置包括压板,上端穿过压板的通孔后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压板后部下方设置支撑,上端与压板下表面接触;在压板与底座之间的支撑上设置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支撑螺纹连接;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座,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在支座上固定有导块,导块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压紧块,压紧螺栓的内端与压紧块的外端活动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及其采用的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机匣零件变形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及其采用的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航空发动机中大型薄壁零件较多,零件装夹及加工过程变形较大,变形问题一直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机匣是典型的薄壁零件,其结构复杂,多为难加工材料,加工方法主要以数控车或者铣加工为主。在进行数控加工时,零件的装夹方法目前普遍采用压板压紧的方式,只是简单将零件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对零件装夹及加工变形问题考虑并不全面,而且某些零件结构特殊,对易变形部位若不加辅助支撑,仅采用普通的压板压紧方式,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产生应力较大,松开压板后,零件会产生较大变形,导致部分尺寸超差,零件报废,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小零件变形、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及其采用的装夹装置。其可有效解决传统装夹方式导致的零件加工变形、尺寸超差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一:通过吊环将装夹装置吊装于工作台上,将待加工零件安装在装夹装置的底座上;
[0006]步骤二:调整压紧装置的支撑和第一螺母对压板进行辅助支撑,调整双头螺粧和第二螺母,用压板将待加工零件压紧在底座上,完成零件轴向限位;
[0007]步骤三:调整辅助支撑装置的压紧螺栓,使压紧块在径向对待加工零件进行辅助支撑。
[0008]所述的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所采用的装夹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组压紧装置和辅助支撑装置;
[0009]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压板,双头螺粧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上端穿过压板的通孔后与第二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压板后部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支撑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上端与压板的下表面相接触;在压板与底座之间的支撑上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支撑通过螺纹连接;
[0010]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具有水平第一通孔的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在支座上固定有导块,导块与支座之间形成水平的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压紧块,压紧块能够沿第二通孔前后运动,在支座的第一通孔内水平设置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的内端与压紧块的外端活动连接。
[0011]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吊环。
[0012]在所述压板与待加工零件接触处设置有垫片,垫片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压板上。
[0013]在所述压板与底座之间的双头螺粧上设置有压缩弹簧。
[0014]在所述压板与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垫圈。
[0015]在所述第二螺母与压板之间设置有球面垫圈和锥面垫圈,球面垫圈与锥面垫圈相配合。
[0016]所述导块通过第二螺钉和销子固定在支座上。
[0017]在所述压紧块与待加工零件接触处设置有胶条。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本发明可有效控制零件装夹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解决了薄壁零件数控加工过程中采用传统装夹方式时,产生应力较大,导致零件加工变形、尺寸超差的问题。本发明可使多道工序共用一套装夹装置,同时可推广应用于不同结构薄壁零件的加工中,从而达到加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的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限力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_底座,2-压板,3-垫片,4-第-螺钉,5-双头螺粧,6-第二螺母,7-压缩弹簧,8-垫圈,9-球面垫圈,10-锥面垫圈,11-支撑,12-第一螺母,13-压紧块,14-导块,15-压紧螺栓,16-支座,17-胶条,18-第二螺钉,19-销子,20-吊环,21-限力扳手,22-转接器,23-压紧装置,24-待加工零件,25-通孔,26-辅助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步骤一:通过吊环20将装夹装置吊装于工作台上,将待加工零件24安装在装夹装置的底座1上;
[0028]步骤二:调整压紧装置23的支撑11和第一螺母12对压板2进行辅助支撑,调整双头螺粧5和第二螺母6,用压板2将待加工零件24压紧在底座1上,完成零件轴向限位;
[0029]步骤三:调整辅助支撑装置26的压紧螺栓15,使压紧块13在径向对待加工零件24进行辅助支撑。
[0030]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所采用的装夹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十二组压紧装置23和十二组辅助支撑装置26,各压紧装置23和各辅助支撑装置26沿底座1的圆周均匀分布。
[0031]所述压紧装置23包括具有通孔25的压板2,双头螺粧5的下端与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上端穿过压板2的通孔25后与第二螺母6通过螺纹连接;在压板2后部的下方设置有支撑11,支撑11的下端与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上端与压板2的下表面相接触;在压板2与底座1之间的支撑11上设置有第一螺母12,第一螺母12与支撑11通过螺纹连接。
[0032]所述辅助支撑装置26包括具有水平第一通孔的支座16,所述支座16固定在底座1上,在支座16上固定有导块14,导块14与支座16之间形成水平的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压紧块13,压紧块13能够沿第二通孔前后运动,在支座16的第一通孔内水平设置有压紧螺栓15,压紧螺栓15的内端与压紧块13的外端活动连接。
[0033]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吊环20。
[0034]在所述压板2与待加工零件24接触处设置有垫片3,垫片3通过第一螺钉4固定在压板2上。
[0035]在所述压板2与底座1之间的双头螺粧5上设置有压缩弹簧7。
[0036]在所述压板2与压缩弹簧7之间设置有垫圈8。
[0037]在所述第二螺母6与压板2之间设置有球面垫圈9和锥面垫圈10,球面垫圈9与锥面垫圈10相配合。
[0038]所述导块14通过第二螺钉18和销子19固定在支座16上。
[0039]在所述压紧块13与待加工零件24接触处设置有胶条17,既对零件进行软支撑又避免损伤零件。
[0040]所述的垫片3、压缩弹簧7、垫圈8、球面垫圈9及锥面垫圈10的设置均为确保各部位软接触,不会因用力过大而损伤、损坏零件。
[0041]本发明通过压紧装置23和辅助支撑装置26增加了薄壁零件系统刚性,加工时抵消掉部分加工应力,使零件加工后中部悬壁台阶技术条件满足设计要求。
[0042]整个工装安装过程,使用限力扳手21,如图4所示,避免用力过大而损伤零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吊环将装夹装置吊装于工作台上,将待加工零件安装在装夹装置的底座上; 步骤二:调整压紧装置的支撑和第一螺母对压板进行辅助支撑,调整双头螺粧和第二螺母,用压板将待加工零件压紧在底座上,完成零件轴向限位; 步骤三:调整辅助支撑装置的压紧螺栓,使压紧块在径向对待加工零件进行辅助支撑。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机匣的装夹方法所采用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组压紧装置和辅助支撑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压板,双头螺粧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上端穿过压板的通孔后与第二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压板后部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支撑的下端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上端与压板的下表面相接触;在压板与底座之间的支撑上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支撑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具有水平第一通孔的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在支座上固定有导块,导块与支座之间形成水平的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压紧块,压紧块能够沿第二通孔前后运动,在支座的第一通孔内水平设置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的内端与压紧块的外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吊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板与待加工零件接触处设置有垫片,垫片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压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板与底座之间的双头螺粧上设置有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板与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螺母与压板之间设置有球面垫圈和维面垫圈,球面垫圈与维面垫圈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块通过第二螺钉和销子固定在支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块与待加工零件接触处设置有胶条。
【文档编号】B23Q3/06GK104476245SQ201410632105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刘娜, 唐秀梅, 袁仲欣, 韩彬, 姚惠 申请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