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

文档序号:312846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能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冶炼、连铸成坯;对铸坯分两段加热,其中:自铸坯进入加热炉至升温至950~1050℃的升温时间占常规加热总时间的80~90%,再继续升温至1100~1150℃所用时间为常规加热总时间的10~20%;热轧;常规进行后工序。本发明利用现有设备,通过控制对铸坯的加热温度不超过1280℃下,又能使钢板的B5000≥1.7T,P1.5/50≤2.3W/kg。
【专利说明】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的方法,具体地属于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 的热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是一种软磁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电机及电器的铁芯,而铁 损和磁感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影响无取向硅钢铁损的因素有成分、晶体织构、杂质、 夹杂物、内应力、晶粒尺寸、钢板厚度等。在成分、成品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析出相的状态及 织构的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传统的生产方式中,铸坯的加热多采用步进式加热炉, 其为四段式加热,即分预热段、第一加热段、第二加热段及均热段,均热温度控制在1000? 1200°C,各段时间基本差别不大,均在50?80min,总的在炉时间比较长约270?340min; 精轧终轧温度> 920°C。经分析,该加热工艺使得钢板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易于固溶,在热 轧过程中由于固溶度随着钢板温度降低而下降,之后又以细小弥散状析出,在后工序成品 退火过程中不利于晶粒长大使成品晶粒变细,同时会导致(111)织构组分增多,最终使得成 品磁性变坏。
[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310108197. 2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生产无取向冷轧 电工钢的生产方法。其虽使板坯加热至900?1150°C,终轧温度在800?950°C(其终轧 温度实验例均在800°C以上),但是其适用于类似薄板坯边铸边轧的生产线,边铸板坯厚度 较薄,为120?170mm,不适合目前传统炼钢、热轧生产线。
[0004]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222024. 6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生产低铁损高磁感的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成分不含A1或含0. 005?0. 60%A1的低碳低硅电 工钢,铸坯加热温度为900?1150°C,终轧温度为900?975°C。该文献虽然铸坯采用低温 加热技术,但其适用的化学成分为Si: 1. 0?2. 0%,0?0. 60%A1,且1. 5%彡Si+3A1彡3. 2%, Mn:0. 01 ?0? 40%,P:彡 0? 04%,S:彡 0? 01%,N:彡 0? 005%,0:彡 0? 025%,其余为Fe和不 可避免的杂质,无为质量百分数。不适合Si及A1含量更高的无取向牌号。
[0005] 本 申请人:为既能实现铸坯加热温度不超过1200°C适用于传统炼钢、热轧生产线, 可生产Si及A1含量较高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同时实现低温加热且进一步提高钢板的磁 性能的无取向硅钢生产方法。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通过在热轧工序控制板坯的加热工艺及 控制精轧开轧和终轧温度,就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 而满足机电行业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现有设备,通过控制铸坯的加热 温度不超过1200°C下,又能提高钢板的B5000彡1. 7T,P1. 5/50彡2. 3W/kg的提高无取向 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其步骤: 1) 冶炼、连铸成坯; 2) 对铸坯分两段进行加热,其中:自铸坯进入加热炉至升温至950~1050°C的升温时 间占常规加热总时间的80~90%,再继续升温至1100~1150°C所用时间为常规加热总时间的 10-20% ; 3) 进行热轧:经常规粗轧后,进行精轧,并控制精轧开轧温度在880 ~ 950°C,精轧终 轧温度在750~800°C; 4) 常规进行后工序。
[0007] 其特征在于,其适用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彡0. 005%、Si:2. 7?3. 5%、 Mn:0? 1?1. 0%、A1 :0? 6?1. 5%、S彡0? 002%、N彡0? 003%,其它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且 厚度为210?230mm的铸坯。
[0008] 本发明将板坯加热采用两段式加热,即第一段将钢板加热到950?1050°C,且该 阶段的加热时间占常规加热总时间的80~90% ;第二段加热到1100?1150°C,该阶段所用时 间为常规加热总时间的10~20%。第一段温度区为AlN、MnS粗化温度区,如果加热温度低于 950°C,且时间短则粗化效果差。
[0009] 对精轧工艺的说明,本发明之所以在热轧精轧阶段采用低温精轧工艺,即控制其 开轧温度低于950°C,精轧终轧温度为小于800°C至750°C,是由于在试验中发现,采用低温 精轧对增加(100)及(110)织构有利;如开轧温度大于950°C及终轧温度大于80(TC,对增 力口(100)及(110)织构作用减弱。
[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现有设备,通过控制对铸坯的加热温度不超过 1280°C下,又能使钢板的B5000 彡 1.TT,P1. 5/50 彡 2. 3W/kg。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对本发明予以详细描述: 表1为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化学成分表; 表2为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主要工艺参数及磁性能列表。
[0012] 本发明各实施例按照以下步骤生产: 1) 冶炼、连铸成坯; 2) 对铸坯分两段进行加热,其中:自铸坯进入加热炉至升温至950~1050°C的升温时 间占常规加热总时间的80~90%,再继续升温至1100~1150°C所用时间为常规加热总时间的 10-20% ; 3) 进行热轧:经常规粗轧后,进行精轧,并控制精轧开轧温度在880 ~ 950°C,精轧终 轧温度在750~800°C; 4) 常规进行后工序。
[0013] 表1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成分表(%wt)

【权利要求】
1. 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其步骤: 1) 冶炼、连铸成坯; 2) 对铸坯分两段进行加热,其中:自铸坯进入加热炉至升温至950~1050°C的升温时 间占常规加热总时间的80~90%,再继续升温至1100~1150°C所用时间为常规加热总时间的 10-20% ; 3) 进行热轧:经常规粗轧后,进行精轧,并控制精轧开轧温度在880~ 950°C,精轧终轧 温度在 750~800°C ; 4) 常规进行后工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热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适用 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彡0? 005%、Si :2. 7?3. 5%、Mn :0? 1?1. 0%、A1 :0? 5?1. 5%、 S < 0. 002%、N < 0. 003%,其它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且厚度为210?230mm的铸坯。
【文档编号】B21B1/46GK104438328SQ20141069484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李准, 黎世德, 郑泽林, 骆忠汉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