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5400阅读:1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所述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与装夹在三爪卡盘上的尼龙齿坯相匹配,该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具体包括刀体、转轴和加工齿轮,其中,加工齿轮位于刀体靠近尼龙齿坯一端的水平槽内,加工齿轮同轴安装有贯穿安装孔的转轴,加工齿轮与所述尼龙齿坯挤压在一起,尼龙齿坯的转动带动加工齿轮的转动,使两者相互压紧啮合,进而在尼龙齿坯上加工出齿轮,从而改变了现有技术只能通过滚齿机进行齿轮加工的现状,在普通车床上就能加工齿轮,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齿轮的加工一般是在齿轮机床上利用传统的齿轮滚刀加工而成,其具体的结构参考图1所示,其具体的结构如下所述:
[0003]将滚刀I和尼龙齿坯2装在滚齿机床上,如图1所示,尼龙齿坯2装在齿轮胎具3上,用芯轴4定位,找正后,用压紧螺母5压紧,然后上端用顶针6顶紧。齿轮加工时,滚刀I和尼龙齿坯2分别绕自己的轴线做等速运动,因滚刀I在尼龙齿坯2回转面内的投影为一齿条,滚刀I螺纹为单线,故滚刀I转一周时,就相当于该齿条移过一个齿距,转动的尼龙齿坯2就成了其啮合的齿轮,该齿轮的模数与压力角与滚刀相同。滚刀I在滚动的同时沿尼龙齿坯2轴线方向移动(如图中所示出的刀具移动方向),在齿宽方向切出齿槽,滚刀I与尼龙齿坯2连续转动完成齿轮的加工。
[0004]在齿轮加工过程中,齿轮的加工由滚刀I绕其轴线滚动和向下沿尼龙齿坯2轴线方向移动以及尼龙齿坯2的轴线转动组成,属于滚刀单齿连续加工,同时,还需要沿尼龙齿坯2轴线方向一定的速度进给,单齿慢速进给,这种加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0005](I)、采用滚刀连续加工,加工的效率较低;
[0006](2)、采用包括滚刀在内的滚齿机进行齿轮加工,车床的功率为7千瓦左右,而滚齿机的功率也为7千瓦左右,其消耗大,成本高;
[0007](3)需要专门的滚刀等设备进行加工,工艺、设备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通过滚刀连续加工齿轮的方式存在加工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工艺要求高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所述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与装夹在三爪卡盘上的尼龙齿坯相匹配,所述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包括装夹在车床刀架上的刀体,所述刀体靠近所述尼龙齿坯的一端设有水平槽,所述刀体与所述水平槽中心位置相对应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转轴,所述水平槽内设有同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加工齿轮,所述加工齿轮的齿末端延伸出所述刀体靠近所述尼龙齿坯的一端的端面,所述加工齿轮与所述尼龙齿坯挤压啮合,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与所述转轴一并滚动转动的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刀体与所述安装孔相接触的一侧。
[001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轴承与所述加工齿轮之间设有轴承垫圈,所述轴承垫圈固定所述轴承和加工齿轮的横向位置。
[0011]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轴承内压盖,所述轴承内压盖通过第一压紧螺栓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0012]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刀体上下两侧面位于安装孔的位置分别设有轴承外压盖,所述轴承外压盖通过第二压紧螺栓固定在所述刀体上。
[001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轴承外压盖设有压紧在所述轴承上的结构。
[0014]由于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具体包括刀体、转轴和加工齿轮,其中,加工齿轮位于刀体靠近尼龙齿坯一端的水平槽内,加工齿轮同轴安装有贯穿安装孔的转轴,加工齿轮与所述尼龙齿坯挤压在一起,尼龙齿坯的转动带动加工齿轮的转动,使两者相互压紧啮合,进而在尼龙齿坯上加工出齿轮,从而改变了现有技术只能通过滚齿机进行齿轮加工的现状,在普通车床上就能加工齿轮,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0015]由于轴承与所述加工齿轮之间设置了轴承垫圈,保证了轴承和加工齿轮的横向位置,提高了加工齿轮的精度。
[0016]由于在转轴的上端设有轴承内压盖,该轴承内压盖对轴承的纵向移动进行限定,保证了加工齿轮转动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加工齿轮的精度。
[0017]由于在刀体上下两侧面位于安装孔的位置分别设有轴承外压盖,轴承外压盖实现对轴承的保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齿轮加工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滚刀,2_尼龙齿还,3_齿轮胎具,4_芯轴,5_压紧螺母,6_顶针,7_ 二爪卡盘,8-车床刀架,9-刀体,10-水平槽,11-转轴,12-加工齿轮,13-轴承,14-轴承垫圈,15-轴承内压盖,16-第一压紧螺栓,17-轴承外压盖,18-第二压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0024]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与装夹在三爪卡盘7上的尼龙齿坯2相匹配,所述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包括装夹在车床刀架8上的刀体9,所述刀体9靠近所述尼龙齿坯2的一端设有水平槽10,所述刀体9与所述水平槽10中心位置相对应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安装孔(图中未标记),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转轴11,所述水平槽10内设有同轴安装在所述转轴11上的加工齿轮12,所述加工齿轮12的齿末端延伸出所述刀体9靠近所述尼龙齿坯2的一端的端面(纵向),所述加工齿轮12与所述尼龙齿坯2挤压啮合,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与所述转轴11 一并滚动转动的轴承13,所述转轴11通过所述轴承13固定在所述刀体9与所述安装孔相接触的一侧。
[0025]其中,车床刀架8为普通的车床设备,三爪卡盘7为车床上的标准卡盘,用于装夹尼龙齿坯2,而在车床刀架8上还设有用于调整刀体9位置的螺栓,在此不再赘述,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调整刀体9的位置,使加工齿轮12与尼龙齿坯2压紧在一起,然后固定,转动尼龙齿坯2,使尼龙齿坯2的转动带动加工齿轮12转动,加工齿轮12的转动通过转轴11和轴承13实现,而且是无阻力滑动转动,通过加工齿轮12与尼龙齿坯2的压紧实现啮合,从而在尼龙齿坯2上加工出齿轮,方便快捷,精度较高。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轴承13与所述加工齿轮12之间设有轴承垫圈14,所述轴承垫圈14固定所述轴承13和加工齿轮12的横向位置,提高了加工齿轮的精度。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转轴11的上端设有轴承内压盖15,该轴承内压盖15对轴承13的纵向移动进行限定,保证了齿轮转动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加工齿轮12的精度。
[0029]其中,轴承内压盖15通过第一压紧螺栓16固定在转轴上。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刀体9上下两侧面位于安装孔的位置分别设有轴承外压盖17,轴承外压盖17实现对轴承的保护,其中,轴承外压盖17通过第二压紧螺栓18固定在刀体9上。
[0031]与现有的通过滚齿机进行齿轮加工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32]( I)、本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改变了传统小模数尼龙齿轮的加工方式,其加工效率较高;
[0033](2)、本实用新型仅需要车床本身的用电功耗,其相比现有技术,节省功耗,降低了成本。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与装夹在三爪卡盘(7)上的尼龙齿坯(2)相匹配,所述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包括装夹在车床刀架(8)上的刀体(9),所述刀体(9)靠近所述尼龙齿坯(2)的一端设有水平槽(10),所述刀体(9)与所述水平槽(10)中心位置相对应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转轴(11),所述水平槽(10)内设有同轴安装在所述转轴(11)上的加工齿轮(12),所述加工齿轮(12)的齿末端延伸出所述刀体(9)靠近所述尼龙齿坯(2)的一端的端面,所述加工齿轮(12)与所述尼龙齿坯(2)挤压啮合,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与所述转轴(11) 一并滚动转动的轴承(13),所述转轴(11)通过所述轴承(13)固定在所述刀体(9)与所述安装孔相接触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与所述加工齿轮(12)之间设有轴承垫圈(14),所述轴承垫圈(14)固定所述轴承(13)和加工齿轮(12)的横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的上端设有轴承内压盖(15),所述轴承内压盖(15)通过第一压紧螺栓(16)固定在所述转轴(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9)上下两侧面位于安装孔的位置分别设有轴承外压盖(17),所述轴承外压盖(17)通过第二压紧螺栓(18)固定在所述刀体(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模数齿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压盖(17)设有压紧在所述轴承(13)上的结构。
【文档编号】B23F5/20GK203853633SQ20142012643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张建强, 何海坤, 徐鹏程, 李文敏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