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及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91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及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边模具的上模座上的驱动块,还包括侧向压料机构,所述驱动块上具有驱动斜面,所述侧向压料机构包括压料块,所述压料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翻边模具的压料芯上,所述压料块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驱动斜面滑动配合的受力斜面,所述驱动斜面和所述受力斜面相对于上模座移动方向分别具有第一预设倾角和第二预设倾角,所述压料块在所述驱动块的作用下具有靠近零部件型面的侧压料行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楔机构使得零部件在翻边过程中更不容易出现滑动,进而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并防止零部件上出现划痕等缺陷,从而提高零部件经翻边成形后的加工质量。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翻边模具。
【专利说明】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及翻边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翻边操作是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加工方式,例如在汽车加工中,汽车的外覆盖件如翼子板、前盖外板、后盖外板和车顶等车身零件的翻边角度大多设计成负角,以达到增加冲压件的咬合力和提高车身强度的目的。而针对带负角翻边的翻边模具,斜楔机构的运用可以使模具结构更简单,因此斜楔机构在翻边模具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0003]传统的斜楔机构主要包括驱动块和滑块,驱动块安装于翻边模具的上模座上,滑块上设置有凹模镶块,驱动块与滑块上均设置有斜面,两者的斜面滑动配合。翻边模具工作时,上模座带动驱动块下行,当驱动块与滑块接触时,滑块运动,凹模镶块与下模座上的凸模镶块相作用,进而完成翻边操作。
[0004]在上述结构中,零部件的压料力主要由上模座上的压料芯提供,然而,有些零部件的表面存在法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的部分,当压料芯作用于零部件上时,压料芯施加的压料力被分解,使得直接作用于零部件上的有效压料力较小。在此种情况下,零部件将出现滑动,致使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较低,还会在零部件表面产生划痕等缺陷,直接导致零部件经翻边成形后的加工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该斜楔机构能够提高零部件经翻边成形后的加工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斜楔机构的翻边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边模具的上模座上的驱动块,还包括侧向压料机构,所述驱动块上具有驱动斜面,所述侧向压料机构包括压料块,所述压料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翻边模具的压料芯上,所述压料块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驱动斜面滑动配合的受力斜面,所述驱动斜面和所述受力斜面相对于上模座移动方向分别具有第一预设倾角和第二预设倾角,所述压料块在所述驱动块的作用下具有靠近零部件型面的侧压料行程。
[0008]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压料芯上的安装基座,所述压料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基座上。
[0009]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压料块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具有限位槽,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插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0]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转轴上套装调整垫板,所述调整垫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分别与所述安装基座的内表面和所述压料块的外表面相接触。
[0011]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压料块上靠近所述压料芯的一侧设置限位块,在所述侧压料行程的一端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压料芯的表面相接触。
[0012]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压料块,并固定于所述压料芯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压料块的表面相挡接的限位面。
[0013]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限位杆通过腰形孔穿设于所述压料块上,在所述侧压料行程中,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腰形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14]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限位杆上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压料块的外表面与所述压料芯的内表面之间。
[0015]优选地,在上述斜楔机构中,所述驱动块上具有与所述驱动斜面相连的辅助导向面,所述压料块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受力斜面相连的辅助导滑面,所述辅助导向面和所述辅助导滑面均沿竖直面延伸,且两者能够滑动配合。
[0016]一种翻边模具,包括斜楔机构,所述斜楔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斜楔机构。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其包括驱动块和侧向压料机构,驱动块上具有驱动斜面,侧向压料机构包括压料块,压料块活动设置于翻边模具的压料芯上,压料块上具有能够与驱动斜面滑动配合的受力斜面,驱动斜面和受力斜面相对于上模座移动方向分别具有第一预设倾角和第二预设倾角,压料块在驱动块的作用下具有靠近零部件型面的侧压料行程。翻边模具工作时,上模座带动驱动块下行,当驱动块上的驱动斜面与压料块上的受力斜面相接触后,两者滑动配合,使得压料块向靠近零部件型面的方向移动,进而提供与压料芯压料方向不同方向的压料力,使得零部件受到的有效压料力有所增大。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楔机构使得零部件在翻边过程中更不容易出现滑动,进而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并防止零部件上出现划痕等缺陷,从而提高零部件经翻边成形后的加工质量。
[0018]由于上述斜楔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斜楔机构的翻边模具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在第三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1-驱动块,12-上模形块,13-强制回程钩,21-安装基座,22-压料块,221-侧压料面,23-转轴,24-限位板,25-调整垫板,26-导套,27-下楔形块,281-限位块,282-垫块,29-侧导板,31-限位杆,32-弹性复位件,41-滑块,42-凹模镶块,43-导板,44-导向板,45-压料弹簧,46-回程弹簧,51-凸模滑块,52-凸模镶块,6-压料芯,7-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9]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该斜楔机构包括驱动块11、翻边机构和侧向压料机构,其中:
[0030]驱动块11安装于翻边模具的上模座上,其用于驱动翻边机构和侧向压料机构,具体地,驱动块11上具有驱动斜面和上斜楔面,驱动斜面用于驱动侧向压料机构,上斜楔面用于驱动翻边机构;
[0031]翻边机构安装于翻边模具的下模座7上,用于对零部件进行翻边操作,其包括滑块41、凹模镶块42、导板43、导向板44、压料弹簧45、回程弹簧46、凸模滑块51和凸模镶块52,滑块41上具有能够与驱动块11上的上斜楔面滑动配合的下斜楔面,该下斜楔面可设置于导板43上,凹模镶块42设置于滑块41上,其用于与凸模镶块52相配合实现翻边,导向板44用于实现滑块41相对于下模座7的移动导向,压料弹簧45作用于侧向压料机构与滑块41之间,用于提供侧向压料力,回程弹簧46作用于下模座7与滑块41之间,用于实现滑块41的复位,凸模滑块51用于安装凸模镶块52 ;另外,驱动块11上设置有强制回程钩13,该强制回程钩13用于实现滑块41的强制回程;
[0032]侧向压料机构用于向零部件提供侧向压料力,该侧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以此在多个方向上为零部件提供压料力;该侧向压料机构包括压料块22,该压料块22活动设置于翻边模具的压料芯6上,压料块22上具有侧压料面221以及能够与驱动块11上的驱动斜面滑动配合的受力斜面,该驱动斜面和受力斜面相对于上模座移动方向分别具有第一预设倾角和第二预设倾角,压料块22在驱动块11的作用下具有靠近零部件型面的侧压料行程。上述第一预设倾角和第二预设倾角可以不等,也可以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两者相等,以使驱动斜面和受力斜面能够相互贴合。
[0033]翻边模具工作时,上模座带动驱动块11下行,当驱动块11上的驱动斜面与压料块22上的受力斜面相接触后,两者滑动配合,使得压料块22向靠近零部件型面的方向移动,进而提供与压料芯压料方向不同方向的压料力,使得零部件受到的有效压料力有所增大;随着上模座的不断下行,驱动块11与滑块41接触,滑块41带动凹模镶块42移动,当凹模镶块42与凸模镶块52相作用后,即可实现翻边操作。
[0034]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楔机构使得零部件在翻边过程中更不容易出现滑动,进而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并防止零部件上出现划痕等缺陷,从而提高零部件经翻边成形后的加工质量。
[0035]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斜面可一体形成于驱动块11上,受力斜面可一体形成于压料块22上,为了便于维修,还可在驱动块11上设置上楔形块12,在压料块22上设置下楔形块27,驱动斜面形成于上楔形块12上,受力斜面形成于下楔形块27上,维修斜楔机构时,仅需更换上楔形块12和下楔形块27即可。
[0036]上述压料块22可滑动设置于压料芯上,以此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但为了缓解两者之间的磨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压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压料芯6上的安装基座21,压料块22转动连接于安装基座21上,压料块22上可设置侧导板29,用于压料块22转动时的导向。如此设置后,在驱动块11的作用下,压料块22即可相对于压料芯6转动,进而逐渐与零部件接触,实现压料。
[003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侧压料机构还可包括转轴23,压料块22通过转轴23与安装基座21转动连接,转轴23可穿过导套26,其端部具有限位槽,安装基座21上固定限位板24,限位板24插装于上述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板24可限制转轴23沿自身轴线的攒动以及沿自身周向的转动,使得转轴23不容易脱落,进而提高斜楔机构的加工精度。当然,转轴23的两端均可以设置限位槽,安装基座21的两侧均设置限位板24,使得前述效果更佳。
[0038]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斜楔机构的加工精度,可在转轴23上套装调整垫板25,该调整垫板25的两个相对表面分别与安装基座21的内表面和压料块22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调整垫板25,即可调节安装基座21与压料块22之间的间隙,使得压料块22的运动更加平稳,从而达到前述目的。
[0039]压料块22上靠近压料芯6的一侧设置限位块281,在侧压料行程的一端处,限位块281与压料芯6的表面相接触。采用限位块281后即可更加精确地控制压料块22的转动行程,同时防止压料块22在转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保证各零部件的结构完整性。更进一步地,压料块22上靠近滑块41的一侧设置垫块282,压料弹簧45可作用垫块282上,以此由垫块282承受压料弹簧45施加的作用力,防止压料块22直接受力后容易出现磨损的问题。
[0040]在一种实施例中,前述侧压料机构还可包括限位杆31,该限位杆31的一端穿过压料块22,并固定于压料芯6上,限位杆31的另一端具有能够与压料块22的表面相挡接的限位面。在设计阶段可以控制限位杆31的长度,使得压料块22在其侧压料行程的两端处,均由限位杆31限位,以此控制压料块22的侧压料行程。限位杆31可优选为螺杆,其与压料块22螺纹连接,进而便于拆装。
[0041]可以理解地,上一技术方案中,压料块22上需要开设孔,使得限位杆31穿过该孔后实现两者的连接。如果压料块22与压料芯6滑动配合,那么上述孔可为圆孔,且其内径可与限位杆31的外径相等,或者稍大于限位杆31的外径。如果压料块22通过安装基座21与压料芯6转动连接,那么就需要在压料块22上开设一个较大的圆孔,导致压料块22的强度被削弱。为此,限位杆31可通过腰形孔穿设于压料块22上,在侧压料行程中,限位杆31与该腰形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压料块22的运动不受到限位杆31的干涉。显然,采用腰形孔后,即无需在压料块22上开设过大的孔,以此保证压料块22的结构强度。
[004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压料机构还包括套装于限位杆31上的弹性复位件32,该弹性复位件32设置于压料块22的外表面与压料芯6的内表面之间,其具体可为弹簧。压料块22靠近零部件时,弹性复位件32被压缩,上模座上行时,压料块22不受驱动块11的作用力,进而在弹性复位件32的复位作用下实现复位,以便于下一工序的进行。
[0043]为了缓解驱动块11与压料块22之间的磨损,驱动块11上可具有与驱动斜面相连的辅助导向面,压料块22上具有能够与受力斜面相连的辅助导滑面,辅助导向面和辅助导滑面均沿竖直面延伸,且两者能够滑动配合。该技术方案使得驱动块11与压料块22之间的作用面积更大,进而缓解两者之间的磨损。
[00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翻边模具,该翻边模具包括斜楔机构,该斜楔机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斜楔机构。由于上述斜楔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斜楔机构的翻边模具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4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边模具的斜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边模具的上模座上的驱动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向压料机构,所述驱动块上具有驱动斜面,所述侧向压料机构包括压料块,所述压料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翻边模具的压料芯上,所述压料块上具有能够与所述驱动斜面滑动配合的受力斜面,所述驱动斜面和所述受力斜面相对于上模座移动方向分别具有第一预设倾角和第二预设倾角,所述压料块在所述驱动块的作用下具有靠近零部件型面的侧压料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压料芯上的安装基座,所述压料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压料块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具有限位槽,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插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套装调整垫板,所述调整垫板的两个相对表面分别与所述安装基座的内表面和所述压料块的外表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块上靠近所述压料芯的一侧设置限位块,在所述侧压料行程的一端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压料芯的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压料块,并固定于所述压料芯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压料块的表面相挡接的限位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通过腰形孔穿设于所述压料块上,在所述侧压料行程中,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腰形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料机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限位杆上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压料块的外表面与所述压料芯的内表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上具有与所述驱动斜面相连的辅助导向面,所述压料块上具有能够与所述受力斜面相连的辅助导滑面,所述辅助导向面和所述辅助导滑面均沿竖直面延伸,且两者能够滑动配合。
10.一种翻边模具,包括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机构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斜楔机构。
【文档编号】B21D37/12GK204074960SQ20142063144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8日
【发明者】陈世涛, 王海玲, 何鹏申, 黄涛, 郭奔, 赵鸿鹄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