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932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到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



背景技术:

法兰盘是机械连接中的重要部件,对于一些铸铁类的法兰盘,一般采用铸造成型,但这类法兰盘寿命不高;目前法兰盘设计中,常采用高碳钢或者采用低碳钢后续渗碳的模式,对于碳钢类的法兰盘,为了提高其寿命,一般毛坯采用锻造,目前锻造也是最节约能源的工艺选择,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法兰盘毛坯采用模锻制造,但现有的模锻工艺中法兰盘的表面尺寸超差较多,以外径φ200mm,厚度25mm的法兰盘为例,锻造后厚度方向尺寸公差在1mm以上的占50%,最大的地方达到了27mm,法兰盘端面易双鼓形或凹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模锻工艺易导致法兰盘端面呈双鼓形或凹坑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

S2:锻模预热,所述预热温度为200℃~250℃;

S3:模锻一阶段,所述模锻的始锻温度为1100℃~1200℃,所述模锻间隔冷却时间为18s~20s;

S3:模锻二阶段,所述锻件的温度为700℃~800℃,所述模锻二阶段间隔冷却时间为9s~11s;

S4:翻转切皮;

S5:退火,所述退火温度为1150℃~1250℃;

进一步的,所述模锻一阶段或模锻二阶段的上模的加载速度为0.4m/s~0.6m/s。

进一步的,所述退火保温时间为30min~40min。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模锻前将锻模预热到200℃~250℃,保证金属变形的均匀性;为了保证锻件质量,将模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模锻第一阶段,将模锻的始锻温度设置为1100℃~1200℃,提高钢的可塑性和韧性,模锻二阶段,所述锻件的温度为700℃~800℃,减少加工硬化,防止法兰盘端面呈双鼓形或凹坑;通过翻转切皮,去除模锻过程中产生的飞边;为了有效消除裂纹,锻造后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150℃~1250℃。根据上述工艺,解决现有的模锻工艺易导致法兰盘端面呈双鼓形或凹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的法兰盘锻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

一种法兰盘模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

S2:锻模预热,所述预热温度为200℃~250℃;

S3:模锻一阶段,所述模锻的始锻温度为1100℃~1200℃,所述模锻一阶段间隔冷却时间为18s~20s;

S3:模锻二阶段,所述锻件的温度为700℃~800℃,所述模锻二阶段间隔冷却时间为9s~11s;

S4:翻转切皮;

S5:退火,所述退火温度为1150℃~1250℃;

本发明在实际运用中,在本实施例中,锻件法兰盘的外径为φ200mm,厚度为25mm,通过在模锻前将锻模预热到200℃~250℃,在本实施例中,预热到220℃~225℃,保证金属变形的均匀性;为了保证锻件质量,将模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模锻第一阶段,将模锻的始锻温度设置为1100℃~1200℃,模锻一阶段间隔冷却时间为18s~20s,在本实施例中,始锻温度设置为1150℃~1160℃,间隔冷却时间为19s;提高钢的可塑性和韧性,模锻二阶段,所述锻件的温度为700℃~800℃,模锻二阶段间隔冷却时间为9s~11s,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锻件的温度为750℃~760℃,间隔冷却时间为10s,减少加工硬化,防止法兰盘端面呈双鼓形或凹坑;通过翻转切皮,去除模锻过程中产生的飞边;为了有效消除裂纹,锻造后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1150℃~1250℃,在本实施例中,退火温度为1200℃~1210℃。根据上述工艺,对锻件进行批量检测,对表面尺寸公差在±0.5mm以内的占40%,表面尺寸公差在±0.8mm以内的占90%,表面尺寸公差超出±1.0mm的占6%,极大的提高了锻件质量,解决现有的模锻工艺易导致法兰盘端面呈双鼓形或凹坑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让坯料在型腔中变形更加均匀,同时防止上模接触坯料后打滑,所述模锻一阶段或模锻二阶段的上模的加载速度为0.4m/s~0.6m/s,在本实施例中,上模的加载速度为0.5m/s。

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消除模锻裂纹,所述退火保温时间为30min~40min,在本实施例中,退火保温时间为35 min。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