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钉供丝装置的穿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057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制钉供丝装置的穿线机构。

背景技术:
订书针或木工钉等一般是铁丝做的,上面镀层镍或者镍锌的合金作为防锈,铁丝里面有Fe、C、S、P、Mn、Si及少量的Cu等等,其中Fe的含量在99%左右。订书钉有两种,一种是铁的,还有一种是铜的。订书钉或木工钉等直排钉是铁丝经过拉伸,压扁后,经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再加热固定成线板后,通过切断压制成型,供丝时的金属丝出丝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通常通过缠绕有金属丝的供丝筒出丝,一个供丝筒对应一根金属丝,往往发生缠绕等现象,不能实现正常供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正常供丝的用于制钉供丝装置的穿线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钉供丝装置的穿线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缠绕有金属丝的供丝筒的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固定有至少一块能让供丝筒上的金属丝穿入并对金属丝形成支撑的穿线板,所述的穿线板位于机架上方。优选地,所述的穿线板上设有若干穿线孔,所述的穿线孔与供丝筒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的穿线孔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优选地,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一个连接开关的停机保护机构,所述的供丝筒上的金属丝能从停机保护机构上方穿过且当供丝筒上的金属丝触碰到停机保护机构时,所述的金属丝与停机保护机构能形成短路从而触发开关断开。优选地,所述的停机保护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顶部的导电棒,所述的导电棒与机架的宽度相配适,所述的导电棒连接火线和开关。优选地,所述的导电棒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导电棒与支撑架绝缘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穿线板的高度高于停机保护机构,供丝筒上的金属丝穿过穿线板时金属丝位于停机保护机构上方。优选地,所述的机架包括若干层相互平行的支架,每层支架底部固定有至少一块能穿设金属丝的导丝架。优选地,所述的导丝架上设有若干导丝孔,所述的导丝孔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的导丝孔与金属丝一一对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保证供丝过程不下垂,从而使金属丝不缠绕,为下一步制钉工序拉直供丝,断丝时能实现自动停机,减少残次品产生,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A处放大图;图5是图3的B处放大图。图中:供丝筒1、机架2、穿线板3、穿线孔4、停机保护机构5、导电棒6、支撑架7、支架8、导丝架9、导丝孔10、金属丝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钉供丝装置的穿线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缠绕有金属丝的供丝筒1的机架2,所述的机架2上设有固定有至少一块能让供丝筒1上的金属丝100穿入并对金属丝100形成支撑的穿线板3,所述的穿线板3位于机架2上方。金属丝100沿着穿线板3形成并线,进入到下一制钉工序中,穿线板3能防止金属丝100下垂会缠绕,也能起到对金属丝拉直的作用。穿线板3上可以开设一个扁平状的通孔,供金属丝100穿过,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穿线板3上设有若干穿线孔4,所述的穿线孔4与供丝筒1一一对应。穿线孔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如图1所示,机架2上还设有一个连接开关的停机保护机构5,所述的供丝筒1上的金属丝能从停机保护机构5上方穿过且当供丝筒1上的金属丝100触碰到停机保护机构5时,所述的金属丝与停机保护机构5能形成短路从而触发开关断开。由于在制钉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供丝筒1集中对一台设备供丝,因此,当其中有一个供丝筒1的丝料用尽或金属丝断裂时,其余的供丝筒1仍然会供丝,从而造成残次品的产生,因此,发现料尽或断丝时能及时停机,则可避免产生质量事故。具体的说,停机保护机构5包括固定在机架2顶部的导电棒6,所述的导电棒6与机架2的宽度相配适,所述的导电棒6连接火线和开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处于安全考虑,导电棒6优选连接带有弱电的火线,弱电的电压可以为12V或以下,开关可以选择空气开关。导电棒6通过支撑架7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的导电棒6与支撑架7绝缘连接。穿线板3的高度高于停机保护机构5,供丝筒1上的金属丝100穿过穿线板3时金属丝100位于停机保护机构5上方。结合图3所示,机架2包括若干层相互平行的支架8,每层支架8底部固定有至少一块能穿设金属丝的导丝架9。金属丝100穿过导丝架9后,能防止金属丝下垂。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导丝架9上设有若干导丝孔10,所述的导丝孔10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的导丝孔10与金属丝一一对应。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