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快换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718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快换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快换锯。



背景技术:

手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常用的五金工具,使用时为人工手持操作,相对于电锯或台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和使用灵活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手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

传统的手锯结构为锯片固定在手柄上,这种结构有以下缺点:

1、锯片磨损后无法更换锯片,带柄修整锯片十分不便,因而整个手锯报废,造成浪费。

2、锯片固定在手柄上,因而无法更换其他类型的锯片,因而需要配备多把手锯,使用不便。

3、锯片无法从手柄上卸下,因而在收纳多个手锯时手锯手柄会占用较大的收纳空间。

另外,某些可拆卸锯片的手锯,其固定装置结构复杂,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且加工精度要求高,因而制造成本较高,售价较高,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快换锯,以解决上述一或多种问题。

多功能快换锯包括,手柄和插接在所述手柄上的可拆卸的锯片,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可转动地枢接于所述手柄上,且所述固定部件设有用于压紧锯片的压紧部,且当所述固定部件转至平行于所述锯片时,所述压紧部压紧所述锯片;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锯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所述锯片与所述手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用于固定锯片 的固定部件结构简单,更加可靠和低成本;同时具有压紧部、第一限位配合和第二限位配合用于固定锯片,固定效果较好,牢固可靠。

在一个方面,所述压紧部具有用于压紧锯片的曲面,所述曲面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枢轴为变曲率曲面。固定部件转动时,因为曲面具有不同的曲率,所以曲面的不同部位与锯片接触,从而压紧或松开锯片,简单可靠。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曲面包括中间曲面部,所述中间曲面部的半径大于其两侧曲面的半径。中间曲面部具有最大的半径,因而该部分对锯片的压力最大,在打开固定部件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由小变大,能防止固定部件被意外打开。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数量为2,,且两处所述限位配合沿所述锯片宽度方向设置。两处限位配合沿锯片的宽度方向设置,能减少锯片与手柄之间的配合长度,从而减小多功能快换锯的整体长度。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配合包括设置于所述锯片上的孔,和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上的凸台;当所述固定部件平行于所述锯片时,所述凸台插于所述孔中。通过固定部件插入锯片的配合,进一步限制了锯片沿其锯平面方向上的自由度,使锯片的固定牢固可靠。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部件上的凸台配合的凹槽,当所述固定部件平行于所述锯片时,所述凸台穿过所述孔后插于所述凹槽中。凸台与手柄之间的配合增大了固定部件的稳固程度,固定部件进而使锯片更加稳固。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孔为方孔;所述凸台为方形截面凸台。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限位配合包括设置于所述锯片上的挂钩,所述挂钩的开口方向朝向于锯片相对于手柄向外伸出的方向,和设置于所述手柄上的销;所述锯片安装于所述手柄时,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销上。在多功能快换锯的使用过程中,当锯片受力被向外拉时开口朝外的挂钩挂接于销上会阻止锯片被拉出,进一步增强了锯片固定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限位配合与所述压紧部设置于所述压紧部件的枢轴的两侧。限位配合和压紧部设置于枢轴两侧,与锯片的接触点之间 的距离较远,固定更稳固。

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压紧部设置于所述压紧部件的枢轴的锯片伸出方向的一侧。压紧点将更靠近手柄上锯片与手柄的接合端,防止锯片在手柄插槽中沿锯片法向的摆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局部放大视图II;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锯片与手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固定板位于压紧位置时的剖视图A-A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I

图9是图6中固定板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剖视图A-A。

其中:

1-锯片,101-限位孔,102-限位孔,103-挂钩;2-手柄;3-固定板,301-压紧部,3011-中间曲面部,3012-侧曲面部,302-压紧部,303-限位凸台,304-限位凸台,305-支撑块,306-枢轴孔;4-销轴,5-止动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 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解释说明,详细介绍分为三部分:(1)多功能快换锯整体结构,(2)锯片1结构,(3)固定板3结构,(4)具体连接关系。

(1)多功能快换锯整体结构示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各部分大致的位置关系。

多功能快换锯包括手柄2,锯片1,固定板3和销轴4。手柄2包括手持的一端和用于固定锯片1的一端,用于固定锯片1的一端设置有狭槽(图中未示出),用于插接锯片1,狭槽能限制锯片1沿其表面法向晃动。固定板3与手柄2之间由销轴4实现枢接关系,使得固定板3能够沿枢轴转动,固定板3转动时实现对锯片1的压紧固定或松开。

(2)锯片1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锯片1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一种锯片1的结构。

图中锯片1左侧的部分为工作部,右侧部分为与手柄2相连接的部分。本实施例中锯片1大致呈梯形,但锯片1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矩形等多种形状。锯片1右端设置有穿透锯片1的限位孔101和102,限位孔101和102沿锯片1的宽度方向设置,大致垂直于锯片1的长度方向。两处限位配合沿锯片1的宽度方向设置,能减少锯片1与手柄2之间的配合长度,从而减小多功能快换锯的整体长度。当然,限位孔的数量不局限于2,也可以为1个或多个。限位孔为方形,可以直接冲压加工。当然,限位孔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方向,也可以为圆形。限位孔能与固定板3(下文将详细介绍)形成第一限位配合配合,用于限制锯片1的自由度。

锯片1与手柄2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挂钩103,该挂钩103大致设置在锯片1的右下角位置。挂钩103的开口朝向于左端,即朝向于锯片1的 工作部分一端,当锯片1安装于手柄2上时,该挂钩103挂接于手柄2上设置的止动销5(下位将详细介绍)上。当操作多功能快换锯工作时,锯片1会受到相对于手柄2向外的方向的拉力,此时的挂钩103能够限制锯片1被向外拉,增强了锯片1的稳固性。

(3)固定板3结构

图3、图4和图5分别从多个角度示出了固定板3的结构。

固定板3大致呈矩形,在固定板3一个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手柄2枢接的枢轴孔306,枢轴孔306的外侧设置有压紧部301和302。图中所示的压紧部301和302具有相同的结构,当然,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结构,只要能实现对锯片的压紧即可。固定板3上平行于枢轴孔306的另一个边缘设置有支撑块305,支撑块305凸起于固定板3表面,与限位凸台设置在固定板3的同侧。在固定板3与手柄2相对的一面设置有限位凸台303和304,限位凸台用于插入锯片1上的限位孔,形成第一限位配合。固定板3远离枢轴孔306一侧的边缘还设置有倒角,该倒角位于与锯片1相对的一侧,操作时方便从该边缘掀起固定板3。

其中,压紧部301具有用于压紧锯片1的曲面,曲面相对于固定部件的枢轴孔306为变曲率曲面。曲面包括中间曲面部3011,中间曲面部3011的半径大于其两侧曲面的半径,如大于图中所示的侧曲面部3012相对于枢轴孔306的半径,也大于其右侧部分相对于枢轴孔306的半径。

(4)具体连接关系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锯片1与手柄2连接示意图,图7是图6中固定板3位于压紧位置时的剖视图A-A,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I,图9是图6中固定板3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剖视图A-A。

如图6所示,锯片1安装在手柄2上,锯片1的挂钩103挂接在止动销5上。止动销5安装在手柄2上,垂直于锯片1的表面。安装锯片1时,固定板3位于打开位置,与手柄2呈一定角度,如图9所示的位置。安装时,锯片1左端先朝下,将挂钩103挂接在止动销5上,再将锯片1左端逆时针方向转至手柄2上的狭槽内,直至到达水平方向,即图6和图1中所示的位置,再将固定板3转至平行于锯片1的位置,即图7中所示 的位置,压紧锯片1。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板3的压紧部301将锯片1压紧在手柄2上,同时,固定板3的限位凸台303和304穿过锯片1上的限位孔101和102,插入手柄2上的凹槽,锁定住锯片1与手柄2,形成第一限位配合。其中,图示的限位孔为方孔,限位凸台303和304为方形截面凸台,但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限位配合,如圆孔和圆柱凸台。固定板3的限位凸台与手柄2之间的配合增大了固定板3对锯片1固定的稳固程度,使锯片1更加牢固可靠。其中,限位凸台303与限位凸台304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相应的,与之配合的锯片上的限位孔和手柄上的凹槽也会改变成相适应的形状。

其中,枢轴孔306的轴线(即销轴4的轴线)到锯片1的距离小于压紧部301与锯片1的切点到枢轴孔306的垂直距离,这样,能使固定板3位于图7中的位置时,压紧部301与锯片1之间存在压应力,从而实现锯片1的压紧。

其中,压紧锯片1的是压紧部301的侧曲面部3012,中间曲面部3011具有最大的半径,因而在打开固定部件的过程中,即,将固定板3从图7所示的位置转动至图8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中间曲面部3011将从锯片1表面划过,压紧部301与锯片1之间的压应力会由小变大,需要克服的阻力由小变大,即,打开固定板3需要的力会由小变大,能防止固定部件被意外打开。

用于固定锯片1的固定部件结构简单,更加可靠和低成本;同时具有压紧部301、第一限位配合和第二限位配合用于固定锯片1,固定效果较好,牢固可靠。另外,本设计结构简单,因而会更可靠,同时,对零件的精度要求低,锯片1上的限位孔101和102可采用冲压等工艺加工,成本低。

另外,限位凸台303与压紧部301配置在压紧板的枢轴孔306的两侧,二者与锯片1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因而对锯片1的固定更稳固。

此外,还可以将压紧部301设置于压紧部301件的枢轴的锯片1伸出方向的一侧,也就是说,与图7中的配置正好相反,压紧部301将位于销 轴4左侧,而第一限位配合中的限位凸台303、限位孔101、102和手柄2上的凹槽将位于销轴4的右侧。这样,压紧点将更靠近手柄2上锯片1与手柄2的接合端,防止锯片1在手柄2插槽中沿锯片1法向的摆动。

锯片的形状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可以为其他适用的形状。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