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作业机构。
背景技术:
某些产品加工时,需要从两端对产品同步加工,采用人工作业很难达到同步操作,会对产品造成影响,减低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同步作业机构,该同步作业机构可以对产品的两端同步加工,满足产品的加工需求,提高加工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步作业机构,包括支撑件、移动件和驱动装置,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所述移动件连接有用于完成作业的作业部,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相对的两端通过连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移动件均铰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或驱动转动件转动,以驱动两个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支撑件同步滑动,带动所述作业部同步移动完成作业。
其中,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撑件中的一个固定有导向柱,另一个在相应位置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且可在所述导向孔内滑动。
其中,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且两端分别凸出所述支撑件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两端。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沿所述移动件的滑动方向固 定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移动件。
其中,所述作业部包括作业爪和与所述作业爪垂直的作业板,所述移动件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移动件滑动方向的限位槽,所述作业板卡入所述限位槽。
其中,还包括用于固定待加工产品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侧部。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两侧还设置有阻挡部。
其中,还包括方向调节件,所述方向调节件与所述支撑件的侧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方向调节件,所述方向调节件的两侧固定有沿所述移动件滑动的方向的作业导向柱,所述作业部贯穿有作业导向孔,所述作业导向孔套设于所述作业导向柱的端部。
其中,所述方向调节件包括中间部和固定于所述中间部两端的调节板,所述中间部与所述支撑件的侧面均为弧面且相互配合,所述调节板分别卡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所述支撑件的中部设有贯穿两侧的弧形槽,一根所述作业导向柱穿过所述弧形槽后分别与两块调节板固定,另一根所述作业导向柱固定于所述中间部。
其中,所述调节板的侧面设置有齿轮,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板配合的驱动齿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作业机构,包括支撑件、移动件和驱动装置,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所述移动件连接有用于完成作业的作业部,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相对的两端通过连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移动件均铰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支撑件滑动或驱动转动件转动,以驱动两个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支撑件同步滑动, 带动所述作业部同步移动完成作业,从产品的两端进行加工,满足产品的加工需求,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作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作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作业机构的爆炸图。
其中:
1-支撑件,11-导向柱,12-弧形槽,13-驱动齿轮,2-移动件,21-限位槽,3-驱动装置,4-作业部,41-作业爪,42-作业板,43-作业导向柱,5-转动件,51-连杆,6-固定装置,61-吸盘,62-阻挡部,7-方向调节件,71-中间部,72-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3。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作业机构,包括支撑件1、移动件2和驱动装置3,两个移动件2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件1的两侧,移动件2连接有用于完成作业的作业部4,支撑件1设置有可转动的转动件5,转动件5的相对的两端通过连杆51分别与两个移动件2连接,转动件5与连杆51、连杆51与移动件2均铰接,驱动装置3驱动移动件2相对支撑件1滑动或驱动转动件5转动,以驱动两个移动件2相对支撑件1同步滑动,带动作业部4同步移动完成作业,从产品的两端进行加工,满足产品的加工需求,提高产品质量。
移动件2与支撑件1之间可滑动连接可以是多种连接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移动件2与支撑件1通过导向柱11与导向孔配合滑动连接,移动件2与支撑件1两者中的一个固定有导向柱11,另一个在相应位置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柱11插入导向孔,且可在导向孔内滑动。具体的,可以设置3~6根导向柱11固定于支撑件1,且两端分别凸出支撑件1的两侧,两个移动件2分别套设于导向柱11的两端,对移动件2定位。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件2与支撑件1通过滑动板与卡槽的配合实现可滑动连接,移动件2与支撑件1两者中的一个固定有滑动板,另一个开设有与滑动板配合插接的卡槽。
驱动装置3可以为气缸,如图1,气缸的缸体沿移动件2的滑动方向固定于支撑件1,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移动件2,通过气缸直接拖动与活塞杆相固定的移动件2滑动,同时通过转动件5与连杆51,带动相对的移动件2同步移动。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电机或同步带等其余装置,直接带动转动件5转动,以同时驱使两个相对的移动件2移动,带动作业部4移动。作业部4包括作业爪41和与作业爪41垂直的作业板42,移动件2设置有垂直于移动件2滑动方向的限位槽21,作业板42卡入限位槽21,移动件2移动时,作业板42在限位槽21内跟随移动,带动作业爪41移动。作业爪41并不具体限定结构,只要是具有尖端,可以向产品移动时将产品中的部件去除即可,可以是柱状或爪状。
如图2,支撑件1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待加工产品的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包括吸盘61,吸盘61吸附待加工产品,吸盘61的两侧还设置有阻挡部62,配合吸盘61固定产品。为便于在不同工序之间进行切换,将固定装置6设置在方向调节件7,方向调节件7与支撑件1的侧部可转动连接,方向调节件7的两侧固定有沿移动件2滑动的方向的作业导向柱43,作业部4贯穿有作业导向孔,作业导向孔套设于导向柱11的端部,产品两侧同时加工的工艺完成后, 通过调整方向调节件7,转动到不同位置,使得固定装置6和作业部4均随之转动,产品也随之转动到新的位置,完成下一道工序。具体的,方向调节件7包括中间部71和固定于中间部71两端的调节板72,中间部71与支撑件1的侧面均为弧面且相互配合,调节板72分别卡在支撑件1的两侧,支撑件1的中部设有贯穿两侧的弧形槽12,一根作业导向柱43穿过弧形槽12后分别与两块调节板72固定,另一根作业导向柱43固定于中间部71。调节板72的侧面设置有齿轮,支撑件1设置有与调节板72配合的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3转动即可驱动调节板72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方向调节件7转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