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连通找正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869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水连通找正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零件机加工找正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连通找正仪。



背景技术:

采用加工车床对大型零件进行加工时,由于零件尺寸大于车床加工平台,因此在对大型零件进行找平时,非常麻烦。

如图1所示零件,其直径很大,多达7m,为了保证铣削后工件端面与中分面(沿中轴线平分零件的面)垂直度满足0.06mm要求,找平时必须按工件端面找平0.05mm以内。然车床的主轴长度和工作台回转直径有限,因此无法按零件端面找平,且普通的水平仪进行找正时,精度又不够(普通水平仪精度为每1m差0.02mm),所以必须设计专用找正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连通找正仪,解决现有在加工大型零件时,找平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连通找正仪,其特征在于,该找正仪包括三个相同的水杯、两段软管和三个等高测量块,每个水杯在同一位置横向水平固定一个等高测量块,其中一个水杯底部设置两个水管接口,另外两个水杯底部各设置一个水管接口,所述两段软管通过水管接口连通三个水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杯包括底壁和至少两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为平面侧壁,等高测量块固定在平面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杯包括底壁和两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为平面侧壁,另一个侧壁为半圆弧形侧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等高测量块为长方形测量块,其固定在水杯上时,上表面与水杯口平面相平。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管接头为固定在水杯底部且与水杯内部空间相通的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测量精度可控制在0.02mm以内,比传统找平方法精度高很多。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状大型零件;

图2为水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等高测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等高测量块与水杯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连通找正仪,如图2~6所示,该找正仪主要由三个相同的水杯1、两段软管2和三个等高测量块3组成。其中每个水杯在同一位置横向水平固定一个等高测量块2。三个水杯中的一个水杯底部设置两个水管接口4,另外两个水杯底部各设置一个水管接口。两段软管通过水管接口连通三个水杯。水管接头为固定在水杯底部且与水杯内部空间相通的钢管。等高测量块3为长方形测量块,其固定在水杯上时,上表面与水杯口平面相平。

为了测量方便,水杯1设计为包括底壁和至少两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为平面侧壁,等高测量块固定在平面侧壁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水杯结构,如图2、图3所示,包括底壁11和两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为平面侧壁12,另一个侧壁为半圆弧形侧壁13。

本实用新型找正仪的制作过程如下:

半圆筒形水杯制作:

①利用3mm厚不锈钢板,对其进行滚压成型,并在拼缝部位利用角焊缝进行焊接成型,半圆筒水杯一侧端面使用钢板将其密封焊。

②在3只半圆筒水杯底部钢板上钻Φ18孔,其中一个水杯上需钻两只孔,其余水杯各一只孔。

③利用不锈无缝钢管,制作Φ16、长度10mm的钢管件,然后将其装配到水杯底部钢板上的孔中,并密封焊。

等高长方形测量块制作:

取材并加工成型,同时在其端面钻2个M12螺孔,然后在水杯的平面侧壁上制作对应通孔。

装配:

利用垫圈和螺钉5将等高测量块固定至水杯平面侧壁上,将软管装配到水杯底部的不锈无缝钢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如图7所示:将水连通找正仪均布放置于大型工件需找正的平面上,两两水杯的相对距离需尽量大,根据连通器原理,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E、F、G三水杯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然后从测量块实际基准面同一位置,利用深度测量装置测量实际基准面至水面的相对距离,若测量的A、B、C尺寸不相等,且需分别调整放置E、F、G三水杯的实际基准面三点的相对高差,逐渐减小实际基准面与理论基准面的夹角α,使其测量的A、B、C尺寸相对尺寸逐渐趋于一致,从而使工件达到所需的理论状态。

测量精度:水连通找正仪E、F、G三水杯中其中任意一组测量的误差跟实际基准面和理论基准面的夹角α和检测位置相关,但由于三点决定一平面,随着调整放置E、F、G三水杯实际基准面三点的高差,减小实际基准面和理论基准面的夹角α和采取同一位置测量,当其夹角α和测量位置均趋于零时,就可以完全消除其检测误差,因此水连通找正仪的检测精度仅于测量实际基准面与水面相对距离的深度检测装置精度有关,因此其检测精度完全可以控制到0.02mm以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