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校平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芯板校平机。
背景技术:
校平机是板材加工中常用的设备,校平机主要应用于矫正各种规格板材及剪切成块的板材,能适用于各种冷、热轧板材的矫平。由于其操作方便、简单,应用范围遍布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电子、电力、轻工等多个行业,特别在造船、机车车辆、锅炉桥梁、金属结构工厂等行业,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必需产品。
板材矫正机是利用材料的“包辛格效应”,对板材进行多次正反弯曲,使多种原始曲率逐步变为单一曲率,并最终将其矫平。
现有的校平机上料需要通过人工上料,每校平一张芯板就有需要添加一块,重复操作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上料的芯板校平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芯板校平机,包括台架、承料架、放料装置、校正装置和控制装置,承料架、放料装置和校正装置位于台架的上方,控制装置位于台架的一侧,
所述台架包括支架、面板、底板和滑槽,面板设置于支架顶部上方一侧,底板设置于支架顶部上方另一侧,滑槽固定在支架上,滑槽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槽,四分之一圆弧形槽的上端固定在底板的下侧,下端通过支承板固定在支架的中部;
所述承料架包括定板、动板、长定位卡爪、短定位卡爪和卡料爪,定板通过立柱固定在面板的上方,定板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定板上开设有动板槽,定板的下侧铰接安装有转板,转板与动板固定连接,动板能够转入动板槽内,动板的左侧设置有长定位柱,长定位卡爪固定在长定位柱内侧,动板的右侧设置有短定位柱,短定位卡爪固定在短定位柱内侧,定板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卡料气缸,两个卡料气缸的输出轴分别固定有卡料爪,卡料爪朝向动板的中心位置;
所述放料装置包括放料底板、放料气缸、放料支架和滚轮,放料底板固定在底板上,放料气缸固定在放料底板上,放料气缸的输出轴与放料支架固定连接,滚轮转动安装在放料支架上,滚轮能够相对于动板移动,同时动板相对于定板转动;
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校正组件、固定板组件、进料斗板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校正气缸和校正顶块,两个校正气缸相向地固定在面板上,每个校正气缸上分别固定有校正顶块,所述固定板组件固定在面板上,固定板组件包括相向设置的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位于两个校正顶块之间,所述进料斗板组件设置于承料架的下侧,进料斗板组件包括左进料斗板和右进料斗板,左进料斗板固定在左固定板上,右进料斗板固定在右固定板上,所述定位组件固定在固定板组件上,定位组件包括动定位板和定位板,动定位板安装在左固定板上,且动定位板能够相对于左固定板移动,定位板固定在右固定板上,定位板能够与动定位板固定芯板;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卡料气缸、放料气缸和校正气缸控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的底部四角上还分别安装有可调支脚。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板通过铰销转动安装在定板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滚轮能够在导向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轮通过放料转轴转动安装在放料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校正气缸通过气缸脚架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上还固定有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动定位板连接的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进料斗板与左固定板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呈86°,所述的右进料斗板与右固定板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呈7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承料架内的长短定位爪将芯板按照一定方向进行堆叠,使得芯板在承料架内叠放整齐,避免出现下料过程中卡料,通过放料装置使得动板相对于定板旋转,动板旋转一定角度后,一块芯板从定板与动板之间形成的缝隙中漏出,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掉入进料斗板组件内,当掉落在定位板组件上时,通过固定板组件进行固定,此时校正顶块在校正气缸推动作用下,对芯板来回校正,校正完毕后,定位板组件的定位取消,芯板掉入滑槽内,从而取出校正后的芯板,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上料,各气缸动作可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2、支架的结构简单,支架上的滑槽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槽,芯板刚掉入滑槽内时,速度逐渐增大,到滑槽尾部时,其为水平状,芯板速度减小,使得芯板的移动时间较短,能够最快地从滑槽内掉出,而末速度较小,便于收集校平后的芯板。
3、承料架通过动板和定板相对转动,实现芯板出料,而通过长短定位爪和卡料爪对芯板进行定位,使得芯板在动板上的堆叠更加整齐,防止在出料过程中卡料。
4、放料装置通过放料气缸伸缩,使得滚轮形成的支承点上下移动,出料平稳度高,滚轮与导向滑槽相对滚动,使得滚轮的磨损速度较小,有利于延长放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5、通过对左右进料斗板的角度分别进行合理设置,使得芯板在出料并掉入进料斗板组件内时,芯板与左进料斗板的上部呈锐角,而与右进料斗板的下部呈锐角,从而使得芯板掉入进料斗板组件的角度为理想角度,进料更加准确。
6、芯板掉入左右固定板内后,通过动定位板和定位板进行定位,使得校正顶块与芯板的中心孔对齐,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台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台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承料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右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架,101-支架,102-面板,103-底板,104-支承板,105-滑槽,106-可调支脚,2-承料架,201-定板,202-铰销,203-转板,204-动板槽,205-动板,206-长定位柱,207-短定位柱,208-长定位爪,209-短定位爪,210-卡料气缸,211-卡料爪,212-缓冲垫,213-导向滑槽,3-放料装置,301-放料底板,302-放料气缸,303-放料支架,304-放料转轴,305-滚轮,4-校正装置,401-校正气缸,402-校正顶块,403-左固定板,404-右固定板,405-左进料斗板,406-右进料斗板,407-气缸支撑板,408-动定位板,409-定位板,410-气缸脚架,5-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芯板校平机,包括台架1、承料架2、放料装置3、校正装置4和控制装置5,承料架2、放料装置3和校正装置4位于台架1的上方,控制装置5位于台架1的一侧,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台架1包括支架101、面板102、底板103和滑槽105,面板102设置于支架101顶部上方一侧,底板103设置于支架101顶部上方另一侧,滑槽105固定在支架101上,滑槽105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槽,四分之一圆弧形槽的上端固定在底板103的下侧,下端通过支承板104固定在支架101的中部;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承料架2包括定板201、动板205、长定位卡爪208、短定位卡爪209和卡料爪211,定板201通过立柱固定在面板102的上方,定板201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定板201上开设有动板槽204,定板201的下侧铰接安装有转板203,转板203与动板205固定连接,动板205能够转入动板槽204内,动板205的左侧设置有长定位柱206,长定位卡爪208固定在长定位柱206内侧,动板205的右侧设置有短定位柱207,短定位卡爪209固定在短定位柱207内侧,定板201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卡料气缸210,两个卡料气缸210的输出轴分别固定有卡料爪211,卡料爪211朝向动板205的中心位置;
如图6所示,所述放料装置3包括放料底板301、放料气缸302、放料支架303和滚轮305,放料底板301固定在底板103上,放料气缸302固定在放料底板301上,放料气缸302的输出轴与放料支架303固定连接,滚轮305转动安装在放料支架303上,滚轮305为橡胶滚轮,滚轮305能够相对于动板205移动,同时动板205相对于定板201转动;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校正装置4包括校正组件、固定板组件、进料斗板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校正气缸401和校正顶块402,两个校正气缸401相向地固定在面板102上,每个校正气缸401上分别固定有校正顶块402,所述固定板组件固定在面板102上,固定板组件包括相向设置的左固定板403和右固定板404,左固定板403和右固定板404位于两个校正顶块402之间,所述进料斗板组件设置于承料架2的下侧,进料斗板组件包括左进料斗板405和右进料斗板406,左进料斗板405固定在左固定板403上,右进料斗板406固定在右固定板404上,所述定位组件固定在固定板组件上,定位组件包括动定位板408和定位板409,动定位板408安装在左固定板403上,且动定位板408能够相对于左固定板403移动,定位板409固定在右固定板404上,定位板409能够与动定位板408固定芯板,在本实施例中,动定位板408和定位板409分别设置有四分之一圆弧,动定位板408和定位板409组合后形成半圆结构,芯板通过该半圆结构实现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5分别与卡料气缸210、放料气缸302和校正气缸401控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101的底部四角上还分别安装有可调支脚106,在本实施例中,可调支脚16为螺钉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板203通过铰销202转动安装在定板201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板20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垫212,缓冲垫212为聚氨酯橡胶材料制成,缓冲垫212上开设有导向滑槽213,所述滚轮305能够在导向滑槽213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轮305通过放料转轴304转动安装在放料支架303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校正气缸401通过气缸脚架410固定在底板103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103上还固定有气缸支撑板407,气缸支撑板407上设置有与动定位板408连接的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进料斗板405与左固定板403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呈86°,所述的右进料斗板406与右固定板404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呈76°,左进料斗板405和右进料斗板406的角度分别进行合理设置,使得芯板在出料并掉入进料斗板组件内时,芯板与左进料斗板405的上部呈锐角,而与右进料斗板406的下部呈锐角,从而使得芯板掉入进料斗板组件的角度为理想角度,进料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芯板放在动板205上,通过长定位爪208、短定位爪209以及卡料爪211将芯板按照一定方向进行堆叠,使得芯板在承料架2内叠放整齐,避免出现下料过程中卡料,通过放料装置3使得动板205相对于定板201旋转,动板205旋转一定角度后,一块芯板从定板201与动板205之间形成的缝隙中漏出,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掉入进料斗板组件内,当掉落在定位板组件上时,通过固定板组件进行固定,此时校正顶块402在校正气缸401推动作用下,对芯板来回校正,校正完毕后,定位板组件的定位取消,芯板掉入滑槽105内,从而取出校正后的芯板,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上料,各气缸动作可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