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壳冲孔修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冲压产品的成本低,国内外随着冲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冲压精度的提高,有许多产品通过冲床的冲压来生产,其中有许多复杂形状的工件也通过冲压来生产,本发明的机壳冲孔修毛刺,在机壳的壳体上冲压一定数量的孔,如何对孔的内侧进行修毛刺。以前都是采用冲孔后,人工修毛刺,这样产品的加工效率不高,同时修毛刺的质量不好。
本发明提及的一种机壳冲孔修毛刺装置通过多种组合运动,使机壳的冲孔修毛刺在一个工位,利用一次冲压完成,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壳冲孔修毛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壳冲孔修毛刺装置,包括:
机壳座,所述机壳座为空心圆柱状,所述机壳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机壳放置于所述机壳座的外侧;
所述机壳座对应所述机壳的孔的位置加工下料孔;
外模,所述外模通过外模燕尾机构与外模座活动连接,中间安装外模弹簧,所述外模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推力机构,所述推力机构活动安装在直推力杆的下部,所述直推力杆固定安装在上座;
直冲压杆,所述直冲压杆与气体弹簧连接,所述直冲压杆的下部加工冲压面,所述气体弹簧安装在所述上座上;
修毛刺刀架,所述修毛刺刀架安装在机壳座内,与所述孔对应,所述修毛刺刀架通过刀架燕尾机构与刀架座活动连接,中间安装刀架弹簧,所述修毛刺刀架的下部固定连接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壳座的底部加工凹槽及翻边,使所述机壳的下部进入到所述凹槽处,对所述机壳进行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模与所述孔接近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冲孔刀,所述冲孔刀处加工冲孔刀刃,所述外模的另一侧加工受力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孔刀刃有一定的弧度,所述弧度直径与所述机壳的外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力机构包括推力块,油缸通过油缸推杆与所述推力块固定连接,所述油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直推力杆的下部,所述直推力杆处加工通孔及导向槽,所述推力块安装在所述通孔内通过导向槽(25)导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力块的下面加工推力工作面与所述加工受力面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上部安装锥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修毛刺刀架接近所述孔的一侧加工修毛刺刀刃,另一侧加工刀架受力面与所述冲压面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修毛刺刀刃有一定的弧度,所述弧度直径与所述机壳的内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处加工下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多种组合运动,使机壳的冲孔修毛刺在一个工位,利用一次冲压完成,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推力块通过油缸作用下可以在水平方向活动,当直推力杆往上时,防止推力块与外模发生碰撞。
3.冲孔刀的活动安装,方便冲孔刀的修理及更换。
4.将修毛刺刀架安装在机壳内,通过直冲压杆的作用,使修毛刺刀刃水平作用于孔的内侧进行修毛刺,大大提高修毛刺的效率。
5.在直冲压杆的上方安装气体弹簧,防止修毛刺刀刃对机壳的刚性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壳冲孔修毛刺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方向的视图;
图4为图1中C位置的放大图;
图5为图4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部件机壳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F-F位置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下料通道;3、支架;4、锥台;5、机壳座;6、机壳;7、外模座;8、外模弹簧;9、外模燕尾机构;10、外模;11、受力面;12、推力机构;13、直推力杆;14、直冲压杆;15、气体弹簧;16、上座;17、冲压面;18、修毛刺刀架;19、刀架弹簧;20、刀架燕尾机构;21、刀架座;22、油缸;23、油缸推杆;24、推力块;25、导向槽;26、推力工作面;27、冲孔刀;28、冲孔刀刃;29、下料孔;30、孔;31、修毛刺刀刃;32、刀架受力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壳冲孔修毛刺装置,包括:机壳座5为空心圆柱状,机壳座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机壳6放置于机壳座5的外侧;机壳座5对应机壳6的孔30的位置加工下料孔29,冲孔后的废料通过下料孔29掉下。机壳座5的底部加工凹槽及翻边,使机壳6的下部进入到凹槽处,对机壳6进行定位。外模10通过外模燕尾机构9与外模座7活动连接,中间安装外模弹簧8,使外模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及复位,外模座7与底座1固定连接;推力机构12活动安装在直推力杆13的下部,直推力杆13固定安装在上座16;直冲压杆14与气体弹簧15连接,直冲压杆14的下部加工冲压面17,气体弹簧15安装在上座16上;修毛刺刀架18的下部固定连接支架3,支架3通过螺栓与底座1固定连接。外模10与孔30接近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冲孔刀27,外模的另一侧加工受力面11。支架3的上部安装锥台4,防止废料的堆积。底座1处加工下料通道2,从下料孔下来的废料通过下料通道2排出到装置外。
如图2-3所示,推力机构12包括推力块24,油缸22通过油缸推杆23与推力块24固定连接,油缸22固定连接在直推力杆13的下部,直推力杆13处加工通孔及导向槽25,推力块24安装在通孔内通过导向槽25导向。推力块24的下面加工推力工作面26与加工受力面11匹配,通过油缸的动作控制推力块的水平运动,当直推力杆往上时,防止推力块与外模发生碰撞。
如图4-5所示,外模10与孔30接近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冲孔刀27,冲孔刀处加工冲孔刀刃28,外模的另一侧加工受力面11。冲孔刀刃28有一定的弧度,弧度直径与机壳6的外径一致。修毛刺刀架18安装在机壳座5内,与孔30对应,修毛刺刀架18通过刀架燕尾机构20与刀架座21活动连接,中间安装刀架弹簧19,使修毛刺刀架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及复位。修毛刺刀架18接近孔30的一侧加工修毛刺刀刃31,另一侧加工刀架受力面32与冲压面17匹配。修毛刺刀刃31有一定的弧度,弧度直径与机壳6的内径一致。
如图6-7所示,为部件机壳的零件图。
通过多种组合运动,使机壳的冲孔修毛刺在一个工位,利用一次冲压完成,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推力块通过油缸作用下可以在水平方向活动,当直推力杆往上时,防止推力块与外模发生碰撞。冲孔刀的活动安装,方便冲孔刀的修理及更换。将修毛刺刀架安装在机壳内,通过直冲压杆的作用,使修毛刺刀刃水平作用于孔的内侧进行修毛刺,大大提高修毛刺的效率。在直冲压杆的上方安装气体弹簧,防止修毛刺刀刃对机壳的刚性冲击。
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分阶段进行描述;
1.冲孔阶段(参见图1、2、4),上座位于高位,将机壳放置到机壳座的外侧;上座往下,此时油缸将推力块顶出,直推力杆带动推力机构往下运动,直到推力工作面与外模受力面接触,外模克服外模弹簧的弹力,使外模沿着外模燕尾机构的方向运动,外模上的冲孔刀刃作用于机壳成型孔,冲下的废料通过下料孔及下料通道排出。
2.修毛刺阶段(参见图1、4、5),上座继续往下,当外模与推力块分离后,直推力杆的侧面与外模具有一定的间隙,外模在外模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往两侧运动,直到冲孔刀刃与机壳完全分离。上座继续往下,直冲压杆下面的冲压面作用于修毛刺刀架的刀架受力面,使修毛刺刀架克服刀架弹簧的弹力沿刀架燕尾机构的方向运动,使修毛刺刀刃作用于机壳孔的内侧,达到修毛刺的目的。直冲压杆的上方安装气体弹簧,防止修毛刺刀刃对机壳的刚性冲击。
3.复位阶段(参见图1、2),工作完成,上座往上,直冲压杆下面的冲压面脱离修毛刺刀架的刀架受力面,修毛刺刀架通过刀架弹簧往中间收缩,此时油缸工作将推力块往油缸方向收缩,直推力杆往上时,推力块不会碰到外模,达到保护装置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