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371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属于护板折角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面积较大时,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易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将玻璃采用木箱运输的方式进行包装运输,但是木箱的运输成本过高,影响利润。申请人设计了将木箱装柜改为裸包装柜,但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摇晃易造成玻璃破损,给裸包加固来难题。申请人经反复推论以木质材料加固主体,另用铁制直角护板与打包带配合护住玻璃外角,防止因颠簸、摇晃使玻璃产生缝隙相互挤压造成的破损;直角护板作成为保护玻璃不受破损的重要部件;每个柜用量18个,需大量制作,原制作过程需用台虎钳加牢钢板用大锤奋力敲击折弯、整平,每件需挥动8磅大锤在厚度3mm钢板上敲击12至18次,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角度、平整度很难达到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该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简化了弯折直角护板的过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角度和平整度统一标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由左向右依次连接有转轴、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竖直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用于插入钢板的间隙;转轴两端连接有转动的把手,把手上水平连接有滚轴,转轴与滚轴的间距大于转轴与右挡板的间距;右挡板的右侧设有右侧加固机构,左挡板左侧连接有左侧加固机构。

所述的右挡板的右侧设有垫块,垫块的高度小于等于右挡板的高度,垫块顶面为水平面。

所述的右侧加固机构包括右连接板和右加强板,右连接板垂直固定连接在右挡板下端,右加强板分别与右挡板和右连接板相连接,右连接板底面与底板固定连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的左侧加固机构包括左连接板和左加强板,左连接板的边沿与左挡板上端垂直固定连接;左加强板分别与左连接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或者左加强板分别与左连接板、左挡板和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连接部一端与转轴相连接,连接部另一端与握持部相连接,连接部和握持部之间存在120~160度的夹角。

所述的把手包括加强部,加强部分别与连接部和握持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 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简化了弯折直角护板的过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角度和平整度统一标准。本制作单手、双手均可操作,方便轻盈,对于3厘米厚度以下的钢板可以快速弯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保障,每件制作时间由原来的1分多钟降低至4至6秒,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角度、平整度合格率均为100%。

2、该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结构简单便于组装。该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所用的部件简单易于组装,制作成本低。并且当设计右侧加固机构中的右连接板底面与底板为螺栓连接时,可以通过螺栓调节右连接板在底板上的位置,来调节右挡板和左挡板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弯折不同厚度的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主视图。

图2为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左视图。

图3为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右视图。

图4为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钢板安装示意图。

图5为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的钢板弯折示意图。

其中:1、底板 2、转轴 3、左挡板 4、右挡板 5、把手 501、连接部 502、握持部 503、加强部 6、滚轴 7、垫块 8、右连接板 9、右加强板 10、左连接板 11、左加强板 12、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该裸包装柜直角护板折角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底板1上由左向右依次连接有转轴2、左挡板3和右挡板4;左挡板3和右挡板4竖直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用于插入钢板的间隙;转轴2两端连接有转动的把手5,把手5上水平连接有滚轴6,滚轴6与把手之间为转动轴连接,转轴2与滚轴6的间距大于转轴2与右挡板4的间距;右挡板4的右侧设有右侧加固机构,左挡板3左侧连接有左侧加固机构。参照图1和3,右挡板4的右侧设有垫块7,垫块7的高度小于等于右挡板4的高度,垫块7顶面为水平面。右侧加固机构包括右连接板8和右加强板9,右连接板8垂直固定连接在右挡板4下端,右加强板9分别与右挡板4和右连接板8相连接,右连接板8底面与底板1固定连接或螺栓连接。参照图1和2,左侧加固机构包括左连接板10和左加强板11,左连接板10的边沿与左挡板3上端垂直固定连接;左加强板11分别与左连接板10和底板1固定连接,或者左加强板11分别与左连接板10、左挡板3和底板1固定连接。把手5包括连接部501和握持部502,连接部501一端与转轴2相连接,连接部501另一端与握持部502相连接,连接部501和握持部502之间存在120~160度的夹角。把手5包括加强部503,加强部503分别与连接部501和握持部502固定连接。左挡板3和右挡板4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厘米。底板1为长1200mm宽500mm厚8mm的钢板。滚轴6作为铰支点对下方直立在模具中的钢板进行一次滚压形成直角护板。

工作过程:参照图4~5,将钢板12插入左挡板3和右挡板4之间的间隙中,该间隙宽度(即左挡板3和右挡板4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厘米,钢板12位于滚轴6的右侧,把手5中的连接部501和握持部502之间存在夹角,便于把手5的下压,加强部503能够提高连接部501和握持部502的连接强度,提高把手的使用寿命。人手握持把手5上端,通过转轴2的转动下压把手5,通过滚轴6推动钢板12进行一次滚压成型,滚压过程中钢板12在右挡板4和垫块7的阻挡下弯折形成规格统一的直角,该钢板12的弯折一人即可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