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头鞋模雕刻机。
背景技术:
当前制鞋业广泛使用鞋模进行鞋底的量产,而加工鞋模的鞋模雕刻机,大部分鞋模雕刻机一次只能加工一个鞋模。由于鞋子是左右对称,因此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再重新装夹、定位往往会产生误差,导致左右鞋模不对称,从而影响鞋底的生产质量。此外,鞋模内壁通常为自由曲面及复杂花纹,常使用多轴联动鞋模雕刻机进行加工,而多轴联动鞋模雕刻机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满足此类生产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头鞋模雕刻机,能够一次加工左、右鞋模,避免因多次装夹、换刀产生加工误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头鞋模雕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左、右立柱和一个横梁组成的龙门支架,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一对与所述横梁平行的X轴导轨,所述X轴导轨上设置有沿X轴左右滑动的左、右Z轴切削组件,所述基座顶面中部设置有一对与所述X轴导轨垂直的Y轴导轨,所述Y轴导轨上设置有沿Y轴导轨前后移动的自动转动底座,所述自动转动底座上固定有用于装夹鞋模的鞋模夹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Z轴切削组件包括与所述X轴导轨滑动配合的左、右Z轴进给机构及安装于所述左、右Z轴进给机构下端的切削刀头,所述左、右Z轴进给机构带动切削刀头上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转动底座角度可调,所述角度为自动转动底座相对于切削刀头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转动底座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机构及固定于蜗轮上的转动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Z轴切削组件、左、右Z轴进给机构、自动转动底座及蜗杆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伺服电机由鞋模雕刻机数控系统发出的电信号控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加工左、右鞋模,避免因多次装夹、换刀产生加工误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立柱,2-基座,3-Y轴导轨,4-自动转动底座,5-鞋模夹具,6-横梁,7- Z轴切削组件,8-X轴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双头鞋模雕刻机,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左、右立柱1和一个横梁6组成的龙门支架,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一对与所述横梁平行的X轴导轨8,所述X轴导轨8上设置有沿X轴8左右滑动的左、右Z轴切削组件7,所述基座2顶面中部设置有一对与所述X轴导轨8垂直的Y轴导轨3,所述Y轴导轨3上设置有沿Y轴导轨3前后移动的自动转动底座4,所述自动转动底座4上固定有用于装夹鞋模的鞋模夹具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Z轴切削组件7包括与所述X轴导轨滑动配合的左、右Z轴进给机构及安装于所述左、右Z轴进给机构下端的切削刀头,所述左、右Z轴进给机构带动切削刀头上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转动底座角度可调,所述角度为自动转动底座相对于切削刀头的角度,加工时不需要重新装夹、定位,减少加工误差,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转动底座4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机构及固定于蜗轮上的转动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Z轴切削组件7、左、右Z轴进给机构、自动转动底座4及蜗杆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伺服电机由鞋模雕刻机数控系统发出的电信号控制转动,可实现自动加工,降低人工成本。
为了设计更加合理,在所述Z轴切削组件7上设有一吹屑装置,用于吹净鞋模表面的废料,防止废料影响鞋模加工质量,所述吹屑装置包括旋转组件及吹嘴,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Z轴进给机构下端圆周外侧,所述吹嘴对准切削刀头加工位置,工作时所述吹嘴可随旋转组件沿Z轴进给机构下端圆周外侧旋转,有效提高吹净程度。
本实用新型双头鞋模雕刻机是这样工作的:工人将要制作的左、右鞋模坯件放置于鞋模夹具5上进行装夹,启动机器,输入信号由鞋模雕刻机已编好的数控程序发出,控制伺服电机驱动述左、右Z轴切削组件、左、右Z轴进给机构、自动转动底座及蜗杆分别动作,从而一次装夹完成鞋模的全部加工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