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拉环形喷油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2175阅读:10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管拉拔辅助工具,尤其是一种盘拉环形喷油环,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管在空调冷凝器、射频传输电缆等领域应用得非常频繁,而在制作上述设备的铜管时,拉拔成型是加工工序中重要的一环。现目前在拉拔铜管时,是用外力作用于被拉铜管的前端,将铜管坯料从模具的模孔中拉出,以获得相应的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一种塑性加工方法。由于拉拔多在冷态下进行,因此也叫冷拔或冷拉。在铜管拉拔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由皂基、硼砂、聚乙二醇油酸酯和水组成的乳液或由矿物油、脂肪酸、十二烷醇、油酸聚氧乙烯酯和水组成的乳液作为润滑剂,这样可减轻拔丝机械强度,提高拔丝速度和产品质量,能有效减少工件与模具的摩擦,降低磨损,并且使得铜管外表面具有强韧的油膜,可有效减少叫模、划痕、划伤、烧结焊合、破裂等现象的发生。现目前在铜管拉拔过程中喷油时,是在铜管的正上方安装有个喷油装置,采用从上往下的方式喷油,虽然铜管的上部能得到润滑,但是铜管底部由于不能被油液覆盖,因此难以得到润滑,这样就容易造成铜管拉拔过程中润滑不均匀,导致铜管成型后在表面形成凹凸不均或产生划痕等情况,这样会影响铜管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在进行铜管拉拔过程中,由于对铜管表面润滑不均匀导致的产品出现落痕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全方位润滑铜管的盘拉环形喷油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盘拉环形喷油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体,所述环体为圆环形状,在环体中心设有用于放置铜管的通道;在所述环体内壁的前端开口处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内侧面为与环体的中轴线垂直的垂直面,所述凸台的外侧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为内小外大的锥形面;在所述环体外侧设有环形的油槽,所述油槽设于环体的中部,在所述环体内还设有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一端开口设于油槽的底部,喷油孔的另一端开口设于所述斜面上;在所述环体的外侧还设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设于油槽的左侧,第二密封槽设于油槽的右侧,在第一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在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在所述通道内安装有尼龙环,所述尼龙环的后端与环体内壁的后端开口处平齐,尼龙环的前端与凸台的垂直面抵紧,所述尼龙环与环体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尼龙环的内径小于通道的直径。

优化地,所述的喷油孔为六个,六个喷油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斜面上。通过设置六个喷油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铜管进行喷油润滑处理,达到无遗漏无死角的目的,从而保障铜管拉拔时的光滑程度。

优化地,所述喷油孔的中心线与环体的中轴线所呈夹角为60°。本实用新型中将喷油孔采用斜向设置的方式,油液在喷出时是斜向并且向外的,因此即可对铜管进行润滑,还可以喷射到拉拔模具上,对拉拔模具进行冷却处理,达到了双重效果。

优化地,在所述尼龙环的后端设有锥形环面。这里设置锥形环面的作用在于更加方便铜管的送入,起到导向作用。

优化地,所述的油槽的截面为矩形槽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槽采用了矩形槽的结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油液的流动,使得各个喷油孔均匀受油,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油槽内的存油量,有利于提高油液喷出的压力。

优化地,所述喷油孔的孔径为3.5mm。这里采用3.5mm的喷油孔设计是最佳的设计方案,这样既能够保障油液喷出时具有足够的压力,同时油液的压力又不会过大,避免在铜管表面形成凹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使得铜管得到全方位的润滑:本实用新型专门针对铜管润滑而设计,采用了环状的喷油装置,从不同角度同时对铜管进行喷油润滑,这样能够使得铜管上无死角,达到均匀润滑的效果;

2、可以降低拉拔模具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喷油环改变了传统喷油嘴垂直向下的喷油模式,采用斜向的喷油方式,不仅能够润滑铜管,同时还可以覆盖旁边的拉拔模具,使得拉拔模具的热量能够被油液吸收,达到降温的效果;

3、自动化程度高,由于在喷油环内采用了空心结构,因此油液能够自动喷淋,不需人工操作,而且压力适中,可靠性也较好;

4、能够有效保护铜管外壁:由于在喷油环内侧安装有尼龙环,因此可以避免铜管在拉拔移动过程中与喷油环之间发生触碰,避免了铜管外壁被划伤,有利于提高产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盘拉环形喷油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环体,2—通道,3—凸台,4—垂直面,5—斜面,6—油槽,7—喷油孔,8—第一密封槽,9—第二密封槽,10—第一O型密封圈,11—第二O型密封圈,12—尼龙环,13—锥形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盘拉环形喷油环,它包括环体1,所述环体1为圆环形状,在环体1中心设有用于放置铜管的通道2,拉拔时,铜管从所述通道2穿过后与前端的拉拔模具连接。在所述环体1内壁的前端开口处形成凸台3,所述凸台3的内侧面为与环体1的中轴线垂直的垂直面4,所述凸台3的外侧面为斜面5,所述斜面5为内小外大的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的外侧开口直径与所述通道2直径相等。在所述环体1外侧设有环形的油槽6,所述的油槽6的截面为矩形槽结构,所述油槽6设于环体1的中部,在工作时,所述油槽6上连接有进油阀,由于进油阀的安装连接属于现有结构,因此在本申请中不做详细描述。在所述环体1内还设有喷油孔7,所述喷油孔7的一端开口设于油槽6的底部,喷油孔7的另一端开口设于所述斜面5上。为了将整个铜管的外表面覆盖,所述的喷油孔7为六个,六个喷油孔7均匀分布在所述斜面5上。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5个或7个喷油嘴,其数量可以根据铜管的直径大小而定。所述喷油孔7的中心线与环体1的中轴线所呈夹角为60°,这样油液就可以斜向喷出,既对铜管起到润滑作用又对前端的拉拔模具起到降温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60°夹角是优化后的方案,如果设定的角度过小,则可能造成油液喷射太远,无法将铜管全部覆盖,如果设定的角度过大,则可能造成只能覆盖铜管,而无法兼顾拉拔模具的降温需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油孔7的孔径设定为3.5mm,这样既可以使得油液喷出时具有足够的压力,达到所需的距离,同时又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在铜管表面产生凹痕。

参见图1,为了提高油液的密封性,在所述环体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密封槽8和第二密封槽9,所述第一密封槽8设于油槽6的左侧,第二密封槽9设于油槽6的右侧,在第一密封槽8内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10,在第二密封槽9内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11。在所述通道2内安装有尼龙环12,尼龙环12为尼龙材质的软性保护环结构,所述尼龙环12的后端与环体1内壁的后端开口处平齐,在所述尼龙环12的后端设有锥形环面13,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尼龙环12的前端与凸台3的垂直面4抵紧,安装时,所述尼龙环12与环体1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尼龙环12的内径小于通道2的直径,这样可以使得铜管在经过通道2时不与环体1的内壁发生触碰,达到保护铜管的作用。

工作时,润滑油液从外部的进油阀被输送至油槽6内,由于油槽6与六个喷油孔7均是连通的,因此油液将自行流动到各个喷油孔,当铜管在通道2内向前移动时,油液从6个喷油孔中喷出,使得铜管的整个外表面都被润滑,从而在拉拔过程中避免造成拉丝等情况,同时斜向的喷射方式能够使得油液喷射到拉拔模具上,这样油液可以吸收拉拔模具工作时的热量,达到降温效果。通常铜管是连续拉拔移动的,喷油环的油液也是连续喷射,这样就达到了自动喷油润滑的效果,以此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