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轧钢用冷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206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轧钢用冷轧机。



背景技术:

冷轧机是一种新型的钢筋冷轧加工设备。该机可直径在6.5毫米至12毫米之间的热轧盘条、热轧盘圆加工成成品规格直径在5毫米至12毫米的冷轧带肋钢筋。使用冷轧机轧制出的冷轧带肋钢筋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是冷拔低碳钢丝的更新换代产品,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则可代换I级钢筋,以节约钢材,是同类冷加工钢材中较好的一种。如果在冷轧机的轧制过程中不要求调速时,可采用交流电动机;如果在冷轧机的轧制过程中需要调速时,可采用直流电动机。

目前的机械轧钢用冷轧机,平衡稳定性能差,换辊不便捷和抗震缓冲效果差。

因此,发明一种机械轧钢用冷轧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轧钢用冷轧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的机械轧钢用冷轧机,平衡稳定性能差,换辊不便捷和抗震缓冲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轧钢用冷轧机,包括主机座、主传动装置、主电机、联轴器、人字齿轮座、接轴、接轴托架、机架、压下装置、平衡装置、工作辊、支撑辊、换辊装置、输送滑轨和抗震缓冲弹簧支腿,所述主电机的转动端通过联轴器与人字齿轮座左端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人字齿轮座右端的转动端与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轴的另一端与工作辊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机座的上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中间设置有工作辊;所述机架的上端固定有一个支撑辊;所述机架的下端固定有一个支撑辊;所述机架的正上端与平衡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左上端设置有一个压下装置;所述机架的右上端设置有一个压下装置;所述主机座下端左侧与输送滑轨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滑轨上固定有换辊装置。

进一步,所述接轴的中间通过接轴托架进行支撑。

进一步,所述主机座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四个抗震缓冲弹簧支腿。

进一步,所述输送滑轨的左端通过螺栓与主机座的右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机械轧钢用冷轧机,通过设置接轴托架对接轴进行支撑与稳固,并且在机架的正上端设置平衡装置,使得可以调节机架在工作使得平衡度,以及在机架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支撑辊,使得机械轧钢用冷轧机的平衡稳定性能高;通过设置输送滑轨,可以方便将换辊装置输送到相应的更换位置,使得换辊便捷,省时省力;通过设置主机座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四个抗震缓冲弹簧支腿,使得机械轧钢用冷轧机的抗震缓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座;2-主传动装置;3-主电机;4-联轴器;5-人字齿轮座;6-接轴;7-接轴托架;8-机架;9-压下装置;10-平衡装置;11-工作辊;12-支撑辊;13-换辊装置;14-输送滑轨;15-抗震缓冲弹簧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机械轧钢用冷轧机,包括主机座1、主传动装置2、主电机3、联轴器4、人字齿轮座5、接轴6、接轴托架7、机架8、压下装置9、平衡装置10、工作辊11、支撑辊12、换辊装置13、输送滑轨14和抗震缓冲弹簧支腿15,所述主电机3的转动端通过联轴器4与人字齿轮座5左端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人字齿轮座5右端的转动端与接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轴6的另一端与工作辊1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机座1的上端与机架8固定连接;所述机架8的中间设置有工作辊11;所述机架8的上端固定有一个支撑辊12;所述机架8的下端固定有一个支撑辊12;所述机架8的正上端与平衡装置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8的左上端设置有一个压下装置9;所述机架8的右上端设置有一个压下装置9;所述主机座1下端左侧与输送滑轨14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滑轨14上固定有换辊装置13。

进一步,所述接轴6的中间通过接轴托架7进行支撑。

进一步,所述主机座1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四个抗震缓冲弹簧支腿15。

进一步,所述输送滑轨14的左端通过螺栓与主机座1的右端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该机械轧钢用冷轧机,通过设置接轴托架7对接轴6进行支撑与稳固,并且在机架8的正上端设置平衡装置10,使得可以调节机架8在工作使得平衡度,以及在机架8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支撑辊12,使得机械轧钢用冷轧机的平衡稳定性能高;通过设置输送滑轨14,可以方便将换辊装置13输送到相应的更换位置,使得换辊便捷,省时省力;通过设置主机座1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四个抗震缓冲弹簧支腿15,使得机械轧钢用冷轧机的抗震缓冲效果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2月04日 08:03
    询圆封头制作技术?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