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00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



背景技术:

机床作为机械领域常用的设备,包括工作台、刀具组件。在工作过程中,工件放置在工作台的上表面,并通过刀具组件的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但在切削过程中,工件因切削而发热,容易出现热变形现象。而为了可减少上述现象,现有的工作台一般在上方配置有管道,但只能对工件局部喷淋进行冷却,而不适于采用浸泡的方式冷却工件,从而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其通过在工作台设置有贮液槽,从而适于采用浸泡的方式冷却工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床,包括:

工作台组件,包括移动座、用于带动移动座沿X轴方向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工作台、以及安装在移动座上并用于带动工作台沿Y轴方向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容置的贮液槽;

刀具组件,包括升降座、用于带动升降座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刀具、以及安装在升降座上的刀具驱动装置;刀具安装在刀具驱动装置上,并由该刀具驱动装置带动刀具绕第一轴线转动;该第一轴线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垂直;所述刀具位于贮液槽底壁的上方。

所述刀具驱动装置为电主轴。

所述贮液槽用于盛装冷却流体。

所述冷却流体为切削液。

贮液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为真空吸盘,该真空吸盘的上表面形成为供工件放置的放置面。

该真空吸盘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接通。

该机床还包括基座;所述移动座以相对于基座止转且可相对基座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机体固定在基座上并用于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设置在移动座上并匹配地套接在第一丝杆上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工作台以相对于移动座止转且可相对移动座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移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丝杆、机体固定在移动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匹配地套接在第二丝杆上的第二丝杆螺母。

所述基座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并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各第一直线导轨上均装设有可沿着第一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一滑块,各第一滑块均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并沿X轴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二直线导轨,各第二直线导轨上均装设有可沿着第二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二滑块,各第二滑块均设置在工作台上。

该升降座以相对于基座止转且可相对基座沿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上;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三丝杆、机体固定在基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转动的第三电机、设置在升降座上并匹配地套接在第三丝杆上的第三丝杆螺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使用时,可将工件容置于贮液槽内,并通过往贮液槽内送入冷却流体,使得工件可浸泡在冷却流体内进行冷却,因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台设置有贮液槽,从而适于采用浸泡的方式冷却工件;而且,在切削过程中,还可对刀具进行冷却,从而可减少刀具烧刀现象,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作台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基座;20、工作台组件;21、移动座;22、第一丝杆;23、第一电机;24、工作台;25、第二丝杆;26、第二电机;27、第二丝杆螺母;30、刀具组件;31、升降座;32、第三丝杆;33、第三电机;34、第三丝杆螺母;35、第三直线导轨;40、刀具;50、刀具驱动装置;61、贮液槽;71、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床,包括:

工作台组件20,包括移动座21、用于带动移动座21沿X轴方向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工作台24、安装在移动座21上并用于带动工作台24沿Y轴方向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台24设置有开口朝上并供工件容置的贮液槽61;

刀具组件30,包括升降座31、用于带动升降座31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刀具40、以及安装在升降座31上的刀具驱动装置50;刀具40安装在刀具驱动装置50上,并由该刀具驱动装置50带动刀具40绕第一轴线转动;该第一轴线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垂直;所述刀具40位于贮液槽61底壁的上方。

在加工时,工件容置在贮液槽61内,并通过工作台组件20带动工件移动,使工件的待加工区域与刀具40相对;此时,刀具驱动装置50工作带动刀具40转动,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带动升降座31、刀具驱动装置50连同其上的刀具40下移以利用转动的刀具40对工件进行切削。而在使用时,通过往贮液槽61内送入冷却流体,可使工件浸泡在冷却流体内进行冷却,因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台24设置有贮液槽61,从而适于采用浸泡的方式冷却工件;而且,在切削过程中,刀具40可伸入贮液槽61的冷却流体内,还可对刀具40进行冷却,从而可减少刀具40烧刀现象,以延长刀具40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刀具驱动装置50为电主轴。当然,该刀具驱动装置50并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采用其他,例如,可包括机械主轴、电机。但将刀具驱动装置50设置为电主轴,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由于电主轴内集成有电机,因而,在安装时,将电主轴直接安装于升降座31上即可,可减少装配时间和成本。

优选的,该机床还包括基座10;所述移动座21以相对于基座10止转且可相对基座10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10上,也就是说,移动座21可相对于基座10直线移动,并防止移动座21相对于基座10转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22、机体固定在基座10上并用于带动第一丝杆22转动的第一电机23、设置在移动座21上并匹配地套接在第一丝杆22上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工作台24以相对于移动座21止转且可相对移动座21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移动座21上,也就是说,工作台24可相对于移动座21直线移动,并可防止工作台24相对于移动座2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丝杆25、机体固定在移动座21上并用于驱动第二丝杆25转动的第二电机26、设置在工作台24上并匹配地套接在第二丝杆25上的第二丝杆螺母27。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第一电机23工作,可带动第一丝杆22转动,以带动移动座21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电机26工作,可带动第二丝杆25转动,以带动工作台24沿Y轴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基座10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并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一直线导轨,各第一直线导轨上均装设有可沿着第一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一滑块,各第一滑块均设置在移动座2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来实现移动座21以相对于基座10止转且可相对基座10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10上;所述移动座21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并沿X轴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二直线导轨,各第二直线导轨上均装设可沿着第二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二滑块,各第二滑块均设置在工作台24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来实现所述工作台24以相对于移动座21止转且可相对移动座21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移动座21上。

优选的,该升降座31以相对于基座10止转且可相对基座10沿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10上,也就是说,升降座31可相对于基座10直线移动,并可防止升降座31相对于基座10转动;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三丝杆32、机体固定在基座10上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32转动的第三电机33、设置在升降座31上并匹配地套接在第三丝杆32上的第三丝杆螺母34。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第三电机33工作,可带动第三丝杆32转动,以带动升降座31沿Z轴方向移动。

所述基座10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并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三直线导轨35,各第三直线导轨35上均装设有可沿着第三直线导轨35滑块的第三滑块,各第三滑块均设置在升降座3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以实现该升降座31以相对于基座10止转且可相对基座10沿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10上。当然,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该升降座31以相对于基座10止转且可相对基座10沿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装设于基座10上,例如,可在基座10上设置有矩形导杆,在升降座31上设置有套装于矩形导杆上的矩形套筒,或者,在基座10上设置有五边形穿孔,在升降座31上设置有插装于五边形穿孔内的五边形插柱。而移动座21与基座10、工作台24与移动座21也适用于上述结构,这里不做重复说明。

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采用气缸、直线电机、或者油缸等等。

所述贮液槽61用于盛装冷却流体。其中,所述冷却流体可为冷却水等。而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却流体为切削液,因而,除了可对工件、刀具40进行冷却之外,还可起到润滑作用,可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所述工作台24还设置有与贮液槽61连通的出液口;该机床还包括用于控制出液口开闭的开关装置。具体的,所述开关装置为安装于工作台24的阀门。在切削过程中,阀门关闭,出液口闭合,冷却流体贮存于贮液槽61内;而在排液过程中,阀门打开,出液口开启,使得贮液槽61内的冷却流体可经出液口排出,以方便于排液。

其中,所述出液口可设置在贮液槽61的侧壁上。

优选的,贮液槽61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装置71,以在切削过程中,通过利用固定装置71固定工件,可防止工件移动,提高切削效果。

所述固定装置71为真空吸盘。具体的,该真空吸盘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接通。所述真空吸盘的上表面形成为供工件放置的放置面。在加工前,可先利用真空吸盘吸附固定工件,然后再往贮液槽61内送入冷却流体,而待加工完成后,可先将冷却流体从贮液槽61内移出,然后再释放工件。

当然,所述固定装置71除了可采用真空吸盘之外,还可采用电主轴、或者通过螺丝锁定在贮液槽61内的限位块,或其他等等。但将固定装置71采用真空吸盘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方便于工件的固定与释放。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