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缸盖水堵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354阅读:3722来源:国知局
汽车发动机缸盖水堵压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缸盖装配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的汽车发动机缸盖水堵压装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盖多采用铸铁或者铝合金铸造出来,为了便于发动机缸盖的铸造,在发动机缸盖上会留有一个或几个水堵孔,而水堵孔在发动机实际工作的时候是不需要的,所以需要用发动机缸盖水堵进行封堵。发动机缸盖水堵是一个圆形杯状金属塞,又称碗型塞,现有技术是采用人工锤击的安装方式进行封堵,安装质量差,不同操作者的安装质量也不相同,差异性较大,且工作效率低,由于水堵与水堵孔压合量大,压入过程比较困难,劳动强度大,当缸盖的前面及后面都有水堵孔时,每次仅能加工一个方向的水堵,然后翻转加工另一方向的水堵,生产节拍慢。也有采用专用压装机来完成封堵的,如申请号为201310546783.9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堵片压装机构,该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设有导向套和油缸,在导向套内设有沿导向套可轴向移动的压头,与油缸相配的接头接所述的压头的一端,接头的前端部插装在压头的中心孔内,前杆的最前端连接有吸盘,吸盘通过前杆中心处的吸气孔与吸气装置相连通,在支架的前端面上固定有端盖,端盖的内孔与堵片外圆相吻合,在端盖的侧面连接有装入堵片的料仓,料仓内腔通过端盖侧面的通孔与端盖的内孔相连通,在端盖的前面固定有压爪座,在压爪座上通过压爪轴连接有压爪,在压爪轴上设有压靠压爪的弹簧,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采用液压控制,需配置专用的液压站,使用成本高,且液压油为易燃品,存在潜在安全问题,并且机构缺少定位装置及预压紧装置,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确,压入过程不可控,不可视的问题。此外该机构缺少控制系统,无法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装配精度,保证装配尺寸稳定性的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水堵压装工艺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控制阀、压紧机构控制阀、预压装机构控制阀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在机架上端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底板,在底板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工作机构、压紧机构和定位支撑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1个与升降机构控制阀相连的升降气缸,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有与预压装机构控制阀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相连的左工作气缸及与预压装机构控制阀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相连的右工作气缸,在左工作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和右工作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均安装有水堵压头。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压紧气缸支撑,在压紧气缸支撑顶端分别连接有左压紧气缸垫板和右压紧气缸垫板,在左压紧气缸垫板及右压紧气缸垫板上固定连接压紧气缸安装板,在压紧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左右2个压紧气缸,在每个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均安装有压紧块。

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缸盖排气面粗定位挡块、菱形销、圆柱销、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和固定在底板上分布在左右两侧的前面垫块以及固定在左右两侧前面垫块上的前面挡块和固定在前面挡块上的前面导向条。

在所述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固定安装有1个H形升降架,所述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支架与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左工作气缸和右工作气缸均为气液增压缸。

所述左压紧气缸垫板为短压紧气缸垫板,所述右压紧气缸垫板为长压紧气缸垫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自动化替代原来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产节拍,降低了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空间较小,适于安放在生产线机床间,并不与其他设备产生干涉。

(3)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控制,五个缸都是气缸或气液增压缸,不需配置专用的液压站,降低了成本,相对于液压控制安全系数高。

(4)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装置,上料时通过粗定位装置使缸盖能够通过升降机构自动落入由圆柱销及菱形销组成的精准定位机构内。

(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构采用预压紧和终压紧两步控制,预压紧是使用1000N的力预压紧工件,这个过程不完全将水堵压入而是引入倒角,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水堵孔及水堵的相对位置,确认无误后进行终压紧,终压紧压力可直接将水堵压入水堵孔中并且能够保证压入精度。

(6)本实用新型在控制方面含有4个手动控制阀,一个控制阀控制升降机构上升下降,一个控制阀控制压紧机构压紧松开,一个控制阀控制2个压入气缸做预压紧,一个控制阀控制2个压入气缸做终压紧,操作人员可以使用该套控制系统实现半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台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台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

图6是图3的右视图。

图中:

1. 机架,

2. 升降机构控制阀,

3. 压紧机构控制阀,

4. 预压装机构控制阀,

5. 终压装机构控制阀,

6. 工作台,

6-1.底板,

6-2.升降机构,

6-2-1.升降气缸,6-2-2.H形升降架,6-2-3.升降气缸支架,

6-3.工作机构,

6-3-1.工作气缸安装架,6-3-2.左工作气缸,

6-3-3.右工作气缸,6-3-4.水堵压头,

6-4.压紧机构,

6-4-1.压紧气缸支撑,6-4-2.左压紧气缸垫板,

6-4-3.右压紧气缸垫板,6-4-4.压紧气缸安装板,

6-4-5.压紧气缸,6-4-6.压紧块,

6-5.定位支撑机构,

6-5-1.粗定位挡块,6-5-2.菱形销,

6-5-3.圆柱销,6-5-4.第一支撑块,

6-5-5.第二支撑块,6-5-6.第三支撑块,

6-5-7.前面垫块,6-5-8.前面挡块,6-5-9.前面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控制阀2、压紧机构控制阀3、预压装机构控制阀4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5,在机架1上端安装有工作台6;

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台6包括底板6-1,在底板6-1上安装有升降机构6-2、工作机构6-3、压紧机构6-4和定位支撑机构6-5;

如图3~图6所示,所述升降机构6-2包括有1个与升降机构控制阀2相连的升降气缸6-2-1,在升降气缸6-2-1的活塞杆前端固定安装有1个H形升降架6-2-2,所述升降气缸6-2-1通过升降气缸支架6-2-3与底板6-1固定连接;

所述工作机构6-3包括有2个固定在底板6-1左右两侧的工作气缸安装架6-3-1,在左侧的工作气缸安装架6-3-1上安装有与预压装机构控制阀4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5相连的左工作气缸6-3-2,在右侧的工作气缸安装架6-3-1上安装有与预压装机构控制阀4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5相连的右工作气缸6-3-3,所述左工作气缸6-3-2和右工作气缸6-3-3均为气液增压缸,在左工作气缸6-3-2的活塞杆前端和右工作气缸6-3-3的活塞杆前端均安装有水堵压头6-3-4;

所述压紧机构6-4包括4个固定在底板6-1上的压紧气缸支撑6-4-1,在左侧2个压紧气缸支撑6-4-1和右侧2个压紧气缸支撑6-4-1顶端分别用螺栓固定连接有左压紧气缸垫板6-4-2和右压紧气缸垫板6-4-3,所述左压紧气缸垫板6-4-2比右压紧气缸垫板6-4-3长度要短,以减少使用空间,并且减轻工作台整体重量;在左压紧气缸垫板6-4-2及右压紧气缸垫板6-4-3上用螺栓固定连接压紧气缸安装板6-4-4,在压紧气缸安装板6-4-4上安装有左右2个压紧气缸6-4-5,在每个压紧气缸6-4-5的活塞杆下端均安装有压紧块6-4-6;

所述定位支撑机构6-5包括固定在底板6-1上的缸盖排气面的粗定位挡块6-5-1、固定在底板6-1上的菱形销6-5-2、固定在底板6-1上的圆柱销6-5-3、固定在底板6-1上的第一支撑块6-5-4、固定在底板6-1上的第二支撑块6-5-5、固定在底板6-1上的第三支撑块6-5-6、 固定在底板6-1上分布在左右两侧的前面垫块6-5-7以及固定在左右两侧前面垫块6-5-7上的前面挡块6-5-8和固定在前面挡块6-5-8上的前面导向条6-5-9。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的相应位置,再将升降机构控制阀2、压紧机构控制阀3、预压装机构控制阀4和终压装机构控制阀5与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及相对应的气缸相连接,手动将水堵放置在水堵压头6-3-4头部,并且涂抹厌氧胶,然后手动将汽缸盖推入到H型升降架6-2-2上,通过定位机构中的粗定位挡块6-5-1及前面导向条6-5-9对汽缸盖进行粗定位,搬动升降机构控制阀2,在升降气缸6-2-1的带动下,H型升降架6-2-2下落,汽缸盖落入由圆柱销6-5-3及菱形销6-5-2组成的精准定位机构内,然后搬动压紧机构控制阀3,压紧气缸6-4-5推动活塞杆前端的压紧块6-4-6将汽缸盖压紧,然后搬动预压装机构控制阀4,左工作气缸6-3-2和右工作气缸6-3-3分别带动各自活塞杆头部的水堵压头6-3-4将水堵引入到水堵孔的倒角内,此时目视观察水堵孔和水堵的相对位置,确认无误后,搬动终压装机构控制阀5,左工作气缸6-3-2和右工作气缸6-3-3分别带动各自活塞杆头部的水堵压头6-3-4将水堵完全压入水堵孔内。然后依次搬回终压装机构控制阀5、预压装机构控制阀4、压紧机构控制阀3和升降机构控制阀2,将升降起来的汽缸盖手动放入下道工序的物料道上,运输至下道工序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