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861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板折弯机的组成机构,具体涉及一种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属于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钣金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使技术人员对钣金件的制造加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折弯机作为钣金件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它的技术改进和结构优化等已备受技术人员的关注。纵观国内钣金制造厂商,可知所使用的折弯机基本为普通的且均处传统手动型到数控型的过渡阶段。因此,如何对折弯机技术的从传统手动型到数控型顺利的过渡、如何有效降低制造过程中的劳动力使用率及研发出更创新型的折弯机技术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劳动生产率看,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和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大约差距3-5倍。如此大的市场,低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再加上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数控折弯机模具行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市场对数控折弯机模具的需求,不仅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板折弯操作中能提供稳定压紧力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其包括活动上模、主轴、轴A、连杆I、连杆II、深沟球滚子轴承、轴B、轴C、连杆III、连杆IV、压紧罩壳、偏心轴以及无给油轴承;所述主轴与连杆II组成转动副且主轴两端通过深沟球滚子轴承固定于机架上;所述轴A与连杆I组成转动副且轴A两端固定于机架;所述轴B与连杆I、连杆III和连杆IV组成转动副;所述轴C与连杆II、连杆III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轴与连杆IV组成转动副,并通过偏心轴两端的无给油轴承固定压紧罩壳,使压紧罩壳实现对薄板的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上模为整体无缝长活动上模,其安装于压紧罩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提供了更为自动化、折弯结果更准确可靠的操作方法,节省生产时间;同时,其将传统折弯机多个短上模改进为整体无缝长上模,改变了传统折弯机操作中薄板常出现明显折痕、翘曲或扭曲等不良现象。减少钣金件在制造过程中的损失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其由活动上模1、主轴2、轴A3、连杆I4、连杆II5、深沟球滚子轴承6、轴B7、轴C8、连杆III9、连杆IV10、压紧罩壳11、偏心轴12以及无给油轴承13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活动上模1为整体无缝长活动上模1,其安装于压紧罩壳11上。通过将压紧罩壳11中由传统的多个短上模改进为整体无缝长活动上模1,为薄板在压紧折弯操作过程避免薄板产生折痕、翘曲和扭曲现象。

所述主轴2与连杆II5组成转动副且主轴2两端通过深沟球滚子轴承6固定于薄板折弯机的机架(未图书)上。

所述轴A3与连杆I4组成转动副且轴A3两端固定于机架。所述轴B7与连杆I4、连杆III9和连杆IV10组成转动副。所述轴C8与连杆II5、连杆III9组成转动副。

所述偏心轴12与连杆IV10组成转动副,并通过偏心轴12两端的无给油轴承12固定压紧罩壳11,使压紧罩壳11实现对薄板的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机输出转矩通过联轴器带动主轴2转动时,连杆II5的转动带动该钳口连杆机构的运动;即通过轴A3、轴B7、轴C8和偏心轴12在垂直其轴线的平面内做一定范围的曲线运动,促使连杆I4、连杆III9和连杆IV10的开环钳口连杆做不同位置的摆动,从而使与偏心轴12和无给油轴承13固接的压紧罩壳11具有一定距离的松开与压紧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薄板折弯机的钳口连杆机构具有如下特点:

1.主轴2的转动通过该钳口连杆机构带动偏心轴12的转动,使压紧罩壳11具有一定距离的松开与压紧的功能;

2.通过无给油轴承13与压紧罩壳11固定连接,使连杆到压紧罩壳11的压紧力传递效率更高;

3.单个压紧罩壳11配用两个钳口连杆机构对折弯机在折弯操作中的提供的压紧性能更好,压紧力更均布;

4.活动上模1有传统的多个短上模改为整体无缝长活动上模1,能使薄板在折弯操作过程中避免薄板的折痕、翘曲和扭曲现象。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