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CMT焊接侧板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683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CMT焊接侧板定位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CMT焊接侧板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许多材料无法承受焊接过程中持续不断的热量输入,为了避免熔滴穿透,实现无飞溅熔滴过渡和良好的冶金连接。就必须降低热输入量。而CMT技术实现了这种可能。在应用CMT技术的焊接过程中必须理解“冷”这个概念。它相对于传统的MIG\MAG焊接过程而言,电弧温度和熔滴温度确实比较“冷”。它的特点是冷热循环交替。福尼斯公司通过协调送丝监控和过程控制实现了焊接过程中“冷”和“热”的交替。从而实现焊接机器人在MIG/MAG焊接中的无飞溅焊接以及钎焊0.3mm超薄板。

应用CMT技术的焊接系统适用于任何薄板,超薄板以及MIG钎焊镀锌板,碳钢与铝板的连接,因此需要一种用于CMT焊接的焊接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CMT焊接侧板定位机构,通过旋转耳型定位板,及安装端板实现CMT焊接侧板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CMT焊接侧板定位机构,包括耳型定位板、加强筋、端板、安装底板,其中所述安装底板上端右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端竖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侧用于放置端板,所述支撑板外侧、垫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加支撑板强度,所述耳型定位板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旋转轴孔和定位孔,所述支撑板侧面上端与耳型定位板上端通过旋转轴连接,且支撑板侧面下端与加强筋侧面上分别设有与耳型定位板下端的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耳型定位板可绕着旋转轴从第二定位孔移动到第一定位孔位置或从第一定位孔移动到第二定位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特征是,所述安装底板为长方形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技术特征是,所述垫板为长方形垫板,且垫板上设有长方形凹槽,用于安装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为长方形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特征是,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圆心与支撑板上的旋转轴孔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特征是,所述耳型定位板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通过柱塞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特征是,所述安装底板上、前端设有侧定位板,所述侧定位板侧面与耳型定位板接触,通过耳型定位板固定侧定位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电池侧板的端部以及端板左右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准,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节省劳动力、提升工作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CMT焊接侧板定位机构,包括耳型定位板1、加强筋2、端板5、安装底板6,其中所述安装底板6上端右侧设有垫板3,所述垫板3上端竖直设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内侧用于放置端板5,所述支撑板4外侧、垫板3上设有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用于增加支撑板4强度,所述耳型定位板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旋转轴孔和定位孔,所述支撑板4侧面上端与耳型定位板1上端通过旋转轴8连接,且支撑板4侧面下端与加强筋2侧面上分别设有与耳型定位板1下端的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孔9和第二定位孔10,所述耳型定位板1可绕着旋转轴8从第二定位孔10移动到第一定位孔9位置或从第一定位孔9移动到第二定位孔10位置。

所述安装底板6为长方形钢板,所述垫板3为长方形垫板,且垫板4上设有长方形凹槽7,用于安装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为长方形钢板。

所述第一定位孔9的圆心与支撑板4上的旋转轴孔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所述耳型定位板1与第一定位孔9或第二定位孔10通过柱塞11连接。

所述安装底板6上、前端设有侧定位板12,所述侧定位板12侧面与耳型定位板1接触,通过耳型定位板1固定侧定位板7,如图2所示。

实际使用时:拉开柱塞11把耳型定位板1旋到支撑板4上,使柱塞11和耳型定位板1通过柱塞11连接,以此来固定端板5,接着移动侧定位板12,使侧定位板12贴着耳型定位板1,以此来固定侧板一端,完成纯手动定位夹紧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