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涨套及其制成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6616阅读:1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涨套及其制成的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具体涉及一种弹性涨套及其制成的夹具。



背景技术:

现在常规的弹簧涨套,是半开结构,一端(封闭端)为钢,另一端(开放端)为钢与弹簧钢的交错固定,虽然开放端的涨量较大,但封闭端的涨量只用0.08mm-0.15mm左右,其与零件内孔之间的间隙(0.02mm-0.03mm),该间隙造成工人装卸零件困难,生产率低,也无法实现机械手装卸,而且,间隙太小导致涨套磨损严重,会形成一条线接触,精度失常,容易造成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涨套及其制成的夹具,其涨量可达到0.2mm-0.5mm,能满足机械手装卸的要求,提高劳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弹性涨套,其内表面为锥状,它包括多个交错固定的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之间的接触面从涨套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所述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焊接或者粘接。

所述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宽度比在2:1-3:1。

所述钢单元41的材料为工具钢。

一种弹性涨套制成的夹具,包括夹具缸筒6,缸筒6的端部固定在接盘12上,接盘12与机床主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6与接盘12之间的空间为密封空间,其内设有活塞8;活塞8向缸筒6方向延伸冲出上述密封空间,活塞8的端部固定拉杆1,拉杆1延伸到缸筒6的外侧,拉杆1裸露在缸筒6外的端部固定挡片3;缸筒6的端部为锥状,其外套设上述弹性涨套4,弹性涨套4的端部向内设有凸缘41,凸缘41卡在拉杆1与挡片3之间。

所述弹性涨套4后侧的缸筒6外套设定位盘5。

所述活塞8与缸筒6、接盘12的接触部设有多个密封圈9。

所述定位盘5与缸筒6通过螺钉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为开放式,利用弹簧钢的弹性,其径向变形量更大,能满足机械装配要求,同时,钢强度没有降低,不影响涨套整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示意图。

图2为弹性涨套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挡圈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2,一种弹性涨套4,其内表面为锥状,包括多个交错固定的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之间的接触面从涨套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为了固定牢固,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焊接或者粘接。

为了平衡径向变形量与涨套整体的强度,钢单元41与弹簧钢单元42宽度比在2:1-3:1。

钢单元41的材料为工具钢,其耐磨性更好。

如图1-图3,一种弹性涨套制成的夹具,包括夹具缸筒6,缸筒6的端部固定在接盘12上,接盘12与机床主轴连接。缸筒6与接盘12之间的空间为密封空间,其内设有活塞8,活塞8向缸筒6方向延伸冲出上述密封空间。事实上,可以理解为缸筒6、接盘12、活塞8组成油缸。

活塞8的端部固定拉杆1,拉杆1延伸到缸筒6的外侧,拉杆1裸露在缸筒6外的端部通过螺钉2固定挡片3。

缸筒6的端部为锥状,其外套设上述弹性涨套4,弹性涨套4的端部向内设有凸缘41,凸缘41卡在拉杆1与挡片3之间。弹性涨套4后侧的缸筒6外套设定位盘5。

活塞8与缸筒6、接盘12的接触部设有多个密封圈9。

定位盘5与缸筒6通过螺钉固定。

其工作原理为:

准备:接盘与机床主轴连接好,工件套在弹簧涨套外侧。

夹紧动作: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孔进入缸筒6,推动活塞8向下运动(图中向右),通过拉杆1带动挡片3也向下运动,卡在该两者之间的弹簧涨套4也向下运动,因为弹簧涨套4与缸筒6锥面配合,在弹簧涨套4向下运动中,利用弹簧涨套4的轴向运动使其直径变大,涨紧需加工齿轮的内孔,可以进行磨齿加工。

松开动作:磨齿加工完成之后,液压油通过第二油孔进入接盘12,推动活塞8反向运动,同上,拉杆1带动件弹簧涨套4反向运动,使弹簧涨套4与缸筒6轴向分离,弹簧涨套4利用粘合橡胶弹性使其直径缩小至自由状态(原始状体),弹簧涨套4与工件(齿轮)内孔产生间隙,顺利更换齿轮,进行下一轮加工常规的弹簧涨套。

弹簧涨套的优点:全开型弹簧涨套,是把涨套均分成四瓣或六瓣,通过特殊的工艺粘合到一起,由于涨套是四瓣或六瓣,其涨量可达到0.2mm-0.5mm,与零件内孔的间隙可放大到0.2-0.3mm,可实现机械手装卸,实现机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涨套是全开的,材料可选用更耐磨的工具钢,使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