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版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2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PS版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S版成形设备。



背景技术:

PS版,是印刷用的铝板,也称之为预涂感光版。PS版分为“光聚合型”和“光分解型”两种。光聚合型用阴图原版晒版,图文部分的重氮感光膜见光硬化,留在版上,非图文部分的重氮感光膜见不到光,不硬化,被显影液溶解除去。光分解型用阳图原版晒版,非图文部分的重氮化合物见光分解,被显影液溶解除去,留在版上的仍然是没有见光的重氮化合物。

在对PS版进行生产时,首先需要对PS版进行激光曝光,在激光曝光之后再对其进行清洗,清洗操作完成还需要将其加工成指定的形状,对PS版进行成形时,需要在PS版上进行打孔和折边等操作,使得PS版更加易于安装至印刷辊上,从而进行批量的印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PS版成形设备,其具有使PS版在进行打孔前落位准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PS版成形设备,包括底座、运输板以及设于运输板上的传输带,底座靠出版口的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伸缩且与PS版抵触的主抵柱,底座沿垂直于传输带方向的两侧设有用于夹持PS版宽度方向两侧的夹持板,夹持板沿垂直于传输带的方向滑移连接于底座,夹持板沿传输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PS版进行打孔的打孔机构。

如此设置,在PS版完成清洗进入到成形设备中时,主抵柱从底座上伸出,运输板上的传输带对PS版进行传输,PS版在传输带的带动下与主抵柱相抵触,从而对PS版进行限位,此时两夹持板向PS版方向滑移,直至两夹持板同时与PS版的两侧相抵触,从而通过主抵柱与两夹持板将PS版固定于准确的待打孔位置,此时打孔机构对PS版的侧边进行打孔,从而使得PS版上孔的位置更加准确,使得整个PS版成形设备具有使PS版在进行打孔前落位准确的优点。

进一步设置:夹持板沿传输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伸缩且与PS版抵触的副抵柱。

如此设置,在夹持板向PS版方向滑移时,通过夹持板长度方向两侧的副抵柱对PS版进行相互抵触,从而通过副抵柱对PS版进行限位,使得PS版不易发生宽度方向两侧的偏移,而且通过副抵柱减小了对PS版侧边的抵触面积,从而使得PS版的侧边在被抵触时减少由于抵触而产生形变的范围。

进一步设置:打孔机构包括开设于夹持板靠PS版一侧的凹槽和设于夹持板靠凹槽位置处的支撑座,支撑座铰接有通过转动插入凹槽的打孔刀头。

如此设置,在两夹持板上的副抵柱对PS版进行夹持时,PS版的侧边位于凹槽的上方,此时打孔刀头向凹槽的方向转动,打孔刀头在转动过程中逐渐与PS版的侧边相抵触,与PS版相抵触后继续向下转动对PS版进行打孔,直至打孔刀头插入至凹槽中,从而通过打孔刀头和凹槽的配合使得整个PS版成形设备的打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夹持板上设有用于夹持PS版厚度方向两侧的弹性夹片。

如此设置,在PS版逐渐与副抵柱相抵触时,PS版也逐渐插入至弹性夹片中,通过弹性夹片对于PS版的限位作用使得PS版不易产生厚度方向上的偏移,从而使得PS版在进行打孔前的位置保持的更加准确,并且不易产生偏移,加强了整个PS版成形设备对于PS版侧边的打孔效果。

进一步设置:弹性夹片设置为中间部位与夹持板相抵触且两端向上折起的弯折板。

如此设置,在PS版插入至弯折板的过程中,PS版的侧边通过弯折板两端的翘起而形成的开口进入到弯折板的下方,紧接着PS版的侧边与弯折板的中间部位相抵触,由于弯折板的自身弹性,弯折板向上翘起,PS版继续插入至弯折板直至到达指定位置,此时弯折板的中间部位与PS版的侧边相抵触,由于弯折板的自身弹性回复作用,弯折板对PS版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使得PS版处于准确的位置进行打孔,降低了打孔的位置偏差。

进一步设置:底座内设有位于夹持板下方用于接收打孔废料的容纳槽。

如此设置,在打孔刀头对PS版进行打孔时会产生与凹槽形状相同的废料,在打孔完成后废料会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掉落至容纳槽内,从而使得废料不会随意的掉落至底座内,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易于定期对废料进行清理。

进一步设置:运输板的上表面设于夹持板的上表面与弹性夹片之间。

如此设置,在副抵柱对PS版进行夹持时,夹持板更加不易与PS版的两侧相抵触,从而使得只有副抵柱和弹性夹片与PS版的侧边相抵触,使得PS版更加不易产生弯曲,使得PS版保持固定的形状,更加易于打孔刀头对PS版进行打孔。

进一步设置:运输板的上方设有折弯机构,折弯机构包括分别位于运输板沿垂直于传输带方向两侧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设有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底座的侧板,两侧板之间连接有以支撑板长度方向为轴线进行转动的折弯板。

如此设置,在PS版完成打孔操作后,支撑板向下滑移,支撑板的滑移带动折弯板也向下滑移,直至折弯板的下侧与PS版的两侧边相抵触,折弯板在与PS版侧边相抵触时支撑板停止继续向下滑移,此时折弯板以自身长度方向为轴线向下转动,折弯板在转动过程中逐渐与PS版的侧边相抵触,此时折弯板继续向下转动使得PS版的侧边向下弯折,当PS版的侧边弯折成指定角度时折弯板停止转动,从而完成对PS版的弯折操作,使得整个弯折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夹持板沿传输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伸缩且与PS版抵触的副抵柱,如此设置不仅使得PS版不易发生宽度方向两侧的偏移,而且当使用夹持板对PS版进行夹持时,会由于夹持板与PS版的夹持板完全抵触而可能造成PS版的中间位置产生弯曲的现象,而副抵柱只与PS版的两侧边部分抵触,有效降低了上述现象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PS版成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PS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进版口;3、出版口;4、运输板;41、传输带;42、主抵柱;43、第一气缸;5、夹持板;51、第二气缸;52、副抵柱;53、第四气缸;54、凹槽;6、打孔机构;61、支撑座;62、打孔刀头;63、第三气缸;7、弹性夹片;8、容纳槽;9、折弯机构;92、支撑板;91、侧板;94、第五气缸;93、折弯板;95、电机;10、PS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PS版成形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设于地面上的底座1,底座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版口2和出版口3,进版口2和出版口3之间设有运输板4。运输板4水平设置于底座1上,运输版的两侧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传输带41,且传输带41由进版口2向出版口3的方向转动,运输板4靠出版口3的一侧且位于两传输带41之间设有主抵柱42,且主抵柱42沿运输板4我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为两个,主抵柱4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气缸43,第一气缸43驱动主抵柱42沿竖直方向在运输板4内伸缩。

如图4至图6所示,运输板4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夹持板5,夹持板5的下侧设有第二气缸51,第二气缸51驱动夹持板5向运输板4的方向滑移,夹持板5靠运输板4的一侧设有两个凹槽54,两凹槽54沿夹持板5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夹持板5上靠凹槽54位置处固定有支撑座61,支撑座61上铰接有打孔刀头62,打孔刀头62通过自身的转动插入至凹槽54中,打孔刀头62背离凹槽54的一端连接有设于夹持板5下侧的第三气缸63,第三气缸63驱动打孔刀头62进行转动以插入至凹槽54中。

同一夹持板5上两支撑座61之间设有两弹性夹片7,弹性夹片7分别靠支撑座61设置,弹性夹片7的中间部位与夹持板5相抵触,且弹性夹片7的两端分别向上翘起;两弹性夹片7之间设有两副抵柱52,副抵柱52分别靠弹性夹片7设置,副抵柱52的下端连接有第四气缸53,第四气缸53驱动副抵柱52沿竖直方向在夹持板5内伸缩。

如图7至图8所示,运输板4的上方设有折弯机构9,折弯机构9包括分别位于运输板4宽度方向两侧的支撑板92,支撑板9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侧板91,侧板91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底座1,侧板91连接有第五气缸94,第五气缸94驱动侧板91沿竖直方向滑移,两侧板91之间转动连接有折弯板93,且折弯板93的下侧与侧板91相连接,折弯板93连接有设于侧板91上的电机95,电机95驱动折弯板93以支撑板92长度方向为轴线进行转动。

如图9所示,底座1内设有容纳槽8,容纳槽8位于夹持板5上凹槽54的下方,且容纳槽8同时位于同一方向上两凹槽54的下方。

如图10所示,当PS版10完成清洗后,通过进版口2进入到底座1中,此时第一气缸43驱动主抵柱42从运输板4中伸出,PS版10进入到底座1中时首先与运输板4上的传输带41相抵触,传输带41对PS版10进行传输,PS版10在传输带41的带动下与主抵柱42相抵触,此时由于主抵柱42对PS版10的限位作用,PS版10不再继续向前运动,同时传输带41停止转动。

在PS版10与主抵柱42相抵触之后,第四气缸53驱动副抵柱52从夹持板5中伸出,在副抵柱52从夹持板5中伸出后,第二气缸51驱动夹持板5向运输板4方向滑移,夹持板5的滑移带动设于自身的打孔机构6、弹性夹片7以及副抵柱52同时向运输板4方向移动,夹持板5在滑移的过程中,PS版10的侧边逐渐进入到由于弹性夹片7两端翘起而形成的开口中,接着PS版10的侧边与弹性夹片7的中间部位相抵触,由于弹性夹片7的自身弹性,弹性夹片7向上翘起,PS版10进入插入至弹性夹片7中,直至PS版10的侧边与副抵柱52相抵触。

在PS版10与副抵柱52相抵触之后,PS版10的侧边此时位于凹槽54的上方,且同时位于打孔刀头62的下方,此时第三气缸63驱动打孔刀头62进行转动,打孔刀头62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与PS版10的侧边相抵触,与PS版10的侧边相抵触后打孔刀头62继续向下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PS版10的侧边同时与夹持板5和打孔刀头62相抵触,从而对PS版10的侧边进行打孔,在打孔刀头62完全插入至凹槽54中时完成打孔操作,由于打孔而产生的形状与凹槽54形状相同的废料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掉落至容纳槽8中,打孔完成后第三气缸63驱动打孔刀头62沿反方向转动,直至打孔刀头62复位从凹槽54中脱离。

打孔完成后,第一气缸43驱动主抵柱42向下运动以收缩至运输板4中,第四气缸53驱动副抵柱52向下运动以收缩至夹持板5中,与此同时第二气缸51驱动夹持板5沿相反的方向滑移,直至恢复至初始的位置。

在主抵柱42与夹持板5均复位完成后,第五气缸94驱动侧板91向下滑移,侧板91的滑移带动支撑板92向下移动,支撑板92的移动同时带动折弯板93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板92与折弯板93的下表面同时与PS版10相抵触,此时电机95驱动折弯板93向下转动,折弯板93在向下转动的过程中自身的下表面逐渐倾斜,而由于该下表面与PS版10的侧边相抵触,所以PS版10的侧边在受到折弯板93的力之后向下弯折,当弯折至指定角度后弯折板停止转动。

在PS版10的侧边完成弯折之后,第五气缸94驱动侧板91向上滑移,与此同时电机95驱动弯折板向上转动,侧板91的向上滑移同时带动支撑板92和弯折板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支撑板92与弯折板逐渐与PS版10分离,直至支撑板92与折弯板93回复至原位,至此完成PS版10的成形操作,成形后的PS版10通过出版口3从成形设备中导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