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摆动回转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13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摆动回转刀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回转类刀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摆动回转刀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大直径回转类刀具,由于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定程度的摆动而出现加工稳定性差、表面加工质量不佳的问题,尤其是在刀具较长时,更加剧这种不稳定性,加工质量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稳定性高、摆动幅度小、加工质量高的抗摆动回转刀具。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摆动回转刀具,包括刀本体,在刀本体的前端设有沉孔,在沉孔内装配有配重棒,所述配重棒的密度大于刀本体的密度,在沉孔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配重棒的螺纹堵头,在螺纹堵头前端的沉孔内安装有孔用弹簧挡圈,在配重棒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o型橡胶垫圈;在刀本体的前端绕圆周方向装配有多个刀片,在刀本体内设有切削液孔和排屑槽。

优选的,所述配重棒为硬质合金棒,所述硬质合金棒密度是刀本体密度的1.5~2.5倍。

优选的,所述配重棒直径与沉孔内壁之间设有自由度间隔,所述自由度间隔为0.5~1.5毫米,沉孔直径为刀本体直径的0.3~0.5倍。

优选的,所述孔用弹簧挡圈位于刀本体前端面内3~5毫米。

优选的,所述配重棒的长度为刀本体直径的1~1.5倍。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刀本体内设置了密度较大的配重棒从而使本刀具具有较大的惯性,在转动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较大的摆动,稳定性更高。在配重棒前后两端设置的o型橡胶垫圈,避免了配重棒与本体的直接接触而造成本体损伤,另一方面,配重棒在径向存有一定的弹性余量而保证配重棒在沉孔内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进一步增大了配重棒对刀本体的防摆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配重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刀本体7,在刀本体7的前端设有沉孔,在沉孔内装配有配重棒6,所述配重棒6直径与沉孔内壁之间设有自由度间隔,所述自由度间隔为0.5~1.5毫米,这样便于装配,也便靠转动惯性起到稳定刀本体7的作用,沉孔直径为刀本体7直径的0.3~0.5倍,配重棒7的密度大于刀本体7的密度,在沉孔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配重棒6的螺纹堵头2,在螺纹堵头2前端的沉孔内安装有孔用弹簧挡圈1,在配重棒6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o型橡胶垫圈4,从而避免了配重棒6与本体7的直接接触而造成本体7损伤,另一方面,配重棒6在径向存有一定的弹性余量而保证配重棒6在沉孔内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在刀本体7的前端绕圆周方向装配有多个刀片3,在刀本体7内设有切削液孔8和排屑槽5。

进一步,所述配重棒6为硬质合金棒,所述硬质合金棒密度是刀本体7密度的1.5~2.5倍,所述配重棒6的长度为刀本体直径的1~1.5倍,而使本刀具具有较大的惯性,在转动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较大的摆动,稳定性更高。

所述孔用弹簧挡圈1位于刀本体7前端面内3~5毫米,从而与螺纹堵头2配合作用,用以压紧述配重棒6。

如图2所示,在配重棒6的前后两端设有用于固定o型橡胶垫圈4的凸台9。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摆动回转刀具,包括刀本体,在刀本体的前端设有沉孔,在沉孔内装配有配重棒,所述配重棒的密度大于刀本体的密度,在沉孔的前端设有用于固定配重棒的螺纹堵头,在螺纹堵头前端的沉孔内安装有孔用弹簧挡圈,在配重棒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O型橡胶垫圈;在刀本体的前端绕圆周方向装配有多个刀片,在刀本体内设有切削液孔和排屑槽;在刀本体内设置了密度较大的配重棒从而使本刀具具有较大的惯性,在转动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较大的摆动,稳定性更高。在配重棒前后两端设置的O型橡胶垫圈,避免了配重棒与本体的直接接触而造成本体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张习龙;孙永;李金卫;史进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0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