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189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钢柱在灌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表面进行加工使表面光滑成型,,从而适应高精度行业的应用需要,现有的人工加工技术效率低,费时费力,精度差,而目前市场上的加工装置体积较大、造价较高,且通常只有一个操作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成型设备,包括由顶杆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杆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组成的座体,所述顶杆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所述移滑槽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所述移滑块底部设有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前端内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上下两侧的所述加工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所述第一移滑腔离去所述操作槽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所述第二移滑腔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所述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所述操作槽一侧设有限滑块,所述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所述竖直移滑块挨临所述操作槽一侧设有通穿所述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所述第一移滑腔内的所述连接移滑杆外侧设有压簧,所述竖直移滑块内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挨临所述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有转杆,所述转杆离去所述第一马达一侧通穿所述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所述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有加工头,所述转杆与所述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所述竖直移滑块离去所述限滑块一侧设有外壁上固定设有端头,左右两侧的所述机柱内分别设有第一转杆架和第二转杆架,所述第一转杆架和所述第二转杆架夹有钢柱,所述机柱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架板槽,所述架板槽内可拆装的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通过架块与所述架板槽连接,所述顶杆内设置有第二马达操控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左侧端与所述移滑槽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右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移滑槽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杆左侧端与所述第二移滑腔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右侧端与第三马达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移滑腔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端头和所述竖直移滑块挨临所述第二移滑腔一侧设有向第一斜滑面,所述推滑块挨临所述第一移滑腔一侧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滑面移滑相抵配合的第二斜滑面。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杆架包括设置在左侧所述机柱内的第三移滑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移滑腔左侧上方的第四移滑腔,所述第三移滑腔内左右移滑配合连接第一移滑块,所述第一移滑块左侧端设有第三斜滑面,所述第一移滑块右侧端固定设有向右侧延向并通穿左侧所述机柱右侧面的移滑杆,所述移滑杆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三移滑腔内的所述移滑杆外表面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四移滑腔内上下移滑配合连接有第二移滑块,所述第二移滑块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延向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配合连接有竖直螺杆,所述竖直螺杆顶部与第四马达连接,所述第四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四移滑腔顶部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滑块右侧底部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三斜滑面相抵移滑配合连接的第四斜滑面。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杆架包括外表面设置在右侧的所述机柱且固定连接的第五马达,所述第五马达左侧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锁定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马达操控装置包括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所述第一触发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移滑槽右侧外壁上,所述第二触发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移滑槽左侧外壁上,所述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马达电联接,所述移滑块左滑碰到所述第二触发器或者右滑碰到第一触发器时,所述所述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二马达反方向转动,实现所述移滑块自动左右移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操作槽上下两侧的加工装置内分别设第一移滑腔,第一移滑腔离去操作槽一侧设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第二移滑腔内设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推滑块,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操作槽一侧设限滑块,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竖直移滑块,竖直移滑块挨临操作槽一侧设通穿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第一移滑腔内的连接移滑杆外侧设压簧,竖直移滑块内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挨临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转杆,转杆离去第一马达一侧通穿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加工头,转杆与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头的伸缩工作,可满足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进行加工,通过第二螺杆带动推滑块上的第二斜滑面与第一斜滑面移滑相抵配合,从而实现高精度加工调节。

2.通过第一转杆架包括设置在左侧机柱内的第三移滑腔以及设置在第三移滑腔左侧上方的第四移滑腔,第三移滑腔内左右移滑配合连接第一移滑块,第一移滑块左侧端设第三斜滑面,第一移滑块右侧端固定设向右侧延向并通穿左侧机柱右侧面的移滑杆,移滑杆右侧尾梢配合连接第一锁定部,第三移滑腔内的移滑杆外表面设第二压簧,第四移滑腔内上下移滑配合连接第二移滑块,第二移滑块顶部端面内设向下延向设置的螺孔,螺孔配合连接竖直螺杆,竖直螺杆顶部与第四马达连接,第四马达外表面设置在第四移滑腔顶部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移滑块右侧底部设用以与第三斜滑面相抵移滑配合连接的第四斜滑面,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钢柱,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第二转杆架包括外表面设置在右侧的机柱且固定连接的第五马达,第五马达左侧连接与第一锁定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锁定部,从而实现对钢柱外表面进行加工。

4.通过移滑槽设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移滑块,第一螺杆右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装置左右移滑,从而对钢柱进行左右移滑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5.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加工装置内设双加工头,提高了加工效率,可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加工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成型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成型设备,包括由顶杆31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杆31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32组成的座体3,所述顶杆31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311,所述移滑槽311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3110,所述第一螺杆3110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41,所述移滑块41底部设有加工装置4,所述加工装置4前端内设有操作槽42,所述操作槽42上下两侧的所述加工装置4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43,所述第一移滑腔43离去所述操作槽42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45且相通穿设置,所述第二移滑腔45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451,所述第二螺杆451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452,所述第一移滑腔43右侧内壁挨临所述操作槽42一侧设有限滑块44,所述第一移滑腔43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431,所述竖直移滑块431挨临所述操作槽42一侧设有通穿所述加工装置4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432,所述第一移滑腔43内的所述连接移滑杆432外侧设有压簧433,所述竖直移滑块431内设有第一马达4311,所述第一马达4311挨临所述连接移滑杆432一侧配合有转杆4315,所述转杆4315离去所述第一马达4311一侧通穿所述连接移滑杆432且伸入所述操作槽42内且尾梢处固定设有加工头4313,所述转杆4315与所述连接移滑杆432配合连接,所述竖直移滑块431离去所述限滑块44一侧设有外壁上固定设有端头4312,左右两侧的所述机柱32内分别设有第一转杆架6和第二转杆架7,所述第一转杆架6和所述第二转杆架7夹有钢柱5,所述机柱32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架板槽6321,所述架板槽6321内可拆装的设置有收集槽6322,所述收集槽6322通过架块6323与所述架板槽6321连接,所述收集槽6322用于收集加工过程中的尘屑,所述顶杆31内设置有第二马达操控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螺杆3110左侧端与所述移滑槽311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3110右侧端与第二马达3111连接,所述第二马达3111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移滑槽311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装置4左右移滑,从而对钢柱5进行左右移滑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螺杆451左侧端与所述第二移滑腔45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451右侧端与第三马达453连接,所述第三马达45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移滑腔45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推滑块452左右移滑,实现控制加工头4313对钢柱5相抵移滑以及停止移滑工作。

其中,所述端头4312和所述竖直移滑块431挨临所述第二移滑腔45一侧设有向第一斜滑面4314,所述推滑块452挨临所述第一移滑腔43一侧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滑面4314移滑相抵配合的第二斜滑面4521,从而实现防止竖直移滑块431移滑超程。

其中,所述第一转杆架6包括设置在左侧所述机柱32内的第三移滑腔6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移滑腔63左侧上方的第四移滑腔64,所述第三移滑腔63内左右移滑配合连接第一移滑块631,所述第一移滑块631左侧端设有第三斜滑面632,所述第一移滑块631右侧端固定设有向右侧延向并通穿左侧所述机柱32右侧面的移滑杆62,所述移滑杆62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第一锁定部61,所述第三移滑腔63内的所述移滑杆62外表面设有第二压簧633,所述第四移滑腔64内上下移滑配合连接有第二移滑块641,所述第二移滑块641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延向设置的螺孔643,所述螺孔643配合连接有竖直螺杆644,所述竖直螺杆644顶部与第四马达645连接,所述第四马达645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四移滑腔64顶部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滑块641右侧底部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三斜滑面632相抵移滑配合连接的第四斜滑面642,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钢柱,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转杆架7包括外表面设置在右侧的所述机柱32且固定连接的第五马达72,所述第五马达72左侧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部61相对设置的第二锁定部71,从而实现对钢柱外表面进行加工。

其中,所述第二马达操控装置包括第一触发器3112和第二触发器3113,所述第一触发器3112固定设置在所述移滑槽311右侧外壁上,所述第二触发器3113固定设置在所述移滑槽311左侧外壁上,所述第一触发器3112和第二触发器3113分别与所述第二马达3111电联接,所述移滑块41左滑碰到所述第二触发器3113或者右滑碰到第一触发器3112时,所述所述第一触发器3112和第二触发器3113分别控制所述第二马达3111反方向转动,实现所述移滑块41自动左右移滑。

初始状态时,第二移滑块641顶部端面与第四移滑腔64内顶壁相抵,此时,第一移滑块631受到第二压簧633的相抵,使第一移滑块631上的第三斜滑面632上侧段与第二移滑块641底部上的第四斜滑面642下侧段相抵,同时,推滑块452位于第二移滑腔45最右侧位置,此时,竖直移滑块431受到压簧433相抵,使竖直移滑块431位于第一移滑腔43内最离去操作槽42一侧,此时,第一斜滑面4314与第二斜滑面4521为停止状态。

需要加工钢柱时,首先移滑钢柱5,使钢柱5右侧端与第二锁定部71夹配合,然后将钢柱5左侧端移滑到第一锁定部61相对位置处,此时,通过第四马达645控制竖直螺杆644转,由竖直螺杆644带动第二移滑块641沿第四移滑腔64向下方向移滑,此时,第四斜滑面642与第三斜滑面632移滑相抵配合,使第一移滑块631克服第二压簧633相抵带动移滑杆62朝右侧移滑,直至第一锁定部61与钢柱5左侧端夹配合,然后控制第四马达645停止转,此时,钢柱5位于操作槽42内,同时,钢柱5位于上下两侧的加工头4313之间,此时,通过第三马达453带动第二螺杆451转,由第二螺杆451带动推滑块452沿第二移滑腔45朝左侧移滑,使推滑块452与第一斜滑面4314相抵且移滑配合,此时,竖直移滑块431克服压簧433的相抵带动连接移滑杆432朝离去第一移滑腔43一侧移滑,并由连接移滑杆432带动加工头4313朝钢柱5外表面侧移滑,直至加工头4313与钢柱5外表面侧相抵时,此时,控制第三马达453停止转,最后同时控制第一马达4311和第五马达72开始工作,此时,由第一马达4311带动转杆4315以及转杆4315离去第一马达4311一侧尾梢的加工头4313转,同时,第五马达72带动第一锁定部61、第二锁定部71以及第一锁定部61和第二锁定部71之间的钢柱转,此时,通过第二马达3111控制,第一螺杆3110正反转,使第一螺杆3110带动移滑块41沿移滑槽311左右方向移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操作槽上下两侧的加工装置内分别设第一移滑腔,第一移滑腔离去操作槽一侧设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第二移滑腔内设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推滑块,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操作槽一侧设限滑块,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竖直移滑块,竖直移滑块挨临操作槽一侧设通穿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第一移滑腔内的连接移滑杆外侧设压簧,竖直移滑块内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挨临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转杆,转杆离去第一马达一侧通穿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加工头,转杆与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头的伸缩工作,可满足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进行加工,通过第二螺杆带动推滑块上的第二斜滑面与第一斜滑面移滑相抵配合,从而实现高精度加工调节。

2.通过第一转杆架包括设置在左侧机柱内的第三移滑腔以及设置在第三移滑腔左侧上方的第四移滑腔,第三移滑腔内左右移滑配合连接第一移滑块,第一移滑块左侧端设第三斜滑面,第一移滑块右侧端固定设向右侧延向并通穿左侧机柱右侧面的移滑杆,移滑杆右侧尾梢配合连接第一锁定部,第三移滑腔内的移滑杆外表面设第二压簧,第四移滑腔内上下移滑配合连接第二移滑块,第二移滑块顶部端面内设向下延向设置的螺孔,螺孔配合连接竖直螺杆,竖直螺杆顶部与第四马达连接,第四马达外表面设置在第四移滑腔顶部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移滑块右侧底部设用以与第三斜滑面相抵移滑配合连接的第四斜滑面,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钢柱,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第二转杆架包括外表面设置在右侧的机柱且固定连接的第五马达,第五马达左侧连接与第一锁定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锁定部,从而实现对钢柱外表面进行加工。

4.通过移滑槽设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移滑块,第一螺杆右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装置左右移滑,从而对钢柱进行左右移滑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5.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加工装置内设双加工头,提高了加工效率,可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加工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