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645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覆盖件的冷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件成型主要是靠凸模成型,现有的模具设计时凸凹模之间需要保持一个料厚的间隙,这使得模具型面的研合率要求较高,冲压件在成型到底瞬间需要与凸凹模完全符型,而覆盖件模具凸凹模型面上由于排气孔的存在,难免会出现气孔印记留在冲压件表面上的缺陷。并且,如果冲压时模具型腔内存在异物,由于成型到底瞬间需要与凸凹模完全符型,异物还会对冲压件压伤。通常出现上述问题的冲压件如常见的顶盖、发盖外板等汽车主要的对外观质量要求高外覆盖件。传统的模具凹模结构如图1所示,模具成型到底的瞬间冲压件同时与凸凹接触,模具型腔内的空气迅速压缩,如果此时空气无法排出,将会造成冲压件大面积变形,解决方法只有在凸凹模上增加排气,此时凸凹模及冲压件为符型紧贴,凸模上气孔的印记留在冲压件上,影响冲压件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保证模具成型到底时空气很好的排出,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该模具结构与现有模具相比,还可以缩短模具制作时间,节约模具制作成本。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和凸模,关键在于所述凹模的型面内设有让空凹腔。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通过在凹模型面设置让空凹腔,有效的避开了凸模到底时冲压件同时与凸凹模接触,减小了压缩空气对冲压件表面变形的影响,其原理为:在成型过程中,模具型腔内的空气不断压缩,凹模型面的让空凹腔设计可以快速的将压缩空气排出,而模具成型到底时,因让空凹腔设计,冲压件不能与凹模接触,即使凹模型面或冲压件的板料表面存在异物,异物也未受挤压,可以使冲压件表面得到很好的保护。由此可知,本发明的让空凹腔设置可以减少凸模上气孔的设置要求,只需要在凸模上非成型面处设置少量气孔即可消除压缩空气对冲压件表面变形的影响,减少了模具研合率研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冲压件的产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凸模的型面边缘的r角处设置气孔。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模具结构,只需要在凸模的型面边缘的r角处设置少量气孔即可消除压缩空气对冲压件表面变形的影响,取消了凸模成型面的气孔,保证了冲压件的表面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凹模的型面外缘到所述让空凹腔之间设有压料面,以保证冲压件成型时有压料。

进一步的,所述让空凹腔的型面形状与冲压件的型面适配,以保证冲压件成型时的表面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气孔沿型面边缘均匀间隙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模具的凸模气孔无需设置在凸模型面,只需型面边缘设置少量即可完全达到解决冲压件表面变形问题的要求,同时还解决了冲压件表面气坑孔的问题。

具体的说,所述让空凹腔与所述压料面的连接处通过避让过切加工成型。

具体的说,所述让空凹腔与所述压料面的连接处采用圆弧倒角过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模具的凹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具的凹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具冲压件成型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3、4,本发明的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1和凸模2,凹模1的型面内设有让空凹腔11。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通过在凹模1的型面设置让空凹腔11,有效的避开了凸模2到底时冲压件3同时与凹模1和凸模2接触,如图4所示,减小了压缩空气对冲压件3表面变形的影响,从而可以减少凸模2上气孔的设置要求,只需要在凸模2上非成型面处设置少量气孔即可消除压缩空气对冲压件3表面变形的影响,减少了模具研合率研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冲压件3的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凸模2的型面边缘的r角处设置气孔21,如图4所示。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模具结构,只需要在凸模2的型面边缘的r角处设置少量气孔即可消除压缩空气对冲压件3表面变形的影响,取消了凸模2成型面的气孔,保证了冲压件3的表面质量。

优选的,凹模1的型面外缘到让空凹腔11之间设有压料面12,以保证冲压件成型时有压料。

优选的,让空凹腔11的型面形状与冲压件3的型面适配,以保证冲压件3成型时的表面质量。

优选的,气孔21沿凸模2的型面边缘均匀间隙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模具的凸模2的气孔无需设置在凸模2的型面,只需型面边缘设置少量即可完全达到解决冲压件3表面的变形问题的要求,同时还解决了冲压件3表面气坑孔的问题。

具体的说,让空凹腔11与压料面12的连接处通过避让过切加工成型。

具体的说,让空凹腔11与压料面12的连接处采用圆弧倒角过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保证模具成型到底时空气很好的排出,用于解决冲压件变形以及气孔坑的模具结构,该模具结构与现有模具相比,还可以缩短模具制作时间,节约模具制作成本。该模具结构,包括凹模和凸模,关键在于所述凹模的型面内设有让空凹腔。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成型过程中,模具型腔内的空气不断压缩,凹模型面的让空凹腔设计可以快速的将压缩空气排出,而模具成型到底时,因让空凹腔设计,冲压件不能与凹模接触,即使凹模型面或冲压件的板料表面存在异物,异物也未受挤压,可以使冲压件表面得到很好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云;牧立峰;陈国宏;章爽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7.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