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645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压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冲压模具一般由一个凸模和一个凹模构成,也可以有多个凸模和多个凹模构成,但在冲床一次行程中却只能完成一道冲压工序。当零件需要翻边时,就需要再采用翻边模具进行加工,即当加工复杂零件时,需要冲压、翻边多道模具才能加工完成,因此减缓了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压翻边模具,结构简单,冲压翻边一次完成,成型效率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冲压翻边模具,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成型凸模,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与所述成型凸模相配合的凹模,所述成型凸模的下端边缘加工有第一圆角,所述凹模的上端开口边缘加工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第二圆角均为5°-15°圆角。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凸模的上端面上连接有圆形压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顶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的上端与凹模的底部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在凸模的下端边缘和凹模的上端开口边缘设置圆角,同时在凸模的上端面连接圆形压板,能使冲切翻边同时完成,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冲压翻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模座,2、下模座,3、成型凸模,4、凹模,5、圆形压板,6、顶杆,31、第一圆角,41、第二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冲压翻边模具,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成型凸模3,所述下模座2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与所述成型凸模3相配合的凹模4,所述成型凸模3的下端边缘加工有第一圆角31,所述凹模4的上端开口边缘加工有第二圆角41,所述第一圆角31、第二圆角41均为5°-15°圆角,在冲压的同时加快零件边缘成型。

其中,所述成型凸模3的上端面上连接有圆形压板5,完成翻边冲切成型。

所述下模座2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上端与凹模4的底部接触。

加工时,将坯料放置在凹模的上端面上,成型凸模3向下移动将坯料冲压成型,同时圆角和圆形压板使冲压成型的零件完成翻边成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翻边模具,结构简单,通过在凸模的下端边缘和凹模的上端开口边缘设置圆角,同时在凸模的上端面连接圆形压板,能使冲切翻边同时完成,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成型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翻边模具,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成型凸模,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与所述成型凸模相配合的凹模,所述成型凸模的下端边缘加工有第一圆角,所述凹模的上端开口边缘加工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第二圆角均为5°‑15°圆角。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在凸模的下端边缘和凹模的上端开口边缘设置圆角,同时在凸模的上端面连接圆形压板,能使冲切翻边同时完成,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成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贾宁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天星山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05
技术公布日:2017.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