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456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建造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是我国目前常用的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在工厂加工制作后运至施工现场,然后通过各种连接构造与混凝土后浇等方法将结构构件连为整体,此种装配方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产业化建筑体系,广泛用于我国多、高层住宅建筑,尤其适用于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墙体的连接构造是影响结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方式分为预留孔道灌浆连接和钢套筒连接。然而,无论哪一种连接方式,墙体端不伸出的钢筋均需要位置精确(±5mm之内),否则伸出钢筋无法出入预留洞口或套筒口。因此,为了保证墙体结构的整体连接质量,墙板外露钢筋的位置校正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墙体在从预制厂到施工现场的生产、运输、堆放的过程中,钢筋受到外界磕碰等外力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因此需要在拼装施工前先对预留露出的钢筋进行调直处理,以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一般地,仅使用撬棒、钢管等简单的工具对钢筋进行调直工作,工人的操作也较为随意,导致了钢筋调直精度低,调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钢筋调直精度低、调直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调直精度高、调直效果好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一种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包括:

外框,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外框和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外框;

横梁,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框上,并与所述外框处于同一平面;

套筒,贯穿于所述横梁,所述套筒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外框所在的平面;

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外框设置,所述横梁通过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外框连接;

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外框设置;

限位板,垂直于所述外框所在的平面,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外框连接;

至少两个拉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框上,所述拉伸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框连接,另一端悬挂有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端部设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的直径自所述套筒的端部逐渐变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套筒均匀设置在所述横梁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外框的凹槽,所述第一导轨的形状与所述横梁的端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横梁的端部内嵌于所述第一导轨并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相邻所述第一限位孔的距离与所述横梁的宽度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为开设于所述第二外框的凹槽,所述第二导轨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板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限位板的端部内嵌于所述第二导轨并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动力拉紧部,所述动力拉紧部设置于所述拉伸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框上设有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耳板孔,所述拉伸部通过所述耳板孔与所述外框连接。

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制墙体的截面尺寸,通过第二导轨调节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外框的连接位置,使所述外框位于所述预制墙体之上;

根据所述预制墙体的外露的预留钢筋的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导轨调节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外框的连接位置,使所述预留钢筋正对所述套筒;

将所述预制墙体的下端卡在所述卡板中,拉紧所述拉伸部,使所述预留钢筋穿过所述套筒,完成所述预留钢筋的校正。

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在使用时,先根据预制墙体的截面尺寸,通过第二导轨调节限位板与第二外框的连接位置,使外框限位在所要调节的墙体之上,再根据墙体的外伸钢筋位置,通过第一导轨调节横梁与第一外框的连接位置并固定,使得外露的预留钢筋正对套筒,然后将拉伸部端部悬挂的卡板设置在下部墙体的端部,接着拉紧拉伸部,使得预留钢筋穿过套筒,进而完成对预留钢筋的校正。预留钢筋在穿过套筒的过程中完成调直,调直精度高而且调直效果好。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操作简单,调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的横梁与第一导轨连接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的限位板与第二导轨连接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在应用施工前的i-i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在应用施工后的i-i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在应用施工时的预制墙体下端的i-i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实施例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包括外框10、横梁11、套筒12、第一导轨13、限位板14、第二导轨15和至少两个拉伸部16。外框10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外框100和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外框102。横梁1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外框100上,并与外框10处于同一平面。套筒12贯穿于横梁11,套筒12的中心线垂直于外框10所在的平面。第一导轨13开设于第一外框100靠近横梁11的表面,横梁11通过第一导轨13与第一外框100连接并沿第一外框100滑动。限位板14垂直于外框10所在的平面。第二导轨15开设于第二外框102靠近限位板14的表面,限位板14通过第二导轨15与第二外框102连接并沿第二外框102滑动。至少两个拉伸部16分别位于第一外框100上,拉伸部16一端与第一外框100连接,另一端悬挂有卡板160。

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在使用时,先根据预制墙体2的截面尺寸,通过第二导轨15调节限位板14与第二外框102的连接位置,使外框10限位在所要调节的墙体2之上,再根据墙体2外伸的预留钢筋20的位置,通过第一导轨13调节横梁11与第一外框100的连接位置并固定,使得外露的预留钢筋20正对套筒12,然后将拉伸部16端部悬挂的卡板160设置在下部墙体2的端部,最后拉紧拉伸部16,使得预留钢筋20穿过套筒12,进而完成对预留钢筋20的校正。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外框10为长方形结构,宽边为第一外框100,长边为第二外框102。在本实施例中,外框10的截面为槽钢。在第一外框100和第二外框10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5,使得横梁11可以通过第一导轨13在第一外框100上移动,进而使得横梁11的位置可以根据预制墙体2上预留钢筋20的位置进行调节。限位板14可以通过第二导轨15在第二外框102上移动,使得限位板14的位置可以根据预制墙体2的截面尺寸进行调节,进而使得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适用于不同截面尺寸的预制墙体2。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横梁11在第一外框100上滑动是通过第一导轨13实现的。在本实施例,第一外框100包括远离横梁11的上表面和靠近横梁11的下表面,第一导轨13为开设在第一外框100的下表面的凹槽。其中,第一导轨13是沿第一外框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横梁11的两端为t字型凸块,第一导轨13的形状与t字型凸块的形状相匹配,横梁11的端部通过t字型凸块内嵌于第一导轨13中实现与第一外框100的连接并沿第一外框100滑动。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框102包括远离限位板14的上表面和靠近限位板14的下表面。第二导轨15为开设于第二外框102的下表面的凹槽,其中,第二导轨15是沿着第二外框102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板14靠近第二外框102的端部为t字型凸块。第二导轨15的形状与t字型凸块的形状相匹配。限位板14的端部通过t字型凸块内嵌于第二导轨15中实现与第二外框102的连接,并沿第二外框102滑动。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板14分别位于外框10的顶角处。在实际使用时,四个限位板14分别卡在预制墙体2的四条侧边上,防止在校正过程中预制墙体2发生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4为l型限位钢板。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130,相邻第一限位孔130的距离与横梁11的宽度相等。第一限位孔130用于限定横梁11在第一外框100上的连接位置。当横梁11根据预留钢筋20的位置调整好在第一导轨13上的设置位置后,将限位螺栓132插入第一限位孔130中,此时横梁11的两侧分别被限位螺栓132限定,使得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适应横向不同排数和间距的预留钢筋20,从而扩展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的适用范围。而当校正完成时,移出限位螺栓132便可以再次对横梁11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130的孔距为25-50mm。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1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150。当限位板14通过第二导轨15卡设在预留墙体2的四周墙角处后,将限位螺栓132插入第二限位孔150中,固定预留墙体2的位置,防止在校正过程中发生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孔150的孔距为50-100mm。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2的端部设有导入部120,导入部120的直径自套筒12的端部逐渐变大。以图4所示的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为例,横梁11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套筒12贯穿于横梁11。导入部120位于套筒12靠近横梁11下表面的端部,并且导入部120的直径自套筒12的端部逐渐变大,即,导入部120的形状类似于喇叭状,其截面呈弧形。设置导入部120可以便于弯曲的钢筋伸入套筒12中进行校正,增加操作的便利性,进而提高钢筋的校正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2为多个,多个套筒12均匀设置在横梁11中。套筒12的个数可以根据预制墙体2中外露的预留钢筋20的数目进行调整。此外,套筒12的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当需要对预制墙体2的预留钢筋20进行校正时,预制墙体2的下端是卡设在卡板160中,卡板160为拉伸部16提供拉伸着力点。如图4所示,当横梁11和限位板14的位置固定好后,预留钢筋20正对套筒。当实际施工时,随着拉伸部16的长度的缩短,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与预制墙体2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预留钢筋20被挤压入套筒12中,进而完成校正,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板160为l形,其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预留墙体2的两侧。其中,卡板160宽度为100mm-200mm,长度为300mm-500mm。另外,卡板16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当墙体2较大而且较重时,可以加大卡板160的尺寸。而如果墙体2较小且较轻时,则可以选择尺寸较小的卡板160。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动力拉紧部17,动力拉紧部17设置在拉伸部16中。动力拉紧部17可以控制拉伸部16的伸长和缩短,进而实现预留钢筋20进入或脱离套筒12。在本实施例中,拉伸部16为钢拉锁,动力拉紧部17可以为马达和滑轮。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框100上设有耳板104,耳板104开设有耳板孔106,拉伸部16通过耳板孔106与外框10连接。两个第一外框100的耳板104对称设置,拉伸部16一端设置在耳板孔106中,另一端悬挂卡板160。耳板104用于给校正装置1施加拉力,第一外框100上可以根据预制墙体2中预留钢筋20实际受力情况设置一个或多个耳板104。同时设置耳板104和卡板160,可以避免在预制墙体2构件上开设洞口以固定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从而避免了墙体2的损坏,并降低了工作量。

安装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时,先通过第二导轨15移动限位板14,使四个限位板14分别卡在预制墙体2的四个侧角处,此时,外框10限位于预制墙体2的上方,将限位螺栓132插入第二限位孔150中,固定限位板14的固定位置;然后根据预制墙体2中预留钢筋20的位置,通过第一导轨13移动横梁11,使横梁11中的套筒12正对预留钢筋20,将限位螺栓132插入第一限位孔130中,固定横梁11的位置;接着,将拉伸部16一端与耳板104的耳板孔106连接,将位于拉伸部16另一端的卡板160卡在预留墙体2下端的两侧,然后开启动力拉紧部17,使得拉伸部16产生拉紧力,预留钢筋20经导入部120进入套筒12中,完成预留钢筋20的校正。

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1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制墙体2的截面尺寸,通过调节限位板14与第二导轨15调节限位板14与第二外框10210的连接位置,使外框10位于预制墙体2之上。

根据预制墙体2外露的预留钢筋20的位置,通过第一导轨13调节横梁11与第一外框100的连接位置,使预留钢筋20正对套筒12。

将预制墙体2的下端卡在卡板160中,拉紧拉伸部16,使预留钢筋20穿过套筒12,完成预留钢筋20的校正。

上述预留钢筋校正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