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倒角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4991阅读:1051来源:国知局
角度倒角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



背景技术:

倒角刀是五金加工中一种倒角工具,可以倒圆孔和倒异形边。按照刃数可以分为单刃倒角刀,三刃倒角刀和圆孔倒角刀;按照度数可以分为60度,90度和120度倒角刀。

现有技术中刀片为可拆卸连接,需要对倒角角度进行调整时,卸下刀片更换适宜的刀片,安装拆卸复杂,且刀片分散,易出现不常用的刀片不易找到的情况。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倒角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倒角角度可调的角度倒角刀,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角度倒角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角度倒角刀,刀片的角度调节方便,不需拆卸重新安装,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角度倒角刀,包括刀体、刀杆和设置在所述刀杆上的刀片,所述刀片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刀杆上;

所述刀片的重心位置处设置有贯通的固定凹槽;

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刀杆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柱,为固定设置在所述刀杆上的凸起的柱体,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凹槽为过渡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为套筒结构,包括:

固定柱主体,为圆柱形腔体;

移动主体,所述移动主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主体内部;

所述移动主体具有收在所述固定柱主体内部的第一状态和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柱主体且伸出部分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主体的外径的第二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主体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固定柱主体内侧底部连接,第二端部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能够沿所述第二端部的任一中心线方向相对或相向移动;

所述移动主体能够沿所述固定柱主体的长度方向运动且受到所述圆柱体主体内侧底部的拉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主体的内侧底部与所述移动主体之间通过拉伸弹簧连接;

或,

所述固定柱主体的内侧底部与所述移动主体通过磁铁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均设置有把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有凹槽,且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套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端部的任一中心线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刀片为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为45°、30°、10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方案:

1)、通过设置固定柱的个数及位置,从而实现对刀片的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快捷且由于刀通过旋转轴连接在刀杆上,无需拆卸,因此不易丢失;

2)、采用两点定位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台阶面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多角度调节,无需对刀杆进行特别制作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角度倒角刀的结构示意图(30°);

图2为本发明角度倒角刀的结构示意图(45°);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状态);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状态);

其中:1-刀体,2-刀杆,3-刀片,4-旋转轴,5-固定柱,6-固定柱主体,7-移动主体,71-第一端部,72-第二端部,721-第一固定块,722-第二固定块,723-压缩弹簧,8-拉伸弹簧,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角度倒角刀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度倒角刀,包括刀体1、刀杆2和设置在刀杆2上的刀片3,刀片3通过旋转轴4转动连接在刀杆2上,且刀片3可沿垂直于刀杆2面的方向移动,即刀片3与刀杆2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使得在对刀片3进行角度调节时,刀片3能够越过固定柱5;

刀片3的重心位置处设置有贯通的固定凹槽;

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将刀片3固定在刀杆2上,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柱5,为固定设置在刀杆2上的凸起的柱体,固定柱5与固定凹槽为过渡配合,在对刀片3进行固定时,将刀片3重心位置处的固定凹槽插入固定柱5外,通过旋转轴4及重心位置处的固定从而实现刀片3整体的固定。

为了防止振动使得刀片3在垂直于刀杆2的方向上发生窜动,固定柱5为套筒结构,包括:

固定柱主体6,为圆柱形腔体;

移动主体7,移动主体7设置在固定柱主体6内部;

移动主体7具有收在固定柱主体6内部的第一状态和一端伸出固定柱主体6且伸出部分直径大于固定柱主体6的外径的第二状态,如图1所示,处于第一状态时,刀片3的固定凹槽能够顺利插入固定柱主体6外侧,如图2所示,处于第二状态时,刀片3固定在固定柱主体6外侧且由于伸出部分直径大于固定柱主体6的外径,且大于刀片3上的固定凹槽的直径,因此伸出部分能够卡住刀片3,防止其发生窜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移动主体7的第一端部71与固定柱主体6内侧底部连接,第二端部72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固定块721和第二固定块722,第一固定块721和第二固定块722之间通过压缩弹簧723连接,且第一固定块721和第二固定块722能够沿第二端部72的任一中心线方向相对或相向移动;

移动主体7能够沿固定柱主体6的长度方向运动且受到圆柱体主体内侧底部的拉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柱主体6的内侧底部与移动主体7之间通过拉伸弹簧8连接;

或,

固定柱主体6的内侧底部与移动主体7通过磁铁连接。

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合并形成圆柱体形,且在底部磁铁或拉伸弹簧8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固定柱主体6的内部,因此固定柱5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圆柱形,刀片3的固定凹槽能够顺利的在固定柱5上移动;处于第二状态时,在外力作用下将移动主体7拉出部分至固定柱主体6,在压缩弹簧723的推力下,第一固定块721和第二固定块722分别沿压缩弹簧723的弹力方向运动,使得伸出部分的直径大于固定柱主体6的直径,从而卡住套在固定柱5上的刀片3,以免其发生窜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固定块721和第二固定块722上均设置有把手9,便于对移动主体7施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固定块721与第二固定块722的底部设置有凹槽,且第二端部72设置有与凹槽配套的凸起,第一固定块721与第二固定块722在第二端部72的凸起形成的轨道运动,凸起与第二端部72的任一中心线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柱5设置有多个,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的刀片3的角度设定固定柱5的个数及其位置,从而实现多角度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刀片3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为45°、30°、105°。非传统的等边三角形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定位30°这个常用的角度,且能提供更多的选择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