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建筑用竹材切割过程中实现自动换向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688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材切割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在建筑用竹材切割过程中实现自动换向的结构。



背景技术: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竹材的利用有原竹利用和加工利用两类。原竹利用时是把大竹用作建筑材料,运输竹筏,输液管道;中、小竹材制作文具、乐器、农具、竹编等。加工利用有多种用途,如竹材层压板可制造机械耐磨零件等;竹木复合板曾制成第一架竹材单翼高级教练机;竹材人造板可作工程材料。此外竹黄还可制成多种工艺美术品。竹材也是造纸、制纤维板和醋酸纤维、硝化纤维的重要原料。竹炭表面硬度高于木炭,可用于冶炼工业和制取活性炭。

在建筑工地上经常会用到竹片,但是工地上运进来的原材料都是长竹筒,只能手工将其切成需要的竹片,不但劳动强度大,还容易造成工人受伤,得到的竹片尺寸也不统一,造成废品率高。也有采用机械方式来进行竹材切割,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获得符合尺寸的竹片,但是加工时通常是单向切割,只能手动方式进行换向,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竹材切割设备手能手动更换切割方向,效率低,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在建筑用竹材切割过程中实现自动换向的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在切割过程中实现自动换向,提高了切割平稳性和切割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在建筑用竹材切割过程中实现自动换向的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方设置有切割平台,切割平台中设置有贯穿切割平台的导向槽,安装架中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连接有能够与导向槽中心线方向平行运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置在切割平台下方,传动机构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和切割平台之间设置有换向板,换向板的底部内凹形成换向槽,连接柱顶端设置在换向槽中,底端与传动机构固定,且连接柱能够在换向槽中向着与传动机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动,在换向板上方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插入到导向槽中并能够沿着导向槽移动,在切割平台上方设置有撞块,且撞块的底部与导向块顶部固定,撞块能够随着导向块移动。在建筑工地上会采用竹片作为原材料使用,不管是混凝土中还是一些位置进行支撑,而通常购入的竹材都是为圆筒状的竹节,这就需要在工地上进行二次加工,一般都是人工将竹节沿着径向划开,根据使用尺寸选择划开刀数得到适合的尺寸,在小批量使用时劳动强度不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工地上经常会大量使用,如果完全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加工,其劳动强度就增大,同时划开得到的尺寸也不统一,废品率较高,而且竹片和刀具都容易造成工人受伤,因此人们采用机械来替换人工,其减缓了劳动强度,但是现在的机械都是单向运动,效率低,而往复运动需要电机实现正转或反转,对电机伤害大,冲击力也大,或者是采用位置传感器等返程开关元件控制,精密度高,设备运行成本高,维护的成本增加,本方案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换向的结构,其通过在换向板的底部内凹形成换向槽,连接柱顶端设置在换向槽中,底端与传动机构固定,且连接柱能够在换向槽中向着与传动机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动,并且将换向槽的横截面优选设计为椭圆状或长条状,且换向槽中与导向槽呈垂直状态的端面开口大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直径。这样换向时更加顺畅,减少与槽壁面的挤压,而且最好将传动机构设计为齿轮与链条的形式,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动力机构连接,从动齿轮与安装架固定,安装架和切割平台之间设置有首尾连接为环形的链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链条的内壁啮合,链条的移动轨迹和导向槽平行,连接柱的底端插入到链条中并与链条固定。这样传动平稳,换向也平稳。而连接柱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柱一和连接柱二,且连接柱一和连接柱二的中心线重合,连接柱二的直径大于连接柱一的直径,连接柱一的底端插入到链条中并与链条固定,连接柱二的顶端设置在换向槽中。减少部件体积占据,同时重量减轻,换向灵敏。

在切割平台顶面设置有两组刀具安装架,刀具安装架中均设置有切割刀具,且切割刀具能够在刀具安装架中进行铅垂方向移动,切割刀具与切割平台相互垂直,传动机构、换向板以及它们的移动轨迹均在两组刀具安装架之间;切割平台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且均为梯形体或三角体的导向平台,且在导向平台之间形成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和导向槽平行且导向滑槽和导向槽相互连通,导向滑槽与切割刀具的中心线平行。并且导向平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切割刀具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将竹材沿着导向滑槽推动到切割刀具处利用切割刀具将竹材划开,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竹片,刀具本身能够进行快速装夹,定位精度高,稳定性也高,划开的竹片尺寸统一,竹材在撞块两端分别放置,根据撞块移动方向实现顶紧竹材,推动竹材被刀具滑开,大大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结构通过在链条转动到端头位置进行自动更改撞块的移动方向,能够双向实现对竹材的切割,提高了切割平稳性和切割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向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导向块,2-换向板,3-防撞板,4-导向平台,5-撞块,6-链条,7-切割平台,8-导向槽,9-连接柱一,10-换向槽,11-连接柱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基于在建筑用竹材切割过程中实现自动换向的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方设置有切割平台7,切割平台7中设置有贯穿切割平台7的导向槽8,安装架中设置有电机作为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连接有能够与导向槽8中心线方向平行运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动力机构连接,从动齿轮与安装架固定,图中为画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安装架和切割平台7之间设置有首尾连接为环形的链条6,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链条6的内壁啮合,链条6的移动轨迹和导向槽8平行,连接柱的底端插入到链条6中并与链条6固定,主动齿轮、动力机构和链条6均设置在切割平台7下方,传动机构上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和切割平台7之间设置有换向板2,换向板2的底部内凹形成换向槽10,连接柱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柱一9和连接柱二11,且连接柱一9和连接柱二11的中心线重合,连接柱二11的直径大于连接柱一9的直径,连接柱一9的底端插入到链条6中并与链条6固定,连接柱二11的顶端设置在换向槽10中,且连接柱能够在换向槽10中向着与链条6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动,在换向板2上方固定有导向块1,导向块1插入到导向槽8中并能够沿着导向槽8移动,在切割平台7上方设置有撞块5,且撞块5的底部与导向块1顶部固定,撞块5能够随着导向块1移动。最好将换向槽10的横截面设计为椭圆状或长条状,且换向槽10中与导向槽8呈垂直状态的端面开口大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直径。

切割平台7顶面设置有两组刀具安装架,刀具安装架中均设置有切割刀具,切割刀具与切割平台7相互垂直设置,传动机构、换向板2以及它们的移动轨迹均在两组刀具安装架之间,在切割平台7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且均为梯形体或三角体的导向平台4,且在导向平台4之间形成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和导向槽平行且导向滑槽和导向槽8相互连通,导向滑槽与切割刀具的中心线平行,这样竹材和撞块5都能够在导向滑槽中移动。导向平台4、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切割刀具之间存在间隙。在切割平台7上安装有防撞板3,其设置在导向平台4和与其靠近的刀具之间,固定在导向平台4朝向刀具的端面上,避免撞块5脱落后飞出造成人员受伤或刀具受损。

在使用时,选择在其中一组刀具与撞块5的距离大于竹材的长度区域中放置竹材,开启电机,齿轮带动链条转动,连接柱在换向槽10中的某一半区域保持不动并贴紧在换向槽10壁面,使得撞块5开始在导向滑槽中向着该刀具移动,当撞块与竹材端头接触时能够推动竹材沿着导向滑槽向着该刀具移动,直到竹材另一端与刀具接触,在链条6带动下,继续向着该方向移动,利用刀具开始将竹材划开,当链条6与连接柱固定的部位移动到齿轮处,即竹材完全被划开,此时撞块5与另一组刀具的距离大于竹材长度,将竹材放入该区域,随着齿轮的转动,连接柱也进行弧形移动轨迹,使得连接柱能够在换向槽10中向着与链条6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动,移动的距离为该齿轮的直径,当链条6与连接柱固定的部位完全转过该齿轮开始直线运动时,连接柱在换向槽10中移动到另一半区域,并再次保持不动并贴紧在换向槽10壁面,使得撞块5开始在导向滑槽中反向移动,即向着另一刀具移动,又推动将后放置的竹材向另一组刀具移动,实现往复工作,本方案提高了切割效率,并且在同一根链条上实现了自动往返,成本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