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986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无缝钢管生产的感应式加热炉设备,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感应式加热炉电磁线圈内部的防逃逸内衬板。



背景技术:

感应式加热炉是通过高强度、大功率的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圆钢坯料加热的功能,一般加热温度在1000℃以上,具有加热速度快、稳定性好、无污染等特点,目前已被国内外用于挤压制管前圆钢坯料加热所广泛采用,是无缝钢管热挤压产线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承担对挤压前的圆钢管坯进行加热或者对环形炉预热后的圆钢管坯进行二次加热的功能。全套设备有两个区域十四台感应式加热炉组成,可对冷料(室温状态)和预热后的热料,进行加热作业,以满足无缝钢管热挤压制管时对温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感应炉采用立式结构,有加热机构(电磁感应线圈)、进出料机构(液压传动机械手)、信号检测机构、输送机构、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电磁感应线圈采用立式结构,由线圈本体、耐火材料、电气元件、冷却装置、定位装置、支撑装置等部件组成,预热后的坯料通过位于电磁线圈底部的液压传动机械手提升或下降的两个动作,实现进、出电磁感应线圈的功能。电磁感应线圈是感应式加热炉的核心部件,大功率电流通过线圈产生高磁放热,实现对坯料圆钢的快速升温加热功能,因此切实有效的保障电磁感应线圈的稳定运行,就是感应式加热炉生产运行中的重要举措。

由于生产时圆钢坯料频繁进出电磁加热线圈,且规格(直径)、料源(冷料或预热料)、钢种材质等不同,因此在电磁感应线圈内孔圆周表面上设置有一组内衬板(四件),并根据生产规格及时更换,目的就是使电磁感应线圈与圆钢坯料隔绝,不被其伤害(倒伏、碰擦、撞击等)。由于内衬板受坯料加热膨胀影响会发生变形,因此需要进行定位固定,目前内衬板的固定形式是:上沿依靠导向杆固定且留有可伸缩的余地(消除热涨后的轴向变形位移),下沿依靠衬圈斜面压紧固定。此种内衬板固定结构紧凑,拆装较为便捷(拆除衬圈压紧螺钉即可取出),能够满足加热作业中,保护电磁感应线圈内的耐火材料不易被液压油缸顶升坯料时碰擦、撞击、倾斜所造成的伤害,确保电磁感应线圈的正常使用。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当电磁感应线圈加热圆钢坯料时,液压油缸将经过预热后的热坯料顶升进入电磁加热线圈内,热坯料需上、下运动,热坯料外表面的黏稠状玻璃粉容易粘住电磁感应线圈的内衬板,造成内衬板被附着、粘连,并随着热坯料的上下运动而发生位移,最终致使内衬板变形损伤故障的发生,严重时会因内衬板卷曲摺叠导致整个电磁感应线圈的耐火材料脱落、电气元件损伤等设备故障。为防止内衬板因被粘连后的位移变形,采用在内衬板外侧端面与衬圈压盖部位点焊固定方式处置,但在电磁感应线圈高温状态下固定效果不佳,焊点易脱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内衬板逃逸、位移、变形的问题,因此内衬板更换作业频繁,物料消耗大,重复性检修负荷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电磁感应线圈的内部损伤,电磁感应线圈价格较高,是整套设备中检修成本最高的单元部件,且高温区域实施现场更换作业,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存在被灼烫的危险。

综上所示,由于受到内衬板结构与高温熔化后玻璃粉的双重因素作用,电磁感应线圈内衬板不能实现有效的定位,易发生定位点失效,内衬板逃逸、位移、变形的问题,影响到设备的有序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使感应式加热炉在高温热涨状态下,在受到圆钢热坯料外表面的黏稠状玻璃粉附着粘连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准确定位,防止变形、逃逸等故障发生,满足设备的有序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由结构相同的四件内衬板组成,四件内衬板竖向等间距安装在感应式加热炉的电磁感应线圈内孔圆周表面上,其中:

每件内衬板由衬板本体、折边及挡边组成;

所述衬板本体的形状是与感应式加热炉的电磁感应线圈的内孔圆周表面匹配,呈圆弧形,其一端称为折边端,另一端称为挡边端;

所述折边位于衬板本体的折边端,与衬板本体为一体结构,其是在衬板本体折边端设计成的数个有竖向开缝的折弯片,两侧的两个外侧折弯片低于中间的数个中间折弯片,数个中间折弯片结构相同,均高于外侧折弯片,其中与外侧折弯片高度相同的这部分为第一重折弯片,高出外侧折弯片高度的这部分为第二重折弯片;所述两个外侧折弯片与数个中间折弯片的第一重折弯片组成第一重折边,所述数个中间折弯片的第二重折弯片组成第二重折边;所述第一重折边与内衬板外壁之间折弯成大于90度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重折边与第一重折边之间折弯成大于90度的第二角度,并第二重折边与内衬板外壁之间互呈垂直,使内衬板上端带有90度折边;

所述挡边的内面是与衬板本体的外圆弧面形状相匹配的圆弧面,其内面与衬板本体近挡边端的外圆弧面焊接定位,在挡边的两端各设有圆形通孔,挡边两端用螺钉通过圆形通孔将衬板本体固定在感应式加热炉的导向杆上。

所述衬板本体的材质为耐热不锈钢。

所述中间折弯片为4片。

所述第一角度为140-16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110-130度的第二角度,并第二重折边与内衬板外壁之间互呈垂直。

第一角度为150度,第二角度为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由结构相同的四件内衬板组成,四件内衬板竖向等间距安装在感应式加热炉的电磁感应线圈内孔圆周表面上,并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格,配置有相应尺寸的内衬板,内衬板的衬板本体呈圆弧形,其一端称为折边端,另一端称为挡边端,折边端带有90度折边,近挡边端的部分焊接一块挡边,挡边两端用螺钉固定在感应式加热炉的导向杆上,内衬板依靠折边端的折边,在高温状态下起到轴向定位作用,避免变形与逃逸。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定位准确、结构紧凑、使用维护便捷,内衬板下端固定接触面积增大,固定作用显著提升,防止因粘连而导致的变形、逃逸作用良好,安全可靠、实用高效,改进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内衬板的横向侧视示意图;图1c为图1a内衬板中挡边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图1a内衬板中衬板本体折边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2为图1a的内衬板在感应式加热炉内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式加热炉的防逃逸内衬板由结构相同的四件内衬板10组成,四件内衬板竖向等间距安装在感应式加热炉的电磁感应线圈内孔圆周表面上,并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格,配置有相应尺寸的内衬板。

参见图1a-图1d,每件内衬板10由衬板本体2、折边3及挡边1组成。

所述衬板本体2的形状是与图2中感应式加热炉4的电磁感应线圈44的内孔圆周表面匹配,呈圆弧形,其一端称为折边端,另一端称为挡边端,其材质为耐热不锈钢。

所述折边3位于衬板本体2的折边端,折边3与衬板本体2为一体结构,其是在衬板本体折边端设计成的数个有竖向开缝的折弯片,两侧的两个外侧折弯片33低于中间的数个中间折弯片(中间折弯片以4片为宜),数个中间折弯片结构相同,均高于外侧折弯片33,其中与外侧折弯片33高度相同的这部分为第一重折弯片31,高出外侧折弯片33高度的这部分为第二重折弯片32;所述两个外侧折弯片33与数个中间折弯片的第一重折弯片31组成第一重折边,所述数个中间折弯片的第二重折弯片32组成第二重折边;所述第一重折边与内衬板外壁之间折弯成大于90度的角度(140-160度)的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重折边与第一重折边之间折弯成大于90度的角度(110-130度)的第二角度,并第二重折边与内衬板外壁之间互呈垂直(90度),使内衬板上端带有90度折边,依靠该折边,在高温状态下起到轴向定位作用,避免变形与逃逸。第一角度尤以150度为宜,第二角度尤以120度为宜,此时,第二重折边与内衬板外壁之间互呈垂直(90度)。两个外侧折弯片33低于中间的数个中间折弯片的结构是为了安装方便。

所述挡边1的结构参见图1c,其内面是与衬板本体2的外圆弧面形状相匹配的圆弧面,其内面与衬板本体2近挡边端的外圆弧面焊接定位,在挡边的两端各设有圆形通孔,挡边两端用螺钉通过圆形通孔将衬板本体2的近挡边端的部分固定在感应式加热炉的导向杆45上。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需将感应式加热炉4的电磁感应线圈44横向水平放置,将一件内衬板10中的衬板本体2的挡边端插入电磁感应线圈44内部,并通过挡边的2个圆形通孔将衬板本体2的近挡边端的部分固定在导向杆45上,将该件内衬板10中设置有折边的折边端贴近电磁感应线圈44底部端面即可(图2的下部),随后将其余3件内衬板以两两相对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安装就位。然后,将衬圈压盖42对齐电磁感应线圈44端面的螺纹孔,采用6枚M12内六角螺钉将内衬板10紧固在电磁感应线圈内孔圆周表面上,随后将内衬板10超出衬圈压盖42斜面的折边部分进行90度翻转折弯,利用衬圈压盖42的斜面定位,贴紧衬圈压盖的外圆周表面。这样就完成了感应式加热炉内衬板的现场安装,可以投入生产使用,对热挤压制管前的圆钢坯料43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作业。图2中的标记41为液压顶升部件。

本实用新型依靠两端的折边,在高温状态下起到轴向定位作用,避免内衬板的变形与逃逸。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