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胆卷边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4169发布日期:2018-07-31 18:4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胆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锅胆卷边工装。



背景技术:

锅胆作为炊具的一种,通常作为电饭锅的内胆使用,其口部的锅边通常呈卷边状,防止人们在拿取锅胆时,锅边将人们的手割伤。

锅胆,在加工的时候,通常由模具冲压而成,且为了方便脱模,锅边形成的折角同城与锅壁之间呈90°或者钝角,若锅边与锅外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则会造成脱模困难,若是想直接使得锅边形成卷边,则根本无法在冲压过程中一次成型,从而压铸之后的锅胆,必须进行后加工,使得锅边形成卷边的形式。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锅边形成卷边,通常采用将锅定位在一个与之配合的定位柱上,将锅以倒扣的方式先进行锅身的定位,接着由外部的敲打机构,敲击锅边,使得锅边卷曲,这种方式效率低,锅边敲击之后容易应力分布不均,严重影响锅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锅胆的锅边高效且低损伤形成卷边的锅胆卷边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锅胆卷边机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一用于定位锅胆且与锅胆内腔形状匹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配合有旋转驱动部使得定位块水平转动,在定位块的对称两侧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有一可靠近或远离定位块的卷边轮,所述卷边轮的轮面设置有与锅胆开口折边配合的卷边槽,当卷边轮向定位块靠近时,所述折边嵌入所述卷边槽使得折边形成卷边;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有一可靠近或远离定位块的压边轮,所述压边轮于靠近定位块的行程中顶压所述卷边。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旋转驱动部包括一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竖直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配合有一竖直转轴,该转轴的上端固定所述定位块,下端受控于一固定在工作台下方的伺服电机。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转动连接有所述卷边轮,且所述卷边轮的轮面竖直设置,在所述卷边轮的轮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内凹且截面呈U形的所述卷边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卷边槽的深度大于二分之一折边的宽度。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有第二滑移座,所述第二滑移座上转动连接有所述压边轮,所述压边轮的轮面竖直设置。

进一步优化为:于所述定位块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一可压在定位块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受控于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限位块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在第三气缸活塞杆上的固定限位块,在固定限位块下方设有与固定限位块转动连接的活动限位块。

进一步优化为:在所述工作台位于定位块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拖轮,所述抵拖轮的轮面抵触倒扣于定位块上的锅胆折边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当定位块倒扣放入带折边的锅胆后,锅胆的底部朝上、口部朝下,先第三气缸驱动限位块下降将限位块压在锅胆的底部,且口部的折边抵触在抵拖轮上,完成锅胆的全方位定位和限位;接着伺服电机带动定位块和锅胆一起转动,第一气缸带着卷边轮向定位块靠近且在这过程中折边将渐渐进入到卷边槽中,使得这边形成卷边,此时形成的卷边边缘未完全贴靠在锅胆的外壁上,接着第一气缸驱动卷边轮回退,第二气缸驱动压边轮向定位块靠近,且在靠近的过程中,压边轮将渐渐压在卷边上,使得卷边继续变形直到使得卷边的边缘完全与锅胆外壁贴合,接着压边轮业回退完成锅胆口部的卷边动作,最后第三气缸带着限位块上升,接触对锅胆的限位,工人可以轻松的将锅胆从定位块上取下,进行下个锅胆的卷边动作,整个过程中,折边变卷边流程运动,受力均匀,效率高,省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放入锅胆之后的卷边机工装整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未放入锅胆时的卷边机工装整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未设置定位机构时的卷边机工装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定位机构与旋转驱动部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限位块分解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锅胆加工变化图。

图中,1、工作台;11、竖梁;12、横梁;2、定位块;31、轴承座;32、转轴;33、皮带轮;34、伺服电机;41、第一气缸;42、第一滑移底座;43、第一滑移块;44、卷边轮;441、卷边槽;51、第二气缸;52、压边轮;53、第二滑移底座;54、第二滑移块;61、第三气缸;62、固定限位块;621、旋转腔;63、活动限位块;631、旋转头;7、抵拖轮;8、锅胆;81、折边;82、卷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锅胆卷边工装,参见附图2,此为卷边工装的整体示意图,主要包括了定位锅胆8的定位机构、驱动定位机构转动的转动机构、对锅胆8的折边81进行卷边的第一驱动部,使得卷边82的边缘进一步贴靠到锅胆8外壁上的第二驱动部以及使得锅胆8稳定定位在定位机构上的限位机构。

其中,定位机构和转动机构参见附图4,定位机构主要包括定位块2,定位块2的形状与待定位的锅胆8内腔形状一致,由于锅胆8内腔形状基本为圆柱形且底部倒圆角,这里的定位块2形状则为圆柱形且顶部倒圆角,锅胆8以倒扣的形式套在定位块2上,并且为了增加定位块2与锅胆8之间的贴合力和紧固力,定位块2可以由硬质橡胶制成。转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轴承座31,轴承座31内转动连接有转轴32,转轴32的上端具有一个用于固定定位块2的固定盘,下端设置有一个转盘,转盘上带有皮带槽,该转盘由设置在工作台1下方的伺服电机34带动,伺服电机34通过皮带轮33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转轴32的同步转动,转轴32转动同时带动设置在其上端部的定位块2转动。

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参见附图3和6,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了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固定在第一滑动底座上,且第一气缸41的活塞杆驱动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动底座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底座上设置有截面为倒等腰梯形的第一滑道,第一滑块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一滑道匹配的第一滑槽,在第一滑块上转动连接有卷边轮44,卷边轮44的轮面上设置有两个卷边槽441,当一条卷边槽441磨损严重无法使用的时候,将卷边轮44上下颠倒安装使用另一条卷边槽441,从而增加了卷边轮44的整体使用寿命,当第一气缸41驱动第一滑块向定位块2运动的时候,卷边轮44的卷边槽441将渐渐挤压锅胆8的折边81,且锅胆8一直处于自转状态,会使得折边81形成均匀受力的卷曲,并且由于卷边槽441的深度大于1/2折边81的宽度,所以,即使卷边轮44的轮面碰到锅胆8外壁时,折边81形成的弯曲边末端也不会喷到锅胆8外壁,避免了折边81在被卷边轮44卷边时,使得卷曲的末边缘割伤压坏锅胆8外壁;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了第二气缸51,第二气缸51固定在第二滑动底座上,且第二气缸51的活塞杆驱动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动底座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底座上设置有截面为倒等腰梯形的第二滑道,第二滑块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滑道匹配的第二滑槽,在第二滑块上转动连接有压边轮52,当卷边轮44完成对锅胆8折边81的卷边动作之后,压边轮52将在第二气缸51的驱动下,向定位块2运动且渐渐挤压卷边82,直到使得卷边82的末端碰到锅胆8的外壁,此压边轮52的运行路程可以由预先对第二气缸51的调试完成,避免压边轮52对卷边82进行过分挤压而造成卷边82末边对锅胆8外壁的破坏。

限位机构参见附图1和附图5,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两竖梁11和处于竖梁11顶部之间的横梁12,横梁12上设置有第三气缸61,第三气缸61的活塞杆穿过横梁12之后连接有限位块,其中的限位块分为固定在第三气缸61活塞杆上的固定限位块62和与固定限位块62转动连接的活动限位块63,其中,在固定限位块62相对活动限位块63的一面设置有一旋转腔621,在活动限位块63相对固定限位块62的一面设置有与旋转腔621配合的旋转头631。当限位块在第三气缸61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后,活动限位块63将顶压在锅胆8的底部,从而使得锅胆8实现全方位的限位,防止了锅胆8在卷边转动过程中从定位块2的上方窜动,且在锅胆8转动的时候,活动限位块63也将一起转动,并不会阻碍锅胆8的转动顺畅性。当然,可以理解的,这里也可以直接在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毛毡,当限位块顶压在锅胆8底部时,毛毡与锅胆8之间的摩擦力小,同样可以实现顶压限位锅胆8,但又不阻碍锅胆8转动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锅胆8在转动卷边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定位块2的侧边还设置了两个抵拖轮7,当定位块2上倒扣套入锅胆8时,锅胆8的这边将刚好触碰到抵拖轮7,从而在锅胆8被定位块2带着转动时,折边81或者之后形成的卷边82,将能够一直被抵拖轮7托住,结合锅胆8的转动,最后出来的卷边82效果更好,更加平整规范。工作的时候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将锅胆8倒扣套在定位块2上,接着按下启动按钮;

第二步:第三气缸61将首先动作,带着限位块向下运动顶压在锅胆8底部;

第三步:接着伺服电机34将带着锅胆8和定位块2一起转动;

第四步:然后第一气缸41动作,带着卷边轮44向定位块2靠近完成对锅胆8折边81的初步卷边步骤,第一气缸41接着控制卷边轮44回退复位;

第五步:接着第二气缸51动作,带着压边轮52向定位块2靠近且使得压边轮52压向卷边82,使得卷边82的末边碰到锅胆8外壁,之后第二气缸51控制压边轮52回退复位;

第六步:伺服电机34停止工作;

第七步:第三气缸61带着限位块上升复位;

第八步:取下锅胆8。其中的锅胆变化图参见附图7,锅胆8的开口部位折边81在加工之后变为了卷边82,防止了对人手的割伤。

上述动作中的伺服电机34、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51、第三气缸61的顺序延时动作,均可以由电磁气控阀结合PLC实现,此中涉及的逻辑编程属于现有技术且不属于专利法中的保护课题,在此不做展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