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机械手传递复合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4482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连续机械手传递复合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冲压模具,具体的说是一种连续模、机械手、工程模结合的连续机械手传递复合模具,属于冷冲压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冲压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器、电机、仪表等实用工具的低碳化和轻量化的发展普及,各行业都离不开冲压模具,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产品更新换代的快慢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压模具。而模具与电气自动化的巧妙结合更是冲压模具高效节能的灵魂,它不仅决定了模具的功能,同时也决定了模具的成本和制造周期及操作的安全性,并能保证产品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现有技术中,一般工程模具和分工程下料传递模具由于受其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材料利用率低的限制,必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连续机械手传递复合模,利用时间差(缓慢回弹型氮气弹簧的缓慢回弹)和空间距离差(主浮块和副浮块不同的浮升高度),电磁自动化等结合在一起,使原本由多台设备、多个操作者共同完成的工作在同一冲床设备中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连续机械手传递复合模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是:上模组件包括上盖板、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止挡板和脱料板,上盖板下端连接上模座,上模座下端连接上垫板,上垫板下端连接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下端设有止挡板和脱料板,止挡板和脱料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凸模固定板通过等高套筒连接止挡板,等高套筒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止挡板和脱料板,等高套筒上端挂装在凸模固定板,上模座内设有套筒弹簧腔,套筒弹簧腔内设有套筒弹簧,套筒弹簧压在等高套筒上端;凸模固定板的型腔内通过螺栓连接下料冲头和切断冲头,下料冲头和切断冲头的冲头端穿过止挡板和脱料板并伸出;

下模组件包括凹模固定板、下垫板、下背板、下模座、下垫脚、下托板和下盖板,下盖板上端连接下托板,下托板上端连接下垫脚,下垫脚上端连接下模座,下模座上端连接下背板,下背板上端连接下垫板,下垫板上端连接凹模固定板;下垫脚内安装浮料销弹簧,浮料销弹簧上端连接浮料销,下托板上通过螺栓连接主浮块弹簧,主浮块弹簧上端连接主浮块顶杆,主浮块顶杆上端连接主浮块;下模座内孔固定副浮块弹簧,副浮块弹簧上端连接副浮块;凹模固定板内设有凹模入块,主浮块和副浮块位于凹模入块内;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并排设置多个工程模,多个工程模的上模组件固定在上盖板上,多个工程模的下模组件固定在下盖板上;

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一侧设有机械手夹抓,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有导向组件和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凸模固定板的型腔内设有误送料检测销,上模座内腔中设有误送料检测销弹簧,误送料检测销弹簧下端压紧误送料检测销上端。

进一步的,主浮块弹簧为缓慢回弹型氮气弹簧。

进一步的,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套,导向杆固定在下托板上,导向套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导向杆上端滑动连接在导向套中。

进一步的,限位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限位块和下模限位块,上模限位块固定在下托板上,下模限位块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副浮块内通过螺纹连接距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利用时间差(缓慢回弹型氮气弹簧的缓慢回弹)和空间距离差(主浮块和副浮块不同的浮升高度),电磁自动化等结合在一起,使原本由多台设备、多个操作者共同完成的工作在同一冲床设备中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组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组件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板、2-上模座、3-上垫板、4-凸模固定板、5-止挡板、6-脱料板、7-凹模固定板、8-下垫板、9-下背板、10-下模座、11-下垫脚、12-下托板、13-下盖板、14-浮料销弹簧、15-浮料销、16-凹模入块、17-主浮块、18-主浮块顶杆、19-主浮块弹簧、20-副浮块弹簧、21-副浮块、22-距离传感器、23-等高套筒、24-误送料检测销、25-下料冲头、26-切断冲头、27-机械手夹抓、28-导向杆、29-导向套、30-上模限位块、31-下模限位块、32-套筒弹簧、33-误送料检测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

上模组件包括上盖板1、上模座2、上垫板3、凸模固定板4、止挡板5和脱料板6,上盖板1下端连接上模座2,上模座2下端连接上垫板3,上垫板3下端连接凸模固定板4,凸模固定板4下端设有止挡板5和脱料板6,止挡板5和脱料板6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凸模固定板4通过等高套筒23连接止挡板5,等高套筒23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止挡板5和脱料板6,等高套筒23上端挂装在凸模固定板4。上模座2内设有套筒弹簧腔,套筒弹簧腔内设有套筒弹簧32,套筒弹簧32压在等高套筒23上端。

当上模组件向下运动时,脱料板6和止挡板5受冲床力向下滑动,直到止挡板5上表面和凸模固定板4下表面贴合, 套筒弹簧32受力压缩。当上模组件向上运动时,脱料板6和止挡板5会受到套筒弹簧32的复位力向下滑动。

凸模固定板4的型腔内通过螺栓连接下料冲头25和切断冲头26,下料冲头25和切断冲头26的冲头端穿过止挡板5和脱料板6并伸出,下料冲头25用于下料片,切断冲头26用于切断废料。

凸模固定板4的型腔内设有误送料检测销24,上模座2内腔中设有误送料检测销弹簧33,误送料检测销弹簧33下端压紧误送料检测销24上端。

下模组件包括凹模固定板7、下垫板8、下背板9、下模座10、下垫脚11、下托板12和下盖板13,下盖板13上端连接下托板12,下托板12上端连接下垫脚11,下垫脚11上端连接下模座10,下模座10上端连接下背板9,下背板9上端连接下垫板8,下垫板8上端连接凹模固定板7。

下垫脚11内安装浮料销弹簧14,浮料销弹簧14上端连接浮料销15。下托板12上通过螺栓连接主浮块弹簧19,主浮块弹簧19上端连接主浮块顶杆18,主浮块顶杆18上端连接主浮块17。下模座10内孔固定副浮块弹簧20,副浮块弹簧20上端连接副浮块21,副浮块21内通过螺纹连接距离传感器22。凹模固定板7内设有凹模入块16,主浮块17和副浮块21位于凹模入块16内。

主浮块17和副浮块21浮升高度不同,保证了料带和料片在完全浮升到位状态下的空间距离差,主浮块弹簧19为缓慢回弹型氮气弹簧,从而保证让料片在料带浮升一定高度后开始浮升,这就是时间延迟带来的料片和料带空间高度差一直存在。

上盖板1和下盖板13之间并排设置多个工程模,多个工程模的上模组件固定在上盖板1上,多个工程模的下模组件固定在下盖板13上。根据具体生产产品的不同,选用合适数量的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工程模。

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一侧设有机械手夹抓27,机械手夹抓27将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完成加工的产品送入工程模中进行后续加工。

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之间设有导向组件和限位组件,通过导向组件实现上下模合模开模的导向,通过限位组件实现上下模合模开模的限位。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28和导向套29,导向杆28固定在下托板12上,导向套29固定在凸模固定板4上,导向杆28上端滑动连接在导向套29中。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模限位块30和下模限位块31,上模限位块30固定在下托板12上,下模限位块31固定在凸模固定板4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连续模中,料片和料带脱离开,并且料片会紧贴着副浮块一起浮升一定高度,料带浮升更高的高度,保证料片在料带的下方,并且留有一定的空间足够让机械手插入并抓取转移到工程模具的定位块内,工程模和连续模上模由上盖板连接在一起,下模由下盖板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同一套模具,并且各个工程模具的位置可以相互对换。

在冲床滑块下降时,脱料板压着浮料销和料带一起下降,直到模具闭死,料片从料带上分离开,被下料片凸模压入凹模入块中,在冲床滑块带动上模一起上升的过程中,浮料销弹簧会立即弹起,带动料带上升,为保证冲床的每个冲次的料片的料带可以完全脱离开,下模浮块采用了分体结构,主浮块浮升采用缓慢回弹型氮气弹簧,副浮块上表面装有磁铁和距离传感器保证料片和副浮块贴合在一起,下料冲头中装有顶杆压着料片,随着料带的升高,缓慢回弹氮气弹簧开始回弹,带动主浮块和料片开始从凹模入块中脱离出来,到一定高度副浮块带动料片再接着上升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机械手开始抓住料片,开始转移到下一工序的工程模中,完成料片从连续模到工程模具的传递。

每个机械手夹抓上都装有传感器,保证不会出现抓空,或者料片放置不到位引起的模具损坏,连续模具中装有误送料检测销,防止送料不到位引起模具零件飞出模具外造成意外伤害,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