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447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模,尤其涉及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



背景技术:

冲床就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在国民生产中,冲床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电脑、家用电器、家具、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五金零部件等冲压及成型。冲压工艺由于比传统机械加工来说具有节约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及通过各种模具应用可以做出机械加工所无法达到的产品这些优点,因而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生产主要是针对板材的。通过模具,能做出落料、冲孔、成型、拉深、修整、精冲、整形、铆接及挤压件等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我们用的开关插座、杯子、碗柜、碟子、电脑机箱、甚至导弹飞机等,有非常多的配件都可以用冲床通过模具生产出来。

冲模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现有的冲模都是用导柱、导套来定位合模的,这在生产中小零件时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在生产外形较大的零件时,就需要冲模的外形很大,这样就存在以下问题:模具外形大,那模具成本就会相应增加,以及冲床吨位也要相应增加,那注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另外,外形大的模具在拆装时需要的人力物力也相对较多,这样就浪费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

所以亟需设计一种节约成本、模具外形尺寸不受零件外形尺寸影响的冲模。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模具外形尺寸受到零件外形尺寸影响而浪费企业人力物力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成本、模具外形尺寸不受零件外形尺寸影响的冲模。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包括上模座、上冲头、下模板、下模座、夹板、压料板、顶料块、引导针和导正孔,所述上模座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孔Ⅰ,上模座下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开有与通孔Ⅰ对应的通孔Ⅱ,夹板下方设置有压料板,夹板与压料板之间设有弹簧Ⅰ,螺栓Ⅰ依次穿过上模座上的通孔Ⅰ、夹板上的通孔Ⅱ以及弹簧Ⅰ与压料板螺纹连接,所述夹板中部连接有上冲头,所述上冲头向下穿过压料板,所述上冲头下方设置有引导针,压料板下方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中部开有凹槽,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的通孔Ⅲ,螺栓Ⅱ穿过通孔Ⅲ与下模座螺纹连接,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簧Ⅱ,弹簧Ⅱ的上端连接有顶料块,所述顶料块穿过下模板,所述顶料块中部开有导正孔,所述导正孔位于引导针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上模座与夹板间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冲头与引导针为一体。

优选地,还包括有导轨槽Ⅰ和导轨槽Ⅱ,导轨槽Ⅰ开于上模座上侧中部,导轨槽Ⅱ开于下模座下侧中部。

工作原理:要冲压零件时,把冲压零件所需的相应模具安装在冲床上,启动冲床,把零件放于下模板上,踩下冲压开关,冲床带动上模座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夹板向下运动,夹板带动上冲头、引导针以及弹簧Ⅰ向下运动,从而弹簧Ⅰ带动压料板向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引导针最先与零件接触并随之把零件接触部分冲破进入导正孔内,引导针经过导正孔的导正使上下模正对,为冲孔做好准备,在引导针进入导正孔的同时压料板与零件接触并在弹簧Ⅰ弹力作用下慢慢把零件夹紧,紧接着零件在上冲头、上模刃口以及下模刃口的作用下分离出冲压好的零件以及废料,其中废料在上冲头作用下带动顶料块克服弹簧Ⅱ弹力向下运动一段距离,随后冲床带动上模座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夹板向上运动,夹板带动上冲头、引导针以及螺栓Ⅰ向上运动,从而螺栓Ⅰ带动压料板向上运动,上冲头向上运动同时顶料块在弹簧Ⅱ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废料向上运动至下模板上平面,此时可以方便的取出冲压好的零件与废料,完成一件零件的冲压加工。因为上下模之间无导柱的连接,所以零件的外形尺寸不会对模具的外形尺寸造成影响,而只与所冲孔缺大小以及冲床安装位置的大小有关。

因为所述上模座与夹板间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而螺栓为标准件,所以加工维护方便,成本较低;同时也方便上冲头的更换。

因为所述上冲头与引导针为一体,所以在加工时可一次成型,安装也相对简单,节约成本。

因为还包括有导轨槽Ⅰ和导轨槽Ⅱ,导轨槽Ⅰ开于上模座上侧中部,导轨槽Ⅱ开于下模座下侧中部,所以方便了模具的安装与拆卸。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节约成本、模具外形尺寸不受零件外形尺寸影响的效果,因为本冲模为无导柱冲模,所以相比于传统冲模,节省了导柱的材料成本,在冲压外形相对较大的零件时,模具外形尺寸不受零件外形尺寸影响,仅受所要冲压的缺孔形状影响,所以冲模可以做到比传统模具小很多,这不仅节约了模具的加工及材料的成本,还节约了模具拆装时所用的人力物力、冲压所用冲床吨位、模具占用模具仓库空间等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模座,2-夹板,3-弹簧Ⅰ,4-上冲头,5-螺栓Ⅰ, 6-压料板,7-下模板,8-顶料块,9-下模座,10-弹簧Ⅱ,11-导轨槽Ⅰ,12-通孔Ⅰ,13-螺栓Ⅱ,14-凹槽,21-通孔Ⅱ,41-引导针,42-上模刃口,71-通孔Ⅲ,72-下模刃口,81-导正孔,91-导轨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冲头4、下模板7、下模座9、夹板2、压料板6、顶料块8、引导针41和导正孔81,所述上模座1 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孔Ⅰ12,上模座1下固定连接有夹板2,所述夹板2开有与通孔Ⅰ12对应的通孔Ⅱ21,夹板2下方设置有压料板6,夹板2与压料板6之间设有弹簧Ⅰ3,螺栓Ⅰ5依次穿过上模座1上的通孔Ⅰ12、夹板2上的通孔Ⅱ21以及弹簧Ⅰ3与压料板6螺纹连接,所述夹板2中部连接有上冲头4,所述上冲头4向下穿过压料板6,所述上冲头4下方设置有引导针 41,压料板6下方设置有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上中部开有凹槽14,所述下模座9上设置有下模板7,所述下模板7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的通孔Ⅲ71,螺栓Ⅱ13穿过通孔Ⅲ71与下模座9螺纹连接,所述凹槽14内设置有弹簧Ⅱ10,弹簧Ⅱ10的上端连接有顶料块8,所述顶料块8穿过下模板7,所述顶料块8中部开有导正孔81,所述导正孔81位于引导针41正下方。

实施例2

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冲头4、下模板7、下模座9、夹板2、压料板6、顶料块8、引导针41和导正孔81,所述上模座1 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孔Ⅰ12,上模座1下固定连接有夹板2,所述夹板2开有与通孔Ⅰ12对应的通孔Ⅱ21,夹板2下方设置有压料板6,夹板2与压料板6之间设有弹簧Ⅰ3,螺栓Ⅰ5依次穿过上模座1上的通孔Ⅰ12、夹板2上的通孔Ⅱ21以及弹簧Ⅰ3与压料板6螺纹连接,所述夹板2中部连接有上冲头4,所述上冲头4向下穿过压料板6,所述上冲头4下方设置有引导针 41,压料板6下方设置有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上中部开有凹槽14,所述下模座9上设置有下模板7,所述下模板7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的通孔Ⅲ71,螺栓Ⅱ13穿过通孔Ⅲ71与下模座9螺纹连接,所述凹槽14内设置有弹簧Ⅱ10,弹簧Ⅱ10的上端连接有顶料块8,所述顶料块8穿过下模板7,所述顶料块8中部开有导正孔81,所述导正孔81位于引导针41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上模座1与夹板2间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冲头4与引导针41为一体。

实施例3

一种万能无导柱冲模,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冲头4、下模板7、下模座9、夹板2、压料板6、顶料块8、引导针41和导正孔81,所述上模座1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通孔Ⅰ12,上模座1下固定连接有夹板2,所述夹板2开有与通孔Ⅰ12对应的通孔Ⅱ21,夹板2下方设置有压料板6,夹板2与压料板6之间设有弹簧Ⅰ3,螺栓Ⅰ5依次穿过上模座1上的通孔Ⅰ12、夹板2上的通孔Ⅱ21以及弹簧Ⅰ3与压料板6螺纹连接,所述夹板2 中部连接有上冲头4,所述上冲头4向下穿过压料板6,所述上冲头4下方设置有引导针41,压料板6下方设置有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上中部开有凹槽14,所述下模座9上设置有下模板7,所述下模板7上均匀分布地开有两个或两个以的通孔Ⅲ71,螺栓Ⅱ13穿过通孔Ⅲ71与下模座9螺纹连接,所述凹槽14内设置有弹簧Ⅱ10,弹簧Ⅱ10的上端连接有顶料块8,所述顶料块8穿过下模板7,所述顶料块8中部开有导正孔81,所述导正孔81位于引导针41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上模座1与夹板2间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冲头4与引导针41为一体。

优选地,还包括有导轨槽Ⅰ11和导轨槽Ⅱ91,导轨槽Ⅰ11开于上模座1上侧中部,导轨槽Ⅱ91开于下模座9下侧中部。

工作原理:要冲压零件时,把冲压零件所需的相应模具安装在冲床上,启动冲床,把零件放于下模板7上,踩下冲压开关,冲床带动上模座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夹板2向下运动,夹板2带动上冲头4、引导针41以及弹簧Ⅰ3向下运动,从而弹簧Ⅰ3带动压料板6向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引导针41最先与零件接触并随之把零件接触部分冲破进入导正孔81内,引导针41经过导正孔 81的导正使上下模正对,为冲孔做好准备,在引导针41进入导正孔81的同时压料板6与零件接触并在弹簧Ⅰ3弹力作用下慢慢把零件夹紧,紧接着零件在上冲头4、上模刃口42以及下模刃口72的作用下分离出冲压好的零件以及废料,其中废料在上冲头4作用下带动顶料块8克服弹簧Ⅱ10弹力向下运动一段距离,随后冲床带动上模座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夹板2向上运动,夹板2带动上冲头4、引导针41以及螺栓Ⅰ5向上运动,从而螺栓Ⅰ5带动压料板6向上运动,上冲头4向上运动同时顶料块8在弹簧Ⅱ10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废料向上运动至下模板7上平面,此时可以方便的取出冲压好的零件与废料,完成一件零件的冲压加工。因为上下模之间无导柱的连接,所以零件的外形尺寸不会对模具的外形尺寸造成影响,而只与所冲孔缺大小以及冲床安装位置的大小有关。

因为所述上模座1与夹板2间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而螺栓为标准件,所以加工维护方便,成本较低;同时也方便上冲头4的更换。

因为所述上冲头4与引导针41为一体,所以在加工时可一次成型,安装也相对简单,节约成本。

因为还包括有导轨槽Ⅰ11和导轨槽Ⅱ91,导轨槽Ⅰ11开于上模座1上侧中部,导轨槽Ⅱ91开于下模座9下侧中部,所以方便了模具的安装与拆卸。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