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042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



背景技术:

级进模是现阶段冲压生产中的一种先进模具,解决了单工序模具的很多缺点,实现了多种工序在一起,并能进行自动化生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加工质量好且稳定高效,减少了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是我国现在模具设计发展的方向,对模具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形翻孔成形类产品,单工序模具采用分布操作,先切出产品的外形圆再拉伸成形,再进行翻孔的步骤来进行冲压生产。若是产品在同心度及高度等方面有要求,特别环形内外径相差较小,定位不易的产品的拉伸和翻孔,如类似图1和图2中所示的环形产品,其具有:环形拉伸11和翻孔成形12,目前大多采用单工序模具加工,分布进行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等,还没有能够同时完成即有向下环形拉伸又有翻孔成形,且内外径相差较小的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而单工序模只能分步完成这些工序,由于需要采用多套模具加工,所以增大了出错的机率,而且定位精定不高,这样不利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解决现有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产品需要多套模具加工成型,加工成本高,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包括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间设置有一组加工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位包括按加工先后顺序设置的向下拉伸环形工位,在料带上向下拉伸出环形胚料;冲孔工位,在环形胚料内冲直孔;向上翻孔成形工位,在环形胚料的直孔内进行翻边;整形工位,通过整形凸凹模整形出产品尺寸并保持稳定;切断向下出件工位,使需要的产品从料带上切断并分离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之前还设置有冲导正孔工位,导正孔是为了后面的工位能够精确定位;在冲导正孔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冲工艺切口工位,用冲出的导正孔作为精确定位,冲出剩余的工艺切口;所述切断向下出件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切废料工位,切除多余的废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冲工艺切口工位与向下拉伸环形工位间、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与冲孔工位间、冲孔工位与向上翻孔成形工位间、向上翻孔成形工位与整形工位间、整形工位与切断向下出件工位间均设置有空工位。

具体的,所述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上设置有环形拉伸装置、冲孔工位上设置有冲孔装置,向上翻孔成形工位上设置有翻孔成形装置;环形拉伸装置、冲孔装置和翻孔成形装置布置在同一组模板中;该组模板包括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上模座板上顺次设置有上垫板、上模固定板、卸料板背板和卸料板,所述上模固定板上设置有拉伸凸模、冲孔凸模,所述卸料板上固定设置有上卸料镶块和翻孔成形镶块,所述上卸料镶块位于冲孔凸模的外侧;所述下模座板上依次设置有下垫板和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上依次设置有与拉伸凸模相适配的凹模镶块,与冲孔凸模相适配的冲孔凹模,与翻孔成形镶块相适配的翻孔凸模。

为方便拆卸维修,同时控制卸料板的行程,所述上模座板、上垫板和上模固定板固定在一起,所述卸料板背板和卸料板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模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挂板,挂板朝向上模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端扣压在上模固定板的上端面上,凹槽的下端与卸料板背板的下端面配合。

为保证加工精度,所述卸料板上固定设置有内导柱,还设置有与内导柱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从上模座板贯穿到下模座板,导线柱上端伸入上模固定板内,下端伸入下垫板内。

为方便卸料,所述上模座板上设置有上弹性结构,所述上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模座板上的上螺塞,下端作用在卸料板背板上的上顶杆及设置在上螺塞与上顶杆间的上卸料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板上设置有下弹性结构,下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下模座板上的第一螺塞,上端作用在料带上的下顶杆,第一螺塞与下顶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下顶杆位于凹模镶块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板上还设置有与翻孔成形装置相适配的内卸料结构,所述内卸料结构包括第二螺塞,设置在第二螺塞上的内卸料弹簧,内卸料弹簧上设置有垫块,位于翻孔凸模外侧设置有卸料套,所述垫块与卸料套间设置有传动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将环形拉伸装置、冲孔装置和翻孔成形装置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此技术中利用单工序模对环形类产品拉伸的相关技术,发挥级进模的优势,可以大批量连续生产,很好的解决了单工序模具的一些缺点,避免了人工在模具冲压生产时带来的安全问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工的成本和工作强度降低;另外减少了单工序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搬移,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定位和加工精度,很好的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获得很好的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环形产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工的环形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排样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级进模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级进模闭合时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级进模打开时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3至5所示,一种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用于加工如图1、图2所示的环形产品,包括上模座板801和下模座板813,上模座板801和下模座板813间设置有一组加工工位。将整个加工工艺流程分为了g1至g13共13个工位。其中:g1工位为冲导正孔;导正孔是为了后面的工位能够精确定位用的,冲φ3.03孔;g2工位为冲工艺切口;用前面冲出的导正孔作为精确定位,冲出剩余的工艺切口;g3工位为空工位;为了后一工序的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g4工位为向下拉伸环形工位;向下拉伸出φ20.7x1.1环形;g5工位为空工位;为了后一工序的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g6工位为冲孔工位;冲出φ14.0孔;g7工位为空工位;为了后一工序的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g8工位为向上翻孔成形工位;先由φ14.0导向部分导入之前冲出的圆孔内,继续向上翻孔成形出所需形状;g9工位为空工位;为了后一工序的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g10工位为整形工位,通过整形凸凹模整形出产品尺寸并保持稳定;g11工位为空工位;为了后一工序的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g12工位为切断向下出件工位,使需要的产品从料带上切断并分离出来,向下从下模座落下,通过管子接到专用的包装箱中;g13工位为切废料工位;切除多余的废料;通过以上这30个工位就完成了整个圆筒产品的连续冲压成形。

本实施例具体论述向下拉伸环形工位、冲孔工位和向上翻孔成形工位的结构设置。所述向下拉伸环形工位上设置有环形拉伸装置、冲孔工位上设置有冲孔装置,向上翻孔成形工位上设置有翻孔成形装置;环形拉伸装置、冲孔装置和翻孔成形装置布置在同一组模板中。所述环形拉伸装置利用环门面拉伸的方法将产品毛坯拉伸到所需产品的基本形状,冲孔装置则在料带中心冲出所需的预孔,翻孔成形装置则在已拉伸的产品基础上对中心孔进行翻孔成形。

该组模板包括上模座板801和下模座板813,上模座板801上顺次设置有上垫板802、上模固定板803、卸料板背板804和卸料板805,上模座板801、上垫板802和上模固定板803三者从上向下由销钉及镙钉锁紧,卸料板背板804和卸料板805二者从上向下通过销钉和螺钉进行固定。所述下模座板813上依次设置有下垫板812和凹模板811,凹模板811、下垫板812、下模座板813三者从上向下由销钉及镙钉锁紧。所述卸料板805上固定设置有内导柱807,还设置有与内导柱配合的导向孔808,所述导向孔808从上模座板801贯穿到下模座板813,导线柱807上端伸入上模固定板803内,下端伸入下垫板812内。所述上模固定板803的外侧设置有挂板806,挂板806朝向上模固定板80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809,凹槽809的上端扣压在上模固定板803的上端面上,凹槽809的下端与卸料板背板804的下端面配合,用于控制卸料板背板的行程,同时,也方便模具的拆装维护。

所述上模固定板803上设置有拉伸凸模854、冲孔凸模852,所述卸料板805上固定设置有上卸料镶块853和翻孔成形镶块851,所述上卸料镶块853位于冲孔凸模852的外侧。所述凹模板811上依次设置有与拉伸凸模854相适配的凹模镶块814,与冲孔凸模852相适配的冲孔凹模815,与翻孔成形镶块851相适配的翻孔凸模816。

所述上模座板801上设置有上弹性结构82,所述上弹性结构82包括固定在上模座板801上的上螺塞821,下端作用在卸料板背板804上的上顶杆823及设置在上螺塞821与上顶杆823间的上卸料弹簧822。上弹性结构82随上模一起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当模具闭合时上顶杆823受力并使上卸料弹簧822压紧缩收,环形拉伸翻孔成形完成后,上卸料弹簧822通过上顶杆823也随着上模一起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在模具打开时将产品从拉伸凸模、冲孔凸模上推出。

所述下模座板813上设置有下弹性结构83,所述下弹性结构83用于环形拉伸完成后,在模具打开时将产品从凹模镶块814内顶出。下弹性结构83包括固定在下模座板813上的第一螺塞833,上端作用在料带上的下顶杆831,第一螺塞833与下顶杆83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832,所述下顶杆831位于凹模镶块814内。

所述下模座板813上还设置有与翻孔成形装置相适配的内卸料结构84,所述内卸料结构84用于翻孔成形完成后,在模具打开时将产品从翻孔凸模816上顶出。所述内卸料结构84包括第二螺塞845,设置在第二螺塞845上的内卸料弹簧844,内卸料弹簧844上设置有垫块843,位于翻孔凸模816外侧设置有卸料套841,卸料套841上端作用与料带上。所述垫块843与卸料套841间设置有传动柱842。

模具闭合时,上模带着上弹性结构82向下运动,到如图5所示时,由固定在卸料板805上的内导柱807先进入下模凹模板811内,然后上弹性结构82中的上顶杆823在上卸料弹簧822的作用下顶在卸料板背板804上表面向下运动,压着料带接触到凹模板811。上模继续向下运动,这时在g4工位上,固定在上模固定板803中的拉伸凸模854继续向下,压住料带向下进入凹模镶块814内进行拉伸成形,直到模具闭合;与此同时,在g6工位上,当卸料板805中的上卸料镶块853压住料带到凹模板811上表面起到压料作用时冲孔凸模852向下进入冲孔凹模815完成冲孔;在g8工位上,卸料板805中的翻孔成形镶块851将料带向下压,先与凹模板811中的内卸料结构84中的卸料套841接触,压住料带再继续向下,使料带中的圆孔先套在翻孔凸模816上端,继续向下直到模具闭合,完成向上翻孔成形。此时如图4所示,模具完全闭合。

模具打开时,上模开始向上运动,随着模具的打开,上顶杆823在上卸料弹簧822、上螺塞821的作用下将料带从拉伸凸模854和冲孔凸模852上推出;与此同时,卸料套841在第二螺塞845、内卸料弹簧844、垫块843、传动柱842的组合运动下,将料带从翻孔凸模816中顶出;如图5所示,随上模一起往上运动,直至模具完全打开,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此后,料带上从前向后行进一个工位继续如上步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