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版辊粗精车一体化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1462发布日期:2018-06-02 03:4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凹印版辊粗精车一体化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版辊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凹印版辊粗精车一体化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凹印版辊堵头和钢管焊接后加工的部位如图1所示:图中粗线部分,端面A、堵孔B、圆弧C、外圆D都是要加工的部分。

加工流程分别是:

1、粗车-掏孔―精车-研磨,

2、或者是粗车-掏孔-精车-磨削。

这两种加工方法都需要粗车和精车两次分别上车床加工,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凹印版辊粗精车一体化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凹印版辊粗精车一体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堵孔端面加工机构、圆弧外圆加工机构和版辊外圆研磨机构。

所述的堵孔端面加工机构包括数控双头镗和自定心夹具,所述的自定心夹具夹紧待加工的版辊外圆。

所述的自定心夹具中心的和数控双头镗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加工后版辊两端的堵孔同轴度小于0.02mm。

加工后版辊两端的堵孔椭圆度小于0.015mm。

所述的圆弧外圆加工机构包括数控车床以及分别安装在数控车床上的第一顶尖、粗加工单元和精加工单元,所述的第一顶尖顶紧版辊的堵头。

所述的粗加工单元为粗加工车刀,所述的精加工单元为精加工车刀。

所述的版辊外圆研磨机构包括研磨机和第二顶尖,该第二顶尖顶紧版辊的堵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以版辊的毛坯外圆为基准双头自定心镗两端堵孔,保证了堵孔和外圆毛坯的同轴度,版辊外圆加工量均匀,版辊不会出现黑皮,余量不足报废的情况。

2、两端数控双头镗后堵孔的同轴度小于0.02mm。

3、堵孔镗削加工后的椭圆度小于0.015mm。优于车床上掏孔版辊堵孔椭圆0.06mm。

4、采用自定心双头数控镗加工实现的版辊夹紧、加工的全自动化控制,操作方便。

5、版辊外圆、圆弧粗车、精车一次在数控车床上编程自动加工完成,减少了一个上机加工的工序。

6、版辊粗车和精车一次上机、保持精车余量稳定,有利于提高精车版辊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版辊加工部位示意图;

其中A为端面,B为堵孔,C为圆弧,D为外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堵孔端面加工机构,2为圆弧外圆加工机构,3为版辊外圆研磨机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堵孔端面加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为数控双头镗,12为床身,13为自定心夹具,4为版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堵孔端面加工机构加工的版辊部位示意图;

其中A为端面,B为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一种凹印版辊粗精车一体化加工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堵孔端面加工机构1、圆弧外圆加工机构2和版辊外圆研磨机构3;所述的堵孔端面加工机构1对版辊的堵孔和端面进行加工后,所述的圆弧外圆加工机构2粗加工版辊的圆弧和外圆,然后再精车版辊的外圆,最后版辊外圆研磨机构3研磨版辊外圆。

如图3所示,所述的堵孔端面加工机构1包括数控双头镗11、床身12和自定心夹具13,所述的自定心夹具13夹紧待加工的版辊4外圆,所述的数控双头镗11对版辊的堵孔和端面进行加工。

所述的自定心夹具中心的和数控双头镗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加工后版辊两端的堵孔同轴度小于0.02mm。加工后版辊两端的堵孔椭圆度小于0.015mm。

所述的圆弧外圆加工机构包括数控车床以及分别安装在数控车床上的第一顶尖、粗加工单元和精加工单元,所述的第一顶尖顶紧版辊的堵头后,所述的粗加工单元对版辊的圆弧和外圆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所述的精加工单元对版辊的外圆再进行精加工。

所述的粗加工单元为粗加工车刀,所述的精加工单元为精加工车刀。所述的版辊外圆研磨机构包括研磨机和第二顶尖,该第二顶尖顶紧版辊的堵头后,所述的研磨机对版辊外圆进行研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钢管和堵头焊接后的加工流程为:

数控双头镗-粗、精车-研磨。

1、数控双头镗采用自定心夹具夹紧钢管毛坯外圆如图3所示:自定心夹具中心和双头镗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数控双头镗加工版辊的堵头和端面。如图4所示的粗线部分。

2、上数控车床上加工,数控车两端用顶尖顶紧版辊的堵头粗加工版辊的圆弧,外圆,再精车版辊的外圆。如下图粗线部分:

3、上研磨机两端顶尖顶紧,研磨钢辊外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