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1097发布日期:2018-08-07 22:5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产品,由于其独特的形状,依靠传统的上模具与下模闭合无法制造,即使可以制造在脱模时相当麻烦或者无法脱模。

针对本公司的一款新产品,就遇到了相应的问题,使用上模具和下模具结合的方式无法进行量产,相当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下模;

与所述下模相对应设置在中模;

与所述下模和所述中模相对应设置的上模;以及

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加热的加热装置;

所述上模、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共同围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

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定位的八个导柱;

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柱相对应的导柱孔。

优选为,所述加热装置为火焰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蒸汽加热装置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的一种。

优选为,所述腔体包括:

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方、与产品尾部形状相配合的下模尾部凹槽;

设置在所述中模下方、与所述下模尾部凹槽相对应的中模尾部凸起;

设置在所述中模侧边和上方、与所述中模尾部凸起相连接、且与产品前部形状相配合的中模前部凸起;

设置在所述上模下方、与所述中模前部凸起相连接、的上模前部凹槽;

当上模、中模和下模闭合时,下模尾部凹槽、中模尾部凸起、中模前部凸起和上模前部凹槽围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

优选为,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方以及下模下方。

优选为,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内。

优选为,所述加热时间为130-170秒。

优选为,所述加热时间为140秒。

优选为,所述上模上的导柱孔为四个。

优选为,所述中模上的导柱孔为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与所述下模相对应设置在中模;与所述下模和所述中模相对应设置的上模;以及对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上模、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共同围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定位的八个导柱;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柱相对应的导柱孔,采用以上设计,通过上模、中模和下模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最终完成产品的量产,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模具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下模1;

与所述下模1相对应设置在中模2;

与所述下模1和所述中模2相对应设置的上模3;以及

对所述上模3和所述下模1加热的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

所述上模3、所述中模2和所述下模1共同围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

所述下模1上设有用于所述上模3和所述中模2定位的八个导柱4;

所述上模3和所述中模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柱4相对应的导柱孔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时,首先,通过导柱4将中模2放置到下模1上,在中模2 上相对位置内放置一定量的片状硅胶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片状硅胶料量的大小经过多次实验得到,当放置完成后,将上模3通过导柱4与下模1闭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闭合时,使用的是油压机,同时在闭合后,启动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对上模3和下模1进行加热,在加热时,腔体内的片状硅胶料熔化,慢慢地填充满整个腔体,最后冷却,脱模后形成需要的产品。

这里的加热时间一般控制140-150秒左右。

优选为,所述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为火焰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电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蒸汽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中的一种。

优选为,所述腔体包括:

设置在所述下模1上方、与产品尾部形状相配合的下模尾部凹槽6;

设置在所述中模2下方、与所述下模尾部凹槽6相对应的中模尾部凸起7;

设置在所述中模2侧边和上方、与所述中模尾部凸起7相连接、且与产品前部形状相配合的中模前部凸起8;

设置在所述上模3下方、与所述中模前部凸起8相连接、的上模前部凹槽9;

当上模3、中模2和下模1闭合时,下模尾部凹槽6、中模尾部凸起7、中模前部凸起 8和上模前部凹槽9围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

优选为,所述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设置在所述上模3上方以及下模1下方。

优选为,所述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设置在所述上模3和下模1内。

优选为,所述加热时间为130-170秒。

优选为,所述加热时间为140秒。

优选为,所述上模3上的导柱孔5为四个。

优选为,所述中模2上的导柱孔5为四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1;与所述下模1相对应设置在中模2;与所述下模1 和所述中模2相对应设置的上模3;以及对所述上模3和所述下模1加热的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所述上模3、所述中模2和所述下模1共同围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所述下模1上设有用于所述上模3和所述中模2定位的八个导柱4;所述上模3和所述中模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柱4相对应的导柱孔5,采用以上设计,通过上模3、中模2和下模1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与产品形状相同的腔体,最终完成产品的量产,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