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532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T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型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型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T型铣刀在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时,往往对工件加工不彻底,在工件上留有未加工到的部分,从而在工件上形成台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工件加工彻底并且加工精度高的T型铣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铣刀,包括:刀柄和加工部,其中,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置有刃带和容屑槽,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并且所述刃带靠近所述刀柄的一端具有一加工面,所述刀柄与所述刃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加工面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柄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容屑槽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呈螺旋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柄和轴芯均为圆柱体,并且所述刀柄的直径大于所述轴芯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轴芯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刃带远离所述轴芯的一端设置有切削刃,并且所述切削刃的一端与所述加工面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刃包括第一加工面、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所述切削刃的刃口由第一加工面和第二加工面相交形成,并且第二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的夹角为锐角,并且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与第三加工面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范围为9到1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工面和第三加工面的夹角为12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和容屑槽的个数均为四个,并且所述刃带和容屑槽相对于所述T型铣刀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铣刀,包括:刀柄和加工部,其中,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轴芯上设置有刃带和容屑槽,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并且所述刃带靠近所述刀柄的一端具有一加工面,所述刀柄与所述刃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加工面相接。基于以上结构不仅可以使得加工面的面积更大,还可以避免使用该T型铣刀对工件进行加工后,在工件上留有未加工到的部分,从而在工件上形成台阶。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型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T型铣刀的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3为图1中T型铣刀中加工部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型铣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型铣刀100,包括刀柄10和加工部30,刀柄10的一端与加工部30的一端连接。

具体的,刀柄10为圆柱体,T型铣刀100具有旋转轴线A,旋转轴线A与刀柄10的轴线重合。在使用T型铣刀100进行加工时,该T型铣刀100绕旋转轴线A进行旋转。

上述加工部30具有一轴芯31,所述轴芯31上设置有刃带32和容屑槽33,刃带32和容屑槽33均呈螺旋状。刃带32和容屑槽33均绕设于轴芯34的外侧面,并且刃带32和容屑槽33间隔设置。所述轴芯31一端与所述刀柄10的一端连接。所述轴芯31为圆柱体,其直径小于所述刀柄10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刃带32和容屑槽33的个数均为四个,并且所述刃带32和容屑槽3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A中心对称。

在所述轴芯31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刃带32靠近所述刀柄10的一端端面为一加工面321。所述刀柄10与所述刃带32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与所述加工面321相接。由于该T型铣刀100的加工面321为刃带32靠近所述刀柄10的一端端面,因此在使用该T型铣刀100进行加工时,其铣削方式为由下往上铣削。所述刀柄10与所述刃带32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与所述加工面321相接,不仅可以使得加工面321的面积更大,还可以避免使用该T型铣刀100对工件进行加工后,在工件上留有未加工到的部分,从而在工件上形成台阶。

所述刀柄10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槽12,所述引导槽12与所述容屑槽33相互连通,并且所述引导槽12与所述容屑槽33光滑过度。所述引导槽12与所述容屑槽33一一对应,所述凹槽11与所述刃带32一一对应。所述凹槽11和引导槽12间隔设置,并且所述凹槽11与所述引导槽12相互连通。此种结构的好处是:在使用该T型铣刀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所述加工面321位于凹槽11内的部分从工件上铣削下的碎屑可以由凹槽11进入引导槽12,再由引导槽12进入容屑槽33中,最后从容屑槽33上远离所述加工面321的一端排出。这样可以防止碎屑残留在加工面3a21上,从而影响该T型铣刀的加工精度,并可防止在工件的表面出现划痕。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在所述轴芯31的径向方向上,上述刃带32远离所述轴芯31的一端设置有切削刃322。所述切削刃322的一端与所述加工面321相接。所述切削刃322包括第一加工面3221、第二加工面3222和第三加工面3223。切削刃322的刃口由第一加工面3221和第二加工面3222相交形成,并且第二加工面3222还与第三加工面3223相接。所述第一加工面3221与第二加工面3222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加工面3221与第三加工面3223的夹角也为锐角,并且所述第一加工面3221与第二加工面3222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加工面3221与第三加工面3223的夹角。此种结构的好处是:所述第一加工面3221与第二加工面3222的夹角较大,可使得切削刃322在具有较锋利的刃口的同时,其刃口后方具有较大的厚度,使得切削刃322具有高的强度,可有效地防止在使用切削刃322加工时,切削刃322出现过度磨损或断裂的情况,从而延长切削刃322的使用寿命。第二加工面3222和第三加工面3223的夹角范围为9到15度。优选的,第二加工面3222和第三加工面3223的夹角为12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型铣刀100,包括:刀柄10和加工部30,其中,所述加工部30具有一轴芯31,所述轴芯31一端与所述刀柄10连接,所述轴芯31上设置有刃带32和容屑槽33,所述刃带32和容屑槽33均绕设于所述轴芯31的外侧面,并且所述刃带32靠近所述刀柄10的一端具有一加工面321,所述刀柄10与所述刃带32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与所述加工面321相接。基于以上结构不仅可以使得加工面321的面积更大,还可以避免使用该T型铣刀100对工件进行加工后,在工件上留有未加工到的部分,从而在工件上形成台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