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降噪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531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减振降噪立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降噪立铣刀。



背景技术:

立铣刀主要用于在工件上加工平面、台阶面和沟槽等,其一般具有圆柱状的刀杆,刀杆下部的周壁和下端面分别成型有四条绕其轴线均匀分布(或称等角分布)的侧刃和端刃。侧刃从刀杆的下端面向上端面方向螺旋延伸,立铣刀随铣床的刀轴旋转并径向进给时,可对固定于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铣削加工。

但现有的立铣刀由于其四条侧刃为绕刀杆的轴线均匀公布(或称等角分布)的方式设置,因此,在加工沟槽时,会有三条侧刃同时挤压并铣削工件,换而言之,每当有一个侧刃运行至与沟槽的待切削前壁正对并对其进行铣削时,与所述侧刃相邻的两个侧刃则分别运行至与沟槽的左壁和右壁正对并同时分别铣削沟槽的左壁和右壁。也就是说,在铣削过程中,立铣刀会有三个侧刃同时分别承受沟槽的左壁、右壁和待切削前壁的反作用力,显然,该立铣刀所承受的工作阻力较大,铣削过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从而影响铣削精度并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减振降噪立铣刀,旨在降低立铣刀铣削过程所受的阻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振降噪立铣刀,包括圆柱状的刀杆,刀杆下部的周壁成型有四条侧刃,四条所述侧刃绕刀杆的轴线不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由于将其四条侧刃绕刀杆的轴线不均匀分布设置,可使立铣刀在工件上加工沟槽时,不再出现同时有三条侧刃分别与沟槽的待加工前壁、左壁和右壁正对并对其进行铣削的情况,从而可较大程度降低立铣刀在铣削加工中所承受的阻力,并大大降低立铣刀铣削过程的振动幅度,进而提高铣削精度并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振降噪立铣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振降噪立铣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振降噪立铣刀的仰视图;

图4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振降噪立铣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该减振降噪立铣刀,包括圆柱状的刀杆1,刀杆1可安装于铣床(未图示)的刀轴(未图示)上并随刀轴运动,刀杆1下部的周壁和下端面分别成型有四条侧刃2和端刃3,刀杆1下部的周壁在相邻的侧刃2之间成型有刃槽4,四条所述侧刃2绕刀杆1的轴线不均匀分布(换而言之,即两两相邻的侧刃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此侧刃2的分布方式,可使立铣刀在工件(未图示)上加工沟槽(未图示)时,不再出现同时有三条侧刃2分别与沟槽的待加工前壁、左壁和右壁正对并对其进行铣削的情况,从而可较大程度降低立铣刀在铣削加工中所承受的阻力,并大大降低立铣刀铣削过程的振动幅度,进而提高铣削精度并降低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个绕刀杆1的轴线不均匀分布的侧刃2依次为第一侧刃21、第二侧刃22、第三侧刃23和第四侧刃24,其中,第一侧刃21与第二侧刃22所形成的夹角和第三侧刃23与第四侧刃24所形成的夹角相同,第二侧刃22和第三侧刃23所形成的夹角与第四侧刃24和第一侧刃21所形成的夹角相同。具体地,第一侧刃21与第二侧刃22所形成的夹角和第三侧刃23与第四侧刃24所形成的夹角可以为85°~87°,例如为85°、86°或者87°等,优选86°,为86°时其减振降噪效果较佳。当其中一个侧刃(如第一侧刃21、第二侧刃22、第三侧刃23或者第四侧刃24)与沟槽的待加工前壁相对并对其进行铣削时,与所述侧刃相邻的两个侧刃则分别运行至未与沟槽的左壁和右壁正对并对沟槽的左壁和右壁进行铣削的位置,即此时,本实用新型立铣刀仅有一个侧刃2铣削沟槽,整个立铣刀承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有助于减少振动并降低噪音。应当说明的是,在不影响立铣刀转运平稳性的情况下,第一侧刃21与第二侧刃22所形成的夹角、第三侧刃23与第四侧刃24所形成的夹角、第二侧刃22和第三侧刃23所形成的夹角、以及第四侧刃24和第一侧刃21所形成的夹角可以各不相同,且最好比直角大或者小3°以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侧刃2从刀杆1的下端面向上端面方向螺旋延伸,螺旋角度为37°~39°,例如为37°、38°或者39°,此螺旋角度相对较小,优选38°,使刀杆1随刀轴沿工件垂运动时承受较小的垂向阻力。

进一步地,侧刃2的径向外侧的后部开设有内凹的导向凹台25,导向凹台25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侧刃2的前段以及所述刃槽4圆滑过渡,此设计有利于铣削过程中的排屑。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后为刀杆1旋转时,在旋转方向上处于后方的方向,反之为前。具体地,所述导向凹台25为前侧浅、后侧深的弧形面或者斜面,此方式排屑效果更佳。

具体地,刀杆1的材质可以根据待加工工件的材质以及预定进给量等因素进行选择,例如采用高速工具钢或者硬质合金制成,优选钨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杆1的全部表面或者至少下部的表面涂覆耐高温以及耐磨性能较佳的涂层,以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涂层可以为氮化硅涂层、氮化钛涂层或者氮铝钛涂层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