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5425发布日期:2018-06-19 20:2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属于管件锻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锻制管件在管件制造业中指用经过轧制的型材,如棒材、厚壁的管材或板材为原材料,当使用钢锭作为原料时,应预先将钢锭轧成棒材或经锻打后再作为模锻的坯料使用,以消除钢锭中的偏析、疏松等缺陷,以锻造方式成形制造。锻制过程中涉及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的注塑模具,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具体品种包括承插焊、螺纹管件、支管座、厚壁的锻制三通等,特别对承插焊和螺纹四通结构,其外形相对复杂,模锻成形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现有技术中的“开式”和“闭式”模具都存在着一定缺陷与局限性,易拉毛飞边,而分合模具又采用分别动力控制,左右模瓣难以定向开合,稳定性不佳,导致加工效率下降,管件一次成型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结构紧凑、采用导向联动分合结构,使用方便,利于提高模锻稳定性、加工效率和管件一次成型质量,适应规模化加工。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包括上模台和下模台,其中,所述上模台上设有第一通孔和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有两个,且与上模台倾斜、分别位于第一通孔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上模台与下模台之间设有左模具、模芯和右模具;

所述左模具上设有斜孔和第一凹环,所述斜孔与导向柱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凹环与模芯之间设有侧冲头,所述侧冲头与模芯垂直设置,所述左模具底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模芯侧底部形状配合,所述右模具和左模具结构一致,且位于模芯两侧对称设置;

所述下模台两侧均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分别位于斜孔和凸起底部,所述下模台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模芯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

上述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其中,所述导向柱侧壁与上模台底表面之间的倾斜夹角a为110°。

上述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底部设有第二凹环,所述第二凹环侧壁与左模具和右模具的内壁平齐。

上述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其中,所述上模台底部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内壁分别与左模具和右模具的外壁形状配合,所述限位块和左模具的截面均呈直角梯形结构。

上述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其中,所述模芯两侧设有侧冲孔,且顶部设有上冲孔,所述侧冲孔与侧冲头端部形状配合。

上述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其中,所述下模台上设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位于第二通孔两侧,且与第二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采用侧冲孔与侧冲头端部形状配合,并使侧冲头与模芯垂直、模芯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形成管件注塑模腔,方便以上冲孔配合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第二凹环防止飞边,成型方便;采用斜孔与导向柱配合,并使直角梯形的限位块和左模具形状配合,当左模具和右模具随下模台移动时,通过倾斜的导向柱改变与模芯的相对水平距离,实现导向联动分合,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对斜孔内的导向柱和凸起形成限位,防止滑脱,方便脱模,从而利于提高模锻稳定性、加工效率和管件一次成型质量,适应规模化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台1,下模台2,第一通孔3,导向柱4,左模具5、模芯6和右模具7,斜孔8和第一凹环9,侧冲头10,凸起11,限位块12,侧冲孔13,上冲孔14,第一容腔15和第二容腔16,第二通孔17,第三通孔18,第二凹环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管件热塑性分合精锻模具,包括上模台和下模台,其中,所述上模台上设有第一通孔和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有两个,且与上模台倾斜、分别位于第一通孔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导向柱侧壁与上模台底表面之间的倾斜夹角a为110°,所述上模台与下模台之间设有左模具、模芯和右模具;

所述左模具上设有斜孔和第一凹环,所述斜孔与导向柱配合使用,所述第一凹环与模芯之间设有侧冲头,所述侧冲头与模芯垂直设置,所述左模具底部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模芯侧底部形状配合,所述右模具和左模具结构一致,且位于模芯两侧对称设置;

所述上模台底部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内壁分别与左模具和右模具的外壁形状配合,所述限位块和左模具的截面均呈直角梯形结构;

所述模芯两侧设有侧冲孔,且顶部设有上冲孔,所述侧冲孔与侧冲头端部形状配合;

所述下模台两侧均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分别位于斜孔和凸起底部,所述下模台上设有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模芯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底部设有第二凹环,所述第二凹环侧壁与左模具和右模具的内壁平齐,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位于第二通孔两侧,且与第二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当下模台上升时,左模具和右模具随下模台移动,通过倾斜的导向柱与斜孔配合,直角梯形的限位块和左模具形状配合形成导向,缩小与模芯的相对水平距离,至侧冲孔与侧冲头端部形状配合,凸起与模芯侧底部形状配合为行程终点;侧冲头与模芯垂直、模芯和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形成管件注塑模腔,方便以上冲孔配合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使管件注塑成型,第二凹环侧壁与左模具和右模具的内壁平齐避免溢流飞边;

模锻成型后,下降下模台,左模具和右模具扩大与模芯的相对水平距离,侧冲头脱离侧冲孔,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对斜孔内的导向柱和凸起形成限位,防止滑脱,随后由第二通孔顶出模芯即可,第三通孔起顶出导向作用,模锻稳定,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